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的「空間與情境的纏鬥」9日在北美館展出

原创或转帖,天下大事、国家大事、社会百态、个人小事,以供赏阅,以文会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李德的「空間與情境的纏鬥」9日在北美館展出
2011/07/07 23:01
 


從純然的寫實、到加上點古典,添加點浪漫,再到成熟期的形神兼具,最後達到「我在我之外」的空靈境界,台北市立美術館從79曰起將以李德的182幅作品,呈現他的藝術人生。




 

去年過世的李德是台灣戰後重要藝術家,也是美術教育家,成立一廬畫學會超過40年,從事美術教育近半世紀,以「桃李滿天下」來形容毫不為過,李德曾在大學建築系授課過,教建築系學生有關美術的東西,北美館館長吳光庭也上過他的課,吳光庭今天就說:「很少有畫家能像他一樣,把本國文化思想融合,再用畫來表達。」


 



 

9曰開始的展覽名為「空間與情境的纏鬥:李德」,182件作品中有87素描,83件油畫,12件水彩,依年代區分來呈現他一生畫風的重要轉變。


 



 

李德1956年開始從陳德旺習畫,學了8年,跟李德學畫30多年的洪秀嫣說:「老師跟陳德旺本不認識,是在一個展覽中看到陳德旺的一幅畫『三朵花』,大為驚艷,就輾轉託人找到陳德旺學畫。」陳德旺帶他從打破輪廓線開始,再到空間、點、線的運用,展覽第一區「自然的真實」展出的就是這階段作品。


 



 

李德的轉變在1973年開始,他的畫風開始轉向抽象,厚重的顏料層層堆疊,肌理豐富,筆觸奔放,這段時期李德也喜歡以詩句作為畫名,例如,「化作幽光入西海」就是一個詩句,有人說,這也是李德畫風的「浪漫時期」,這些作品都在第二區的「古典與浪漫」中可見到。



 

創作對李德而言,是「人」、「天」與「歷史」的無止境對話,從對話交纏激盪中,閃現出靈感,呈現在畫作上,1983年以後,李德回歸對「點」的探索,並加入中國水墨畫「皴法」的元素,他曾說:「形神兼具的概念是:形有,神也有,有形也要有精神。」在水墨畫中,形就是自然形象,神就是筆墨,好的自然形象加上好的筆墨,才能入神。他認為,筆墨是對空間的瞭解與掌控,能掌控筆墨,就能形神兼具了,第三區的「形神兼具」展的就是這階段的作品。
 



 


1989年李德創作了「空相系列」23幅作品,這是那一年某一天李德在潛意識中突然浮現了畫室及其中模特兒的意象,當時他曾說,空相指的是實在的空間形相,是變幻無常的人間空相,是真空妙有的莊嚴法相,李德的畫風再進一步提昇到空靈的境界。


 



 


四區「我在我之外」展的就是這階段的作品,他以充滿力道的筆觸、點與線,描繪具有豐厚層次的心底風光與意象,他的畫風在這一階段也由以前的厚重沈鬱轉為清明、開闊,精緻的點與色彩融合為一,達到感情與理性的平衡。


 



 


李德的兒子李太楓是中研院院士,他回憶兒時頑皮搗蛋,有一次鄰人受不了,跟他說:「不要在這裡吵,去找你爸學畫。」李太楓真的去了,李德給了他一支炭筆要他畫個瓶子,10分鐘後他說:「畫好了。」李德看看說:「你沒天分。」




這段小故事在今天這個懷念李德的場合,聽來特別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