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群马县富冈市在东京北部,有5万1千多人口,1万9千户人家,是个极其普通的地方小城市。
昨天这个小市热闹了。2014-6-21在卡塔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将“富冈制丝场及绢产业遗产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
正门
可以说日本近代化的第一桶金是从这里提取的。江户末年日本开始与外国交流,主要出口产品有生丝、蚕种、茶叶。19世纪末法国、意大利养蚕业受到传染病影响发生蚕灾时,中国的太平天国之乱影响了生丝出口,这些给日本的蚕丝出口提供了机会,日本的出口量一时占了世界总出口量的86%(1862年),国外的大量需求造成了日本国内生产粗制滥造,很快信誉下降,出口量降低。
明治政府需要欧洲洋枪洋炮洋造船技术,资金只能从蚕丝中提取,于是决定重振蚕丝业。明治政府花重金请法国人建造了富冈制丝场,所有机械设备均按日本的潮湿气候、日本女人的身高设计,建厂初期由法国人作技术指导。工厂建在富冈,是因为这周围养蚕业发达。
这个制丝场,我们这代中国人从《啊、野麦岭》上看到过,很多人都记得电影中的许多台词。但是,工厂投产初期,女工多是士族的女儿。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制定了新的的身份制度,过去的大名、武士转身为“华族”、“士族”。就是说,女工多出身于就武士家庭。
富冈制丝场建成初期由政府国营,实行西方的8小时工作制,周日休息,春节放10天假,公费医疗,还有女工学习文化知识的夜校。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女工干1年多就辞职。人员不稳影响的产品质量,工厂按技能将女工分为3等,后来再度细分为8个等级。(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工厂里的8级工制)
1893年三井家投标买下富冈制丝场,私营后工作时间不断延长,6月平均12小时,12月9小时,女工夜校虽然没有关闭,但长时间的劳作,女工们根本没有精力去夜校学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啊、野麦岭》时代的富冈制丝场和《女工哀史》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廉价蚕丝大量出口后,富冈制丝场停业,1987年3月4日举行了闭业仪式。
闭业后,该厂的所有者竹内彰雄坚持“不卖、不出租、不拆”的原则,为维持原状每年投资1亿日元。该厂的退休技术员与老同事做义工清理打扫除草。义工开始只有14人,至今工已发展到1400人。成功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最高兴的除了每年出一亿元维持的原场主以外,就是这些作义工的了。该厂的导游、英语讲解员都是义工,正在募集中文义工。
听到登录成功的消息后,义工们高兴的样子
义工四季都在清扫
义工在解说
厂房里面的样子
外观有点法国建筑的味儿吧。
走廊
厂房背面
春天
秋天
日本曾经的外汇源泉
百余年的厂房迎来了新使命,它将给这座5万人的小市带来生机和活力。
这个国家没有资源,他们珍惜并努力保护人文资源。
传说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螺祖,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汉代发明纺车,初为缫丝卷线,后来用于纺棉,13世纪传入欧洲。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提出的“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纪念章挂在了延绵万里又飘洋过海的“丝绸”上。
这个国家没有资源,他们珍惜并努力保护人文资源。
传说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螺祖,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汉代发明纺车,初为缫丝卷线,后来用于纺棉,13世纪传入欧洲。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提出的“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申请。世界遗产的纪念章挂在了延绵万里又飘洋过海的“丝绸”上。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