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法语专业课以外我们还要上中国文学,文学写作,古汉语等等课程,因为我们的专业不是法语专业,而是法国文学专业,顾名思义就是你不仅要懂法语而且还要懂得法国文学,既然是培养高水平的法语翻译人才,那么你的中文和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是很重要的。法语和汉语一样博大精深,很多情况之下一个词就能寓意着很深的意思。记得我们毕业考试的时候我们的中翻法就是《离骚》一篇。
在这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学校里为了使更多的同学抽出时间学习,举办免试考试。其目的就是除专业课以外,有些副科可以参加免修考试。我的中文写作就是在参加那个考试后得到学分而免修的。然后在以后的岁月中我逐渐免修了古汉语和第二外语英语。
为了拓宽大家的视野,提高素质,学校里经常请名人来校讲演,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杨乐和张光厚,南京工学院的著名建筑家杨廷宝,以及很多著名的国外学者和大学校长我们都听过他们的讲演和互动。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还听过中国大包干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委书记讲被饥饿逼出来的生死抉择,即土地大包干的来历和前景的报告,不过此人有个不好的习惯,讲话时喜欢不停地往地上吐一点唾沫令我印象深刻。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的徐百康教授,北京大学法语专业的郭麟阁教授,文学大师陈白尘,天文学家戴文赛教授,以及众多的经济学家和文人骚客。
北园有不少的古老建筑,最使我感到温馨的就是那个古老而又漂亮的图书馆。说它古老,因为它建于1924年,历经沧桑见证了这个随着中国历史变迁而变化的名校的演变。里面有历史名人的捐书,里面有古人遗训的声音,里面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肤色。每当我进入到里面看书自习,总有一种中国文明史的积淀和厚重的氛围。首先你在进入正门之前,就有两棵十分高大的古松屹立,沉着而冷静,冷冷地看着你,少了几分浮躁,少了几分不安。
如果没有课,我一般都喜欢到图书馆里寻找一席之地看书,因为那里安静,大家在一起学习看书有一种很浓的学习氛围。时间很长久远而桌面发着红黑色的光亮的阅览桌,古色古香的书架,颜色已接近发黑的铜质的窗子,老旧的水磨石地面,随着时节的变化而飘来的一阵阵沁人心扉的茉莉花的香味,水仙花的香味,栀子花的香味都使我感到老家外公书房的味道。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外公家里总是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换四时的花草。特别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里的那盆水仙花,有心人把它放在借书处的柜台上,它是那样的亭亭玉立,那样的冰心玉洁,那样的简洁和素雅,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连着我的思绪,就像寒山寺的悠扬晨钟,扬州大明寺古刹袅袅烟香,灵隐寺的千年古训,普陀仙境海声细语,它们相连着历史的延续和莘莘学子的抱负。
经常我在图书馆里一看书就是一个下午,晚上继续看,有时带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充饥,不停地写不停地记录书海的脉搏和精彩,毕业时我四年中做了整整一大箱子的卡片,这些卡片就像被蜜蜂吃进肚里花粉一样,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我吐出来的的将是蜂蜜,回报父母,感恩社会,报孝国家。有时如果图书馆没有位子了,就到教学大楼随便找一个教室静静读书温习功课,一直到大楼的熄灯铃声响,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到寝室里点个蜡烛继续苦读。那时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多作家的精彩的段落我们都会背。
78级的学员上学时年龄都偏大了,很多都是老三届和知识青年,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果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在学生大军中据讲物理系的负担最重,他们每个人都背着沉重的大书包,我的一个同乡告诉我量子力学这门功课最难,但是不得不学好,因为量子力学是描写微观物质的一个物理学分支,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以及其它相关的学科,都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
为了配合我们专业的学习,我们大量地阅读法国名著,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罗曼罗兰以及法国的现代名作家保罗·萨特和阿尔贝·加缪,西蒙娜·德·波伏娃等人的作品都看过。一方面通过阅读名作家的作品了解法国的昨天和今天,另外通过他们文笔的精彩的描述学习法兰西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早年我在法国世界报上看到一篇有关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解决知识分子的学非所用的问题,有关学非所用的描述作者用了moisir这个单词,moisir中文的意思是霉变,讲的是一样东西由于长期不用从好变坏的过程。区区五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寓意了一个深刻的含义。从这个单词就可以看出法语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