《佛的足迹》是一组表现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像艺术作品。
作者历时九年深入佛门,与僧侣同吃住,与法师共悟禅,将深奥的佛境教义通过影像艺术的形式得以传达,以期带给观众一种空灵恬静之禅美享受。
2007年,张望的系列摄影专题《佛的足迹》获得中国最高政府奖——中国摄影金像奖,是唯一荣获金奖的佛教摄影作品,填补了金像奖佛教题材的空白。
业界评价:张望独创一种用空灵虚幻来表现佛教教义的风格,他的作品充分传达佛教文化的内涵,用视觉艺术传达一种哲学思想,传达了佛门特有的禅意美感。
第一张照片没见题目,君子自命名为“扫尘”,扫除心尘之意。
每幅照片的二字题目如下: 扫尘,洗心,轮回,乐园, 空门,觉者,佛国,梵音,梵净,凡圣,澄净,寻佛,幻灭,过堂,过客,禅境,心迹,礼佛,四季,天外。
在这里,我引用网友心儿写的一段关于平常人学佛和做人的体会,将此段命名为:对学佛的一点认识。
在这个人世上,有些东西注定是一个人在孤独和寂寞中完成,没有人能替代你,比如内心的澄清和成长,与自己灵魂的交谈。没有寂寞的独处时光一个人恐怕也无法安静地自省,写作也是吧。
学佛,也是学习怎样认识人与人生,揣着一颗平常心看风起云涌,花开花落。看生老病死,解人生困惑。
学佛并不可以免灾避难,很多人以为求了菩萨就有了保佑那其实是迷信,把弄神拜佛与学佛等同是真的不了解佛为何物。
敲着木鱼,念佛读经不是迷信是让你入静的方法,其实喝茶看花,读书写字也是一样的,是可以清洗自己凡心贪欲浮躁的途径。生活的禅意取决于每个人的悟性。
学佛只是启发人的觉悟,自己找到幸福和知足快乐的源泉,认识苦难是人生的伴侣,用不着哭天抢地怨声载道,幸福存在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需要修养出一种能力自己便可以挖掘出来享用。每个人都是有佛性的。
佛开启人,如何对待生之苦,活之难,做到心无窒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告诫人不要投机取巧,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生老病死,放下自以为是的虚妄,一是一,二 是二,在学佛中觉悟,在觉悟中安详,坦然起来自然起来。一个人在自己的皮囊下自在地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顺势。在礼佛中渐渐地养就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获得自在。这世界上的一切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不是好结果,于物,于人都是这样的道理。
卓越的社会地位与幸福的感受并不是并驾齐驱的孪生,自然平庸也更不等于幸福就容易找到,这是两种能力,获得幸福的能力应该是另一种能力,也需要学习和培养,它跟人的地位穷富没有自然的关系,倒是和人怎样对待失败挫折和苦难有关。
佛是人生智慧的学问,需要老老实实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练习。佛学教给人的是不自以为是,不妄自尊大,不贪婪,不自卑,不强求,不浪费生命。
心怀淳朴,要求简单,热爱生命,珍重自己。保持精神,心灵,身体的干净,新鲜,柔软,健康,慈悲。因为活着的种种平常的好而感觉到幸福,小小的满意,小小的知足。
“老实念佛”这四个字是我敬重的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师)书写的一帧书法条幅。他用质朴,清瘦,毫不张扬浮夸的字体写出来,我常默默地念着看着,体会着每一笔一画间这位大师真诚的对佛和人的体会,如同沐浴。
扫尘 洗心
轮回 乐园
空门 觉者
佛国 梵音
梵净 凡圣
澄净 寻佛
幻灭 过堂
过客 禅境
心迹 礼佛
四季 天外
尝试为此组精美绝伦的佛门照片作诗,但只写了四句就写不下去了,盖因佛门净地宜避艳丽之词缘故。
题张望《佛的足迹》 北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