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追茶境, 茗香生茶韵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喜欢闲暇的午后, 沏一杯香茗, 燃一柱檀香, 将身心沐浴在云水禅心的音符里. 窗外, 可以是阳光明媚, 也可以是细雨敲窗.
多年以来, 这样闲暇的午后是越来越少了, 但没有场景的午后茶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茶叶不一定是极品的大红袍, 水也不必是窖藏五年的梅雪, 茶杯更不必奢求妙玉的绿玉斗. 心静追茶境, 茗香生茶韵. 适逢周末, 约好友二一, 可浅弹低吟, 亦可无声胜有声, 一切尽在茶烟中.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 已经很难有功夫咀嚼把玩祖先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茶文化. 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总感觉他们是飘浮在都市的一片茶叶. 建议他们仔细研究泡茶的过程, 静观茶叶上下浮沉, 淡看茶烟氤氲袅袅, 浮躁的心多少会有所沉淀.
读过贾平凹先生的>, 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 “咖啡是一种境界,茶是另一种境界”. 究竟是怎样不同的境界呢? 作者此处惯性地省略…字. 估计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难以界定; 或者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如同钱老和杨先生的女儿钱瑗用咖啡和茶来比较父母的散文: “…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当然, 钱老和杨先生的散文各有千秋, 难分伯仲.
其实, 咖啡也好, 茶也罢, 境界是心语翻译的. 言为心声, 场景和对象不同, 境界也会不同. 大胆猜想, 伯牙子期古琴台的场景一定是缓缓升腾的茶烟, 而不是热情洋溢的咖啡, 或激情飞扬的红酒, 否则石璞流传下来的”一曲高山, 一曲流水, 千载传佳话”的下联就不会是”几分明月, 几分清风, 四时邀游人”, 而是”不论明月, 不论清风, 断臂到天明”.
如果一定要分辨出境界, 笔者大胆妄断: 红酒属于加勒比海夜晚的浪漫, 咖啡催化办公室早晨的激情, 茶则是田园午后的从容. 时过境迁, 尽管西方的红酒和咖啡的场景和境界没有很大的演绎, 但东方的茶文化已经派生出很多新面孔. 譬如, 国安局或中纪委请您喝茶, 您的境界肯定是”剪不断, 理还乱, …,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不会是从容.
多年以来, 我也有早晨一杯咖啡的习惯, 而且一定是某地某种咖啡, 这也是梳理一天工作的最佳时间.一年前在曼哈顿的一家星级宾馆参加一土豪婚礼. 宾客大多是华尔街金领的俊男靓女. 咖啡和红酒自然完全取代了东方茶道. 一天早晨, 我坐在前台的一张桌子旁, 边喝咖啡边查看邮件. 一位女士捧一杯咖啡问我可不可以坐在对面, 我礼貌性地答应了. 她刚落座就冒失地将她的咖啡连同我的全部泼洒在我的电脑上. 她的窘态现在还记忆犹新: 她动用了所有的衣物帮我擦拭电脑, 满面桃花地说了N遍Sorry后仓皇而逃… 回来和朋友分享撞上的这段”桃花运”, 大家都揶揄我”太淡定, 太从容”. 设想这样的情景发生在贾府, 相信曹公一定会判她去撞墙或跳井.
茶境是建立在环境场景基础上升华的一种心境. 我们很多人还没有修炼到处世不惊, 坐怀不乱的境界. 所以, 喝茶的环境很影响我们凡夫俗子的心境. 长期在IT领域拼杀撕咬, 有时不免肃杀喝茶的雅兴. 几年前在一家大公司做咨询, 周围摇头晃脑的有很多三哥三姐. 有一次刚沏好一杯上好的雨前茶, 三哥悄悄地来了, 一屁股坐在我的桌子上, 边唾沫飞溅, 边挖鼻子. 临走前, 弹一弹指甲, 不带走一缕咖哩… 我无法淡定, 雨前茶肯定要倒了. 自己涂鸦了N遍六祖慧能的偈子”…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才没有扔掉自己心爱的”蓝玉斗”.


我的"蓝玉斗", 体型偏大, 有"饮驴"之嫌
 
我的青花茶具

: 云水禅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