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ADHD是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的缩写。
下面摘自维基百科:
注意缺陷障碍(英语: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或称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失调状况,目前常见的案例以儿童为主,但此类状况也会在成人身上出现。
对ADHD比较确切的定义,记载于美国精神医学会(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文本修改版。ADHD的主要病征是:
· 注意力散涣(inattentive)或集中困难(Attention-deficit)
· 活动量过多(hyperactive或hyperkinetic)
· 自制力弱(impulsive)
基于以上三种病征出现的优势,再把ADHD细分为以下三个分类:
· 注意力散涣主导型(mainly inattentive)
· 活动量过多或自制力弱主导型(mainly hyperactive-impulsive)
· 混合型(combination)
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ADHD是由一种发生于脑前额叶的遗传性的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引致。最新的研究认为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新陈代谢亦会对病情有所影响。
再通俗点儿说:ADHD是多动症,ADD是注意力缺乏症。很多有多动症的男孩子很容易被注意,就像我前面提过的我小学班里的留级生,打架闹事捣蛋惹人厌。但是很多女生上课的时候很安静,坐在那里似乎在听讲,其实思想不知飘到哪里去了,所谓的做白日梦,这样的孩子思想无法集中,喜欢开小差等,所以很多ADD即注意力缺乏症的女生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直到青春期,成绩下降,女孩子又不少求好心切,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到一定程度爆发,通常都是以其它的方式和症状出现,才发现原来ADD是根源。
孩子身体里遗传性的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或者正肾上腺素代谢失常,那个可怜的父母和孩子哪里会知道?只是看着孩子成绩往下走,看着孩子一天天烦躁起来,再好的父母在没有了解到症结所在之前,对孩子无论怎样惩罚奖励效果都是甚微的,这就是我一再告诫普通孩子的父母,不要用你们的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来衡量这群孩子父母的根本原因,因为你没有在这种挣扎中体验过,你永远不会知道这样的辛苦!
让我们再来看看ADHD的症状有哪些,仍然引用维基百科的定义:
ADHD的主要症状包括:
· 容易分心
· 容易忘事
· 啰唆,多话,常打断别人,且爱辩驳
· 喜欢到处走动,静不下来
· 读写困难,包括写错字(常多一画或少一画、拼字错误等)、阅读时会跳行或无法理解文意等
· 做事易拖延,常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
· 三心两意,工作普遍都做不久,会一直换工作
· 缺乏组织能力,无法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具体地表达或规划出来
· 总是被不了解ADHD的老师(儿童)或上司(成人)视为不够努力或懒惰
· 逃避需要持续性动脑的工作(例如:家庭作业或学校作业)
以上症状随患者年龄而有不同表现,有ADHD的孩子,其表现通常有上课不专心、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以及坐立不安的情况;在大人,主要问题则常在于ADHD患者无法计划好他们的生活与每日简单的工作。
但ADHD也有些较为正向的特质:
· 具高度创造力,常有特别的新点子(但因组织能力差,常无法将之化为具体行动)
· 特立独行、思考不随俗
· 对理想保持惊人的坚持度和毅力,甚至可说是顽固
· 直觉非常强,能单凭直觉深入问题核心,进而发现问题所在(但他通常无法说明如何得知)
无论孩子身体里哪部分化学成分欠缺,药物都是可能治疗的方式之一。但是,至今还没有能完全治愈这种代谢问题的药物。我一直强调,孩子是有可塑性的,尤其在十八岁之前,他们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引导作用,即使这样的问题孩子,我们无法控制他们的思维和行动,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观察并学习特殊孩童父母的技巧,能做多少是多少,最终帮助了多少,交给上帝,只要我们尽心,问心无愧就好!
有一点我很确定,当你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你的生活必定与有普通孩子的父母不一样!
一旦我们意识到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带着孩子常常进出心理医生的诊所,带着孩子去见心理咨询,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特殊孩童父母的技能,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更糟的是,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继续被诊断出还有别的问题,尤其到了青春期,这些多动症和注意力缺乏症的孩子可能由于一直以来的行为偏差造成自尊心、自信心的低下,成绩的下滑,对自己过高的期许总是达不到,甚至有学习的障碍,直至演变忧郁症、焦虑症等......接下来,我会跟你分享我家的例子。
但有一点想说明: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家的例子,是希望帮助到有相似情况的家庭,而且这对我来说也是学习并进步的一个过程,我至今也没有定论我女儿是ODD、ADD还是其它,当然,后面我会提到我的认识,但是,请你请你,不要论断我和我的女儿!我们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论述,即使科学无法完全解释,我也坦然接受是上帝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他的意图。希望大家都能相互勉励,相互学习,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待续 第九讲 两个案例
欲加入海外文轩子女教育微信群,请加:haiy256, 然后我们会发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