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的歌声中成长
10th Feb. 2014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关于母亲的美好记忆,母亲温暖的手,母亲慈祥的目光,母亲不倦的嘱托,母亲独有的微笑。。。于我们姐弟三人,母亲的歌声和琴声恐怕是最珍贵和最难忘的了!
我们姐弟三人都出生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物质匮乏,娱乐活动样板单一。多亏母亲开朗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热爱,让我们从小有机会对音乐有更多的接触和体验,使童年充满了欢乐和美好回忆。讲实话,我们是在母亲的歌声中长大的,这也和那个特殊年代有关: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收音机,除此之外,就是老爸的小提琴和母亲的歌声了。
母亲在中学教语文,又有我们三个孩子,一天到晚疲于奔命;对她来说,娱乐的时间就是在她为一家人煮饭的时候,只要没有特殊的情况,她会边做家务边唱歌:“山里高不过凤凰山,凤凰山站在白云端;人中间美不过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许多脍炙人口的歌就是那时学会的,即便是几十年以后,这些歌词也还是那么美!印象最深的是夏秋季节,那时天热,一家人的晚餐在院子里煮,母亲会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唱:“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我和姐姐也会和着唱,弟弟还小,只有听的份。隔三岔五的,老爸会拿出他的小提琴为我们伴奏。记得有几次,邻居孟老师和他儿子也带着手风琴过来加入我们的阵营。夏日的傍晚,凉风习习,欢乐的歌声伴着优美的琴声,我们一首接一首地唱着,从“草原晨曦圆舞曲”,“纺织姑娘”,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收摊以后还久久不愿离去,即使是现在想来,都是那么过瘾!
母亲也有不开心的时候,那时她会唱些略带忧伤的歌,我还小,只跟着学,长大了才明白歌曲真正的含义:“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在那静静的小河旁,长着两颗美丽的白杨,那就是我亲爱的故乡”;“对面山上的姑娘,胡黄风吹得好凄凉;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谁放着这群羊”。现在的我已年过半百,属知天命者,但每每吟唱这些歌,都还会百感交集!年轻时曾想着如果有朝一日能去乌克兰亲身体验这首歌的意境,将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可如今,即使是在自家的阳台望远,也会觉得充满了诗情画意。母亲的歌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在心里唱出那种悠远和深情。
记得当年电影“卖花姑娘”刚上映,人们争相学唱里面的插曲,无奈媒体不发达,半砖头式的录音机还不知在哪里呢!想学首歌不是件容易的事!母亲凭着她的记忆和音乐底子,很快就写出了歌谱,我当然是第一时间就学会了。有一天在班上搞卫生时哼哼唧唧的唱,老师竟问我是从哪里学来的,我说是妈妈教的,她问有歌谱吗,我说有啊,能给我抄一份吗?当然!第二天,当我把歌谱递给老师的时候,她的高兴使我着实兴奋了许久:好歌在于分享,现在我的老师都和我一起分享这首歌了,真是太高兴了!
还有一个经典的记忆是关于姐姐的,当时她读初中,流行手抄歌本,姐姐的歌本做得很漂亮,几乎每首歌都配有插图,其中一首歌是“敖包相会”,她在歌谱的右上方画了松柏,云层和躲在树梢后的一轮明月,好美的意境,情景交融,同时也和歌曲极其相衬;也许是做得太好了,所以她的歌本在班上流传,竟有同学到班主任那里报告说,她唱黄色歌曲!班主任问她从哪里抄来的,她说是从我妈妈那来的啊!幸好是“文革”末期,她又和妈妈同校,班主任向母亲娓娓道来,大家不禁哈哈一笑!可母亲还是告诉姐姐以后收好自己的东西,省得添乱。
就这样,我们听着母亲的歌慢慢长大。从歌里学着她的乐观,开朗和善良,从歌里汲取知识和营养,从年幼无知到人生自立;从“歌唱二小放牛郎”,到“红湖水,浪打浪”。恢复高考以后,我们姐弟有幸升学,就业;母亲也添了电子琴和手风琴,闲来和老爸配乐合奏,真是琴瑟和谐。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弹琴唱歌自然是不能少的;保留节目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有所更新,但最喜欢的还是那几首老歌,百唱不厌。姐夫还现场录音录像,今非昔比,科技可以帮我们留住美好的回忆啦。。。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和姐姐已经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弟弟也紧随其后;而母亲也在我们的歌声里渐渐衰老,唯一不变的是那些萦绕在心里的旋律,就像“列宁山”里的歌词一样:“当我们想起年轻的时光,欢乐的歌声又在荡漾”!
谨以此文献给病中的母亲。我爱你,妈妈!愿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