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云: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此首词乃宋辛弃疾所作,调用《鹧鸪天》,叹少年壮志,终不过是如烟往事。暮年如遇未果大事,定抱憾一生。这正是天下各路英雄豪杰,当年春风得意时,却未留意足下薄冰,最后纵使有凌云壮志,一到风烛残年时,更无力挽回乾坤;只能寄望于晚生后辈,授予未竟的宏图大业。
话说,西元前14世纪, 摩西领以色列人成功离开埃及后的第四十年头,以色列十二支派六十万大军外加百万民众,已在约旦河东岸的摩押平原安营扎寨,准备数日后渡江作战,夺取左岸的迦南美地。 一日清晨,摩西一时兴起,决心到约旦河岸边的尼波山顶去观察地形。大帅约书亚看摩西年事已高,百般劝阻无效,只好命几位年轻猛将把摩西抬上尼波山。经过两个时辰的攀越,摩西在众兵将的抗抬下终于到达了山顶。山顶虽云雾缭绕,但左岸的迦南平原却尽收眼底,最近处就是棕树婆娑的耶利哥城。 站在这尼波山的顶峰,摩西突然感觉自己当年在西奈山受命十诫的那一刻,不过这一次,他心里明白这是第一次,也是后一次眺望了近在眼前的迦南平原。想着平生未竟的事业,这个白须的百岁老人,不禁长叹一声,好似个孩童一般嚎啕大哭起来。这时跟在摩西身边的约书亚赶紧进前来安慰这位老人。 摩西看见约书亚的到来,更是哭得伤心。摩西对约书亚哽咽地说道:“小约呀,当年我壮年气盛,情绪冲动,一怒之下,击打磐石出水,结果导致旷野彷徨闲荡,蹉跎光阴四十载。当年一同过红海,走旷野的众前辈,要不倒毙旷野,要不就是战死沙场,如今只剩得这四十年长征中出生的第二代”。 约书亚也是一边安慰,一边感叹。这时山顶上乌云密布,约书亚急令兵士赶紧抬摩西下山,还不到半山腰,大雨倾泻而至,每人都被浇得心凉骨透。 这夜从山顶上下来,摩西咳嗽不止,恐怕是感了风寒。摩西自感末期将近,身体已如垂暮将残的灯火,立即吩咐侍候旁边的小童,去把大帅约书亚叫来。一天登山的疲惫,约书亚在自己的帐营中本已熄灯休息,听得这伺童来访,心中不禁大惊,暗想:“莫不是吾师摩西遭遇不测”。
约书亚跨步来到摩西的帐营,只见摩西正在案前奋笔疾书,微弱的油灯下,摩西脸上却有鲜活般的光彩。见约书亚到来,只是挥手赐座,继续伏首写作。约书亚只得在旁边安静等候。大约半个时辰的功夫,摩西让约书亚进前观看,又叫另一个小童高声诵读:“耶和华从西奈而来,从西珥向他们显现,从巴兰山发出光辉,从万万圣者来临,从他右手为百姓传出烈火的律法……” 约书亚在一旁竖耳聆听,当小童拿着羊皮卷读到最后一句时:“以色列啊,你是有福的!谁像你这蒙耶和华所拯救的百姓呢?他是你的盾牌,帮助你,是你威荣的刀剑;你的仇敌必投降你,你必踏在他们的高处。” 忽然营帐外的一枯树枝上,传来一声夜鹰之啼叫,营中所有人不由自主地向摩西那边望去,案边的油灯几乎熄灭,仅剩一丝丝摇曳的光亮,人们发现这个老人已经安静地,永远地在案边睡着了。
拂晓时分,约书亚传令所有十二支派众营,人人必穿丧服并为摩西哀哭三十天,同时也把摩西最后遗命誊抄十二份,在全以色列会众中传阅。 后人有诗赞道摩西:“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法。(诗篇99:6-7)” 摩西的丧期一过,约书亚即刻召见十二路首脑,立即全民动员,预备充足粮草,三日内要强渡约旦河。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