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遗憾的人生-威廉波顿小传

什么样的人生是”没有遗憾的人生”呢?是功成名就吗?是家财万贯吗?还是儿女成群呢?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人威廉波顿给”没有遗憾的人生”下了一个新的注解。

威廉波顿(William Whiting Borden)在1887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的一个富有家庭,波顿家族早期在科罗拉多州靠采银矿致富,后来创立了波顿乳业,成为富甲一方的旺族。在威廉波顿7岁那年,他的母亲走进教会并受洗成为基督徒,威廉波顿也因此耳濡目染对圣经有初步的认识。当威廉波顿在16岁高中毕业时,他已经成为身价百万的波顿乳业继承人。那年,他的父亲送给了他一份毕业大礼:环游世界,他游历了亚洲、中东、欧洲等城市,亲眼看见许多穷困的人生活没有盼望,他感觉到神的心意是要呼召他出来成为宣教士,要把福音传给这群人。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成为宣教士意味着他要放弃原本丰衣足食的舒适区,在经过一段时间内心的挣扎之后,他写信告诉他的父母:我将用全部的生命为进入宣教禾场作準备。同时,他在父亲送给他的圣经的最后一页写下两个英文字”No Reserve”(毫无保留)。

回到美国以后,威廉波顿进入知名的耶鲁大学就读。很快地,他对于这所名校感到非常失望,不但学生们的道德低落,整个校园充斥各种罪恶,在一次校长在演讲中提到学生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威廉波顿很失望地写道:校长却没有告诉我们那个目标是什么,我们如何有能力坚持下去?从哪里获取力量并抵挡诱惑?威廉波顿不打算袖手旁观。相反地,他开始和好朋友约定在早餐前一起读圣经并且祷告,很奇妙地,越来越多人听到并加入这个小型的早餐祷告会,甚至漫延成全校的运动。波顿大一结束时,这个祷告会每周聚会的人数已经到达150人,到了第四年耶鲁大学当时的1300位学生中,有1000位同学参加了这样的聚会。波顿最乐于接受的挑战是找出大家认为最无可救药的人并把福音传给他,让这个人的生命产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威廉波顿也经常关心寡妇孤儿和残障人士,甚至把福音传给街头上的酒鬼,帮助他们重建人生。尽管威廉波顿为耶鲁大学带来灵性上的大革命,四年前环游世界时上帝的呼召一直在威廉波顿的心中莹绕不去,他心中很明白上帝要他去向中国的穆斯林(回教徒)传福音。在大学毕业之后,他拒绝了许多大公司和学校的高薪聘请,申请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神学院。当他知道自己的申请被接受时,他在同一本圣经的最后一页写下第二行字”No Retreat”(毫无退却)。

在完成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学业之后,他开始作前往中国的準备。由于穆斯林共同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他决定先到埃及学习阿拉伯语,再到中国甘肃向穆斯林宣教。然而,他在埃及不幸感染了脊髓脑膜炎,一个月内就去世了,那年他只有25岁。威廉波顿逝世的消息很快地传回美国,所有的报纸都刊登了这一则消息。出师未捷身先死,一般人看来是一椿悲剧,是一个莫大的遗憾。然而,在波顿的父亲收拾儿子的遗物时,翻阅他多年前给儿子的圣经,在圣经的最后一页,发现威廉波顿在离世前留下了第三行字”No Regret”(毫无遗憾)。

威廉波顿留下了100万美金的遗产并全数奉献出来,其中25万美金捐给以向中国西部传福音为宗旨的中国内地会,内地会用这笔捐款在中国的甘肃省兰州成立了一所以服务穆斯林为主的医院,名为博德恩福音医院,后来成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威廉波顿的死也激励了许多基督徒前往中国宣教,为他没有遗憾的人生画下完美的句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