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zNDYzOTIw.html
~一九八八年五月廿二日讲于台北市
一、缘生可贵就是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有人叫我今天为大家讲“缘生可贵”,我觉得这个题目不应该是由我来讲,应该由你们来讲才对。为什么?各位对于这句话应该要有这种深刻的感受。
什么叫“缘生可贵”?简单地说,就是“机缘难得”。
什么叫“缘生”?“缘”就是条件,如果有“因”没有“缘”,它就不可能产生结果。假如我们有个动机想盖房子,这个动机需要许多条件来配合,需要土地、资金、设计、人工、监工、验收、规格检验等等很多条件。如果你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只有这个动机,那是不会有结果的,因此这个“缘”非常可贵。而“缘”不是经常有的,稍纵即逝,所以又叫“机缘”。
天下的事都是一个“缘”,如果没有“缘”,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立。佛法讲“因果”,这个叫概说──概略地说;如果是具说──具体地说,则不是“因果”,而是“因缘果”。我们在形式逻辑──自然齐一律中也有因果律。
讲到缘生可贵,可以分两句话来说,第一,人身难得,第二,正法难遇,这两句话就是“缘生可贵”了。
二、人身难得
为什么人身难得?自古以来,在宗教界有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生命是一?抑或是多?”
佛经上说:“大圆觉海(生命之海)无限、无边、无量……”,为什么又出现了很多个体(不相同的单元)?佛法圆融的说法叫“一多不二”。这话怎么讲?譬如你在台湾海峡丢进去一个水分子(氢二氧),然后到美国的海岸或者到北冰洋去取出一个水分子,我们说这个水分子就是原来在台湾海峡丢进去的那一个水分子,没错,为什么?因为全同。
佛法说:“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色心不二,得失不二,升沉不二,迷悟不二……”,都是不二的,为什么都是不二的?因为凡是“真实的”,必定是“原本的”。凡不是“原本的”,就只是一个幻相。
真理是原本如此的,不是说“信就有,不信则无。”什么是“原本的”?我们生命的原态都是相同的,说它是多、是一,都可以。
大圆觉海中许许多多生命的单元,在希腊哲学家也有一派叫“生元有知说”,说一个生命的单元(一个生命的基因),它是有知觉的,这跟佛法的“见性”有相通之处。什么叫“见性”?当我们看到生命的永恒性,看到生命的不变性,我们就认知了生命;肯决了自己的生命,就确定自己的生命是永恒的了。
如何见性?用通俗的角度来看,这很容易。不管火的温度如何,它总是急遽氧化,不管是太阳表面的温度,还是点一根火柴的温度或是燃烧酒精的温度,它都是热的,不热就不能叫火。不管它是气体、固体或是液体,只要它是氢二氧,它的湿性永远存在,不湿就不能叫水。在这个相通的意义上,我们要去见到生命的属性,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当我们见到了生命的属性,就肯定生命的不变性、生命的永恒性,我们就不再斤斤计较于目前的得失,不再迷惑困缚于生、死、苦、乐,我们就不会迷失在原本不真实的幻相当中,我们就可以自在潇洒地过活现实的人生,我们就能够过着“既淑世又出世”、“既存在又超越”的禅的生活。
既然一切生命的原态、一切生命的基因、一切生命的永恒相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为什么又说“人身难得”?各位知道“众生皆有佛性”,佛就是觉,所以“众生皆有佛性”就是众生都有“觉”性。从“有觉性”这一点来看,佛与众生是相同的。但是“有觉性”是否就是成佛?这包含两个意义,首先从“觉即是佛”来看,说众生本来是佛,可以这么讲;但是就事实上来讲,众生绝不是佛,佛亦绝不是众生。这个道理在哪里?就在于“人身难得”,因为唯有人才可能成佛。
为什么人身难得?因为人表层意识的结构和一切的动物绝对不一样。我们只要稍微留意观察一下,就知道猪最显著和突出的就是本能,本能就是“食”与“色”。我们如果不把猪变性去势,它只对“吃”和“性”两件事有兴趣,当然母猪还有一点生物的共性──有一点点母爱,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了。反观人,头脑中却拥有了完整的表层意识,人有本能、感情、理性、智性、思维,而动物却只有突出的本能和稍许的感情。
所谓的表层意识,就是感官接触六尘所吸收、累积在我们头脑表面上的东西,形成我们的分别意识。为什么我们称它为表层意识?因为在这个表层意识的下面,还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意识,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就被表层意识的机械惯性所操纵,而突出自己的本能。我们人事实上就是一部机器,是一座化学工厂。我们从生到老除了不断地吸收外界的东西,而形成了生理和肉体上的机械惯性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地让原本的心(原本的自我)出头来主宰这部机器,相反地,是被这部机器所主宰。譬如我们有个肠胃,你就要服从它,帮它找东西吃;不但找东西吃,还要找好吃的、找营养的。我们有个生殖机能,就会去追求异性。我们怕受到伤害,就突出“自我保存”。我们若有了广泛的兴趣,于是就突出领袖欲、支配欲和占有欲。我们一生完全是被这部机器所操纵,而没有尽到做主人的责任来操纵这部机器,所以人是很可悲的。
但是,人为什么能够修行成功、能够见性、能够成佛?因为人表层意识的结构是健全的。人会思维,有思维领域;人有感情,有感情领域;人还有运动官能,人也有本能。但是一般的动物没有思维领域和理智领域,感情很薄弱,本能很突出,这就是“众生不能成佛,唯有人容易成佛”最显著、最明确的原因。所以说:“人身难得”。
如果是一只猪,不是人,它会坐在这里听法吗?不会,因为它没有这个兴趣,它的兴趣很低级,只要吃,只要睡,别的都不想要了。但是人就不是那么单纯了,“人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以人比较复杂,人有一种“向上的向往”及“向前开创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取得人身,有了人的功能和条件,才能进一步开发理智,突破覆盖,也就是打破表层意识,而突出我们的摩诃般若(也就是我们原本的心态)。
人若活在原本的心态中,他是“消千灾于未萌,去百难于未形”,“天天是好天,日日是好日”,生活过得极潇洒、极自在、极健康。人若是不能突出本心,恢复心的原态,他就是最可悲、最可怜、最脆弱而且是真正被埋没的人。所以我们说:“人身难得。”
三、正法难遇
什么叫“正法难遇”?若说到正法,没有一样不是正法。佛说的五乘法,都是正法。
第一、人天乘:说你在人间太苦了,必须好好修行,《佛说十善业道经》说:“只要接受五戒、行十种善业,你现世就能得到人生的幸福,死后上升天界。”
第二、声闻乘:佛讲四谛──“苦、集、灭、道”及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毕竟寂灭”,你只要信受这种法则,就可以自我解脱、永断烦恼。
第三、缘觉乘:说你分析生命的起源,分析生命的过程,分析生命轮回的法则,而找出十二因缘,就能够摆脱人生的执着,这个叫“辟支佛”,又叫“缘觉”。
第四、菩萨乘:菩萨和声闻、缘觉有何不同?在法海一味来看,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的话,我们看《法华经》就知道。在法华会上,当佛觉得时机成熟了,想说“大乘法要”时,有五百个阿罗汉退席了,他们不要听了,心想:“我这样子已经足够了,您这个法说给别人听吧!我已经毕业了,我不要再来了。”佛说:“这些人是焦芽败种。”什么是“焦芽”?一棵植物的芽烧焦了,就没有生机了;什么叫“败种”?他不可能再向上发展,他已经定型了。为何如此?因为他们的根器只有如此,只具备这种福慧,不能承受更大更妙的法,所以他们退席了。
那么声闻、缘觉的毛病在哪里?声闻是“执空”,万事皆空,一切都空了。缘觉是“守寂”,见不得人,在没有人的地方──深山古庙、山洞里坐禅,感觉很好,若是到了台北市的西门町就心乱如麻。老子讲:“不见可欲,其心不乱。”如果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就乱了,这个显然就不究竟。当然声闻、缘觉也不像我说的这么不够看,我只是做个比方而已。而菩萨既不沉空也不守寂,菩萨眼见佛性,菩萨的境界跟佛没有多少差别。
佛法的结构只有两个主要的东西,就是“正定”与“正见”,这是真正的佛法所不可缺少的两个要件。“正见”、“正定”如鸟之双翼,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正定”就是“正受”,“正受”就是真实的受用、正确的感受。因为我们的感受不正确,所以就增添了许多的烦恼;如果感受都正确了,我们就活得极自在、极潇洒,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法华经》形容这种正受为“佛子住斯地,即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这即是说“当你得到正受的时候,你与佛的受用是一样的”,也是禅宗讲的“途中即家舍”──路上和到家的感受没有两样;也就是说菩萨是活在“实际理地”、“本地风光”的真正法味,菩萨是极潇洒、极自在的。菩萨为什么不是佛呢?《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谓差别,就是说你丢得干不干净。《法华经》说“运粪出!”、“二十年中但令除粪!”如果你把心中多余的东西丢得干干净净,丢得不能再丢时,那就差不多到家了。如果你心中仍有个道理,认为这是“胜义”,有“一理寓于心,一事萦于怀”,说我今天还没打坐,有个事还没办,那就是障碍──理事二障;“理障”障菩提,“事障”长无明,障碍你的觉性,所以菩萨多多少少离“真正的见性”还有一点点距离。菩萨和佛有何不同?佛是正遍觉、毕竟觉、究竟觉,菩萨还不能达到正遍觉。什么叫正遍觉?正遍觉即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寤寐一如”,佛睡眠跟我们醒着是一样的;佛睡觉时如果不觉,也和我们一样去做梦,那就不是佛了。
其次,说到“正见”。
什么叫“正见”?就是见得很正确,不会以假为真、以幻为实、以邪为正、以恶为善……,这些都是邪见,真正的“正见”就是超越了这些,而见到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见到一切生命的最初因、最初相,证得了自己心的原态。
说到“正见”,我为什么要求各位读《六祖坛经》?各位如果读《六祖坛经》进入状况,就能够品尝、体会到佛的境界。我要求各位做的事,都是可以收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我不会给各位增加负担、添麻烦。你们若是不做的话,我就没有办法让你们甩掉自己的业障。你们若是不读《六祖坛经》而希望入禅,告诉各位三个字:“不可能”。
中国的宋明理学、中国的禅诗、中国的禅画,这些既具象又抽象的画、既存在又超越的文学,都是从《六祖坛经》来的。我没有学过理论与作曲,为什么还要写一首《自性歌》?因为大家都忽略了《六祖坛经》最重要的地方。我曾经问大家:“《六祖坛经》看了没有?”“看了!”而《行由品》“如何入道?如何舂米?”像看小说一样,很有意思,引人入胜,但最重要的地方你们却忽略了。其实你们只要搞清楚“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但用这个本来清净的心,就直截了当成佛了”,你们却都忽略了。我写的《自性歌》,歌词是《六祖坛经》摘出来的句子。我没有学过音乐,为什么要作曲?就是为了使大家充实生命力,提高各位对《六祖坛经》的兴趣。
所以,大家要多读《六祖坛经》,会背诵更好。因为佛教有些是超常识的──就是这部经,你只管读,照着经上所说的去做,不必去听别人讲;你若是原本不懂,听别人讲,原本不懂的地方听了更糊涂了,对你没有帮助。我坦白说,你记得很清楚,那是知解;你心里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加上那些废知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你若是不相信,听别人讲经,你都记得,烦恼来了,你拿它去抵挡,抵挡不住。最好的办法,任何一部经,你只要读了三千遍,一定会懂,这个叫“领悟”,不叫“知解”。读经的好处就在这里,为什么自己不去“领悟”,而去学“知解”呢?那是没有用的。
刚才我说到“正法难遇”时,讲到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乘,使我想起曾经有好几个人问过我:“某某法师说法是好是坏、是正是邪?”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因为在工业社会,你说你是第一,那是合法的;如果你说别人第二,那就犯法了。你说我的黑人牙膏是全世界第一,没有人告你,因为“我的设计就是追求第一,不要第二,我的精神、我的目标都是如此。如果你说我不如你,那要看从那个观点来看,起码我的包装是很好的,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第二个跟我的包装是一样的”。假如你说“我的黑人牙膏第一,你的白人牙膏第二”,那白人牙膏就会去法院控告你。所以,我们不要去批评别人的好坏,要注意自己,不要去看别人如何,只管自己的修行就好。
但是如果你要学禅,首先你要确定你学的是无为法,《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差别在哪里?是说你“无为”得是不是很彻底?是不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不是还要去观想自己是幻是真,去现出佛的影像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很好解释,说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假不实的,都不是真理。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原本没有发现四万个银河系,没有星球,没有人类,哪里有什么相?“原本不有,究竟归无”。“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若看见一切相根本就没有,那就“如其本来”,本来就没有嘛!
所有的观相、观想,也是佛的法门,那是什么?只是以橛出橛──你在墙上的木板上钉了一个钉子拔不出来,干脆再用一个钉子敲,敲穿了就出来了,它也是个方便法门。假如你以“方便”为“究竟”,那你是“不解脱”再加“不解脱”,也就是禅宗讲的“雪上再加一层霜”──“雪上加霜”。
谈到“打坐”,“打坐”若是究竟的话,那南岳怀让禅师为什么弄了个砖头在马祖的面前磨?
马祖说:“你磨什么?”
怀让禅师:“磨镜子。”
马祖说:“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
怀让禅师:“你打坐做什么?”
马祖说:“成佛呀!”
怀让禅师:“我的砖头若是磨不成镜子,你打坐也不会成佛。”
这是禅门的公案,你若是修学禅宗,这些东西都不相应。你若是愿意当二乘、当声闻、当缘觉,那都相应,那你去当你的二乘、声闻、缘觉好了。你若是学禅,就不要搞这一套,为什么呢?我这里不要你改变生活方式,你昨天怎么活,今天还是怎么活;你去年怎么过,今年还是怎么过!我这里没有八关斋戒,没有二百五十戒,也没有基本五戒,只有一条戒“不可告人的事不要做,不可做的事不要去想”,你只是活在责任、义务里,不必去追求什么权利。若能如此,“法”就会在你心里生根,你就会得到正受,活得潇洒、自在。
四、安祥禅是“正法”、“圆顿教”
我刚才说到“正法难遇”,的确难遇,但是遇到了,要知珍惜。什么是“正法”?很简单,我说法时,你听得很清楚,我若是暂停不讲,你看看自己的心里“有什么?”“什么都没有。”这个就是心的原态,这个就是摩诃般若,这个就是大智慧(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大智慧是一切智慧的源头,没有它,就没有任何的智慧了。能够唤醒你摩诃般若的,就是“正法”,这也就是“正法难遇”。因此,具备这个条件而出生的你,是极为可贵的。
想建立一个道场,除了要有钱之外,还要有“法才”和“资粮”。今天志同道合想“直趋最上一乘”、要“学究竟法”、要“超越一切有为法”的人很多,我们要有个聚会的地方,需要有人发大心,办道是需要条件的,条件就是缘,而这个缘是极为可贵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今天已经有了这个动机,条件具备了,也产生了这个结果,却有人不知珍惜、不明是非、不辨正邪、不分大小、不知高低……,连基本的理智都不具备,见异思迁,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没有我的事。你问我:“谁好、谁坏?”我不说,我只能说:“凡是着相的、执着的……,就不是禅。禅是最上一乘,超越菩萨乘,直趋佛乘。”
古德判教,有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圆教、大乘顿教。我今天讲的禅是“圆顿教”,既圆又顿,“圆”就是圆满、圆融无碍,“顿”就是“不历僧祇获法身”,不必生生世世修学,一生可以成办大事,是至圆、至顿。但是有个基本前提,你必须是这个根器。你若不是这个根器,也没有办法。这是我这一次在禅刊的创刊号上写《证道歌浅释》的基本动机。因为《证道歌》是大彻大悟的人述说他自己行经的路径,也就是他指给你的路标。他是过来人,你朝着他指的路来走,就不会错。大家若是真正看了《证道歌浅释》,就不必再问我:“哪个是正法?哪个正不正、好不好?”你们自己就知道了。
古人说:“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你若是个学道铁汉的话,就不会啰哩叭嗦问东问西、问好问坏了。我不会说别人坏,我只会说“我是第一”,我不会说“别人第二”。是第一还是第二,你们应该有基本的理智去判断。
我再告诉各位一句话:“学佛法最怕杂毒入心。”什么叫“杂毒入心”?你吃了一种感冒药,吃了两个钟头以后还没退烧,又吃了另外一种的感冒药,结果起了化学作用,你就会中毒。
禅,只适合“根性单纯”、“诚敬信具足”及“上上根器”的人,比如六祖,一字不识,一旦悟道,即是万代宗师,到现在还坐在南华寺巍然不动。因此,上上根器的人遇到了禅(圆顿教),这就是缘生可贵。
五、要珍惜安祥禅殊胜的法缘
万事万物都是条件的组合;大到房子,你若把构成房子的条件抽出去,就没有房子了;小到一个原子,它也是条件的组合,你把它的条件分开,就没有原子了;乃至更小的一个光粒,你把它的条件抽开,它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缘”就是万事万物的当体,事物的当体就是“缘”。
“缘”,原本不有;“缘”,当体即空。所以佛法的基本教义是“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才有“缘起”的可能;性若不空,只是一潭死水。因为“性空”才能“缘起”,“缘起”才能“性空”,它具备了不断演进、不断创造的活泼生机。而人是一粒生元(一个生命的单元),具有无限创造发展的可能,但是一失人身,就万劫难复。你们如果能够珍惜这个可贵的生命,去努力学习、修行,我告诉各位,一定可以大事了毕。
六、初见性人要防漏
在安祥之友中,有很多人已经见性。什么叫见性?就是见到一切事、一切理的源头,见到一切事、一切理的真相,从此不再怀疑,也就是见到了烦恼的老祖宗,烦恼以后就不敢再打扰你了,所以可以说“大事了毕”。见性的人,安祥就是他,他就是安祥。
见性的人有三件事必须要注意:
(1) 不要很快地去跟别人弘法,要好好保任,否则你会“漏”掉。为什么会漏掉?你讲话讲多了,滔滔不绝,辩才无碍,天花乱坠。讲完了,自己返照自己的心,安祥降低了,为什么?漏掉了。
(2) 不要对外认同,要秒秒注意自己的心态。为什么?你太注意外面,外面的一切都变得真实了,结果你就迷失在外面,安祥就降低了。
(3) 要不断地“管带”:管住表层意识,带住安祥,就好像带着你的小孩到菜市场买菜,你要管着他,还要带着他,不然人多挤丢了、遗失了,很难找回来。所以你对自己的心态、安祥,要秒秒注意,时时带着,不要随便丢掉。
最重要的一点,你要把生气、不满、抱怨、牢骚、痛苦……通通丢掉。如果你一生气,你就会发现安祥不在了。安祥不与愤怒同在,安祥不与错误同在,安祥不与妄想同在,安祥不与废话同在,废话说多了,就没有正受了。各位初初见性的人,请你们务必记得这一点,这个叫“漏”。
有人说:“和太太同房会漏掉”,那是“黑白讲”(乱讲),没这回事。释迦牟尼佛有儿子,我也有儿子,见性的人都有儿子。不需要独身,用不着吃素,不必打坐,也不必去观想……;只要活在安祥里,一切具足,万法俱备。能够遇到这样的正法,就是缘生可贵。
我们要学法,必须先取得人身。我们做了人了,而且发心学正法,还必须要遇到正法。遇到的法若不是正法,那不就上错了贼船了吗?这就叫“自误”。
因为“缘生可贵”,所以我讲了半天的“缘生可贵”。讲完“缘生可贵”之后,我希望各位都能体认到“时机不再,正法难遇,人身难得”,好好珍惜,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