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死,谁之过?

在此我想用真情写出友情,爱情与亲情。但又怕写不好会伤及了这份真挚的友情,纯真的爱情与血浓于水的亲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据报道,美国密苏里州白人警察枪杀非裔青少年案未获起诉,全美多个城市民众于当地时间25日晚间,上街示威,东岸的华盛顿、纽约、波士顿都见抗议人潮 。   

  根据美国各执法部门呈报给联邦调查局(FBI)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2年的七年里,地方警察每年至少因「正当防卫或阻止暴力」打死400人。其中白人警员杀死非裔的频率几乎为每周两次,每年平均96宗。这一数据也显示佛格森非裔少年布朗惨死警方枪下的事件不是个案。

 
  这项数据的显示,在过去七年间被警方打死的非裔少年有18%不到21岁,白人则为8.7%。尽管种族分析的差异令人咋舌,但数据本身在多年来都被视为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有如此之多的不幸事件发生呢?美国的枪支管制条例,使得美国作为全球唯一将私人携带武器视为宪法权利的国家。现时在全美 3.15 亿人口中,有近 2.7 亿支枪械,几乎是人手一抢。为什么美国人选择拥有持枪的权利呢?说好听了,这与美国崇尚自由的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枪支管理以及美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联。当然,这也与美国的历史不无相关。说难听了,就是美国的国家性质及组成决定了这一切一切。
 
  美国枪支文化的形成,是由美国早期特殊的历史积淀造就的。早在两三百年前,当时还生活在英国的一些清教徒(PURITAN)及一些英国的罪犯,囚犯被送至美洲。其中包括美国及加拿大。英国在长达160年的时间里向北美洲大陆,大量运输囚犯。在这种混乱纷杂的环境下,一方面他们要抵御野兽的袭击,另一方面还要和当地印第安人对抗。当时并没有政府或者社会组织提供有效的防卫措施。这就形成了在清教徒与“囚犯”,“罪犯”之间,与当地印第安部落之间,与英国政府之间的矛盾与摩擦。由于这些不断升级的矛盾,在摩擦与对抗中,在连年的战争中,在人们保卫生命财产和家园部族的生息养性中,枪械起到了的关键作用。这些历史原因奠定了,美国今天枪支泛滥的基础。
 
  而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量平民拿着自己的枪参加华盛顿的队伍,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难得的战斗力量,这时的私有枪支就由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上升到了捍卫政权独立的高度。  所以直到今天,在许多美国人看来,最初美国之所以能够获得独立和自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拥有枪支的人们站出来,为信念挺身而出,才最终获得了独立和自由。所以,历经历史的洗礼。枪,在美国人心中,已是一种自由与独立的符号。
 
  早在1776年,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就曾写道:“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杰斐逊也在思考:手无寸铁 人民怎么去推翻暴政呢?要想将这种权利付诸实现,就必须坚决维护美利坚人民持有枪支的自由。出于对暴政的天然防备心理,美国法律坚决保证人民持枪的权利。允许持枪固然会造成很多刑事案件,但是和刑事凶杀案相比,暴政更让人恐怖。1791年,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获得通过,也就是后来的《权利法案》。在法案第二条就赫然写着: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并强调:这不是恩赐,这是一种天赋权利。枪代表的,是一种自由之精神。然而他就没有想到,同时,枪也是可以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的武器。可在美国的宪法里并没有明确枪支应该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只是 泛泛的指出了人民有拥有枪支的权利。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1789年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然而美国的建国日确实定在了十三年前的1776年7月4日。这就这是他们发表《独立宣言》的日子。这时,为期八年的“美国革命”才刚刚开始一年。那时的美国,既没有总统,也没有宪法,还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政府,当然也就更没有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了,而有的只是一个象征着“自由独立”的“美国理想”。这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就是建国了。美国的建国过程,竟是这样的简单实际:先有一个关于国家的理想主义即一种精神,一个国家理念的存在,然后产生了实质可行的宪法,最后再由选举,选出政府和总统。
 
  今天的美国唯有禁枪才有可能天下太平。今天的美国已经不是两百多年前的美国了。美国不应该成为枪支的代名词,美国也更不应该成为恐怖主义的靶向。两百多年前的美国人民需要用抢来捍卫自己的家园与争取国家的独立。两百年后的美国人民则需要用禁枪来保卫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今天的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和警察,难道还保卫不了人民的生息吗?难道真的只有人们随便拥有了枪支才算的上是民主与自由?现在的美国,枪支已经成为了民主的代名词。每年由于枪击而死亡的人有3万多。如果不是由于民间的枪支泛滥,警察也就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过度到“滥杀无辜”了。现在,全美有30多个州的近百个城市发生抗议活动。今天所有的这一切,即是警察惹的祸更是枪支惹得祸。


论坛: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808825.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