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在<<用心理学解读笑里藏刀,外表和内心不统一>>写到面善心恶, 铁面无私习近平,从心理学解读“笑里藏刀”,谈及外表和内心的不统一。今日一转话锋,谈谈“面恶心善”,这是指某些人表面上非常严格,似乎冷酷无情,但内心很热,也很体贴人,更主要的是这些人说得厉害实际上,总是袒护下属们。所以威望是虚的。
我先举个例子吧!谈谁呢。先讲我妈,小时候妈把我管得严。时不时用木棍子,竹板子,或耳光拳头来教育我。但由于她是典型的“面恶心善”,每次皮肉计之后,她会轻言细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搞得我不服不行。多次教育后,我心神领会她的绝妙总结“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她还说过“黄金棍子出好人”。经过多年调教,我确实领悟了面恶心善的奥秘。那就是“是吾善者是吾贼(敌),是吾恶者是吾师”。可见我母亲对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很有造诣,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于后来让她抓住挨揍的机会越来越少,读大学以后再也没有打过,甚至批评也不是太多了。
除了我妈,还难以找出一个名人具有面恶心善的特征。比如江青面容不善,但心地也不怎么光明磊落。冥思苦索,于是我想起一个古人,他的名字曾如雷贯耳,是诸位早就熟悉的清官大人,包拯。这位威震天下的大人物,在舞台上有个花脸的形象,初看似乎不是那种善良的外表,而且有些吓人。我们看人其实不应该观外表,应该以内心为主。殊不知人们常说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仁宗实录·包拯附传》记载包拯知天长县时“有诉盗割牛舌者,拯使归屠其牛鬻之,继而有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某家牛舌而又告之。’盗者惊伏。” 这就是有名的巧断牛舌案。本案中,只有告状人的损害事实,没有指控对象和任何证据,可以说是无头案。而包拯运用“勾慝”之术,引蛇出洞,成功破案。小故事正是包拯个性的体现,他以平民利益为重,尽自己的最大所能实现案件的完美解决。
包公的无私在“杖责从舅”一案中得到体现。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卷十记有:“包希仁知庐州,庐州即乡里也,亲旧多乘势扰官府。有从舅犯法,希仁挝之,自是亲旧皆屏息。”包公不徇私情,才有“从舅犯法,希仁挝之”的举动,即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包公的无私和清正廉洁是他一以贯之的作风。这种作风对于案件的公正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案件的公正解决,维护了民众的利益。
包公一生破的案子很多,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就可看到包公性格中的“峭直、忠恕、无私”等优秀品质,他绝不比现在中外的法官(包括王峻山)的素质差。除了讲理外,包公的个性在他所断案件中得到了恰当的体现,处理得当。如若没有包公的个性因素,这些案件的审理结果将会截然不同。所以我在八卦文章中不外乎强调,人的素质作为官员是很重要的。回头来看我们现在不少理论家,都偏向于制度可以造人,塑造人的品行,似乎中国一实现民主,一切都水到渠成,不再需要管理,不需要什么领导人。愚以为,其实人的内在的东西也不可忽视。西方社会优于东方体系不完全归于其制度。平均水平,西方人的诚实,为公,关心他人,热爱集体都是我们成天喊“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自愧不如的。
包公已是历史“风云人物”,难以效仿。现在的环境下,人们究竟面恶心善好,还是面善心恶为佳?可能看官不知,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公认的管理办法,面善心恶的人会更有威望,成效倍增。为什么,面善者给人印象不错,大家本来就暗自喜欢,所以交流很容易。而且,下属都心知肚明,犯了错绝不可能轻描淡写,该解雇还得走人。所以企业经理一定是面善心恶好些。那么"面恶心善"为什么不好呢?请看,下属们知道你是软心肠,骂人也是表面文章,决不会放心里去。所以小事、大事都不怎么当回事,也深知您不会轻易解雇他们或执法严谨罚款加警告。怎么可以管得住现在“与时俱进”文化青年呢?
话说回来,习近平确实有强悍性格,在国内他当权后显山露水。他眷恋知青时代那种清苦但单纯的岁月,他也喜欢李光耀新加坡式“开明专制”、牧民一般的治理模式,给民众许诺丰衣足食的目标,有条件限制的“民主和自由”。但中共专政下实施新制谈何容易。民众一切都得听从当局安排,社会须一元化,反西方普世价值、配上“七不讲”,依然是一言堂社会。加上富国强兵,似乎直奔“中国梦”。严格说来是复旧,像林彪讲过的“克己复礼”。
习的内心强势也表现在对外政策上,他领导的政府对美国企业微软、苹果、麦当劳等铁腕驱除或压制。铁腕对付这些纵横全球的企业巨人,配之于反腐的强势,都体现习近平的笑容里面的内心实际很狠,甚至硬得没有商量的余地。习还不时秀些毛泽东思想,背诵几句主席诗词。这种习式的中国模式,给人一种理论不清,路线不明,甚至担心中国会不会再唱起红歌,回到文革那种万马齐喑,个人崇拜的朝代(这也是大家最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