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常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可见豆包的重要性。
除了粘豆包,还有杀猪菜和血肠
当然还有海鲜---大连虾爬子
“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从前的东北乡下,到了腊月年根儿底下,村民见面都要喜气洋洋的问候“你家淘米没?淘多少米啊?粘不粘?”“粘”与“年”谐音,粘豆包也叫“年干粮”。“成粘了!”这是句豆包出锅时必须说的吉利话儿,只有“粘”豆包,才叫过好“年”。
东北冬天美啊东北菜实呀惠呀,大冷的天吃冰棍就是爽呀爽呀,你说你家粘豆包有香喷喷喷味呀,大锅里小鸡蘑菇味儿遥哪儿飘啊,我看见排骨和锅包肉在眼前飞,要份烤冷面只要鸡蛋不加火腿,来一碗豆腐脑千万别给攉楞碎,晚上整点小串啤酒瓶子可地堆。
每到年关,出门在外的人们,都开始准备回家团聚过大年,不一样的风俗,代表着不一样的家的记忆。粘豆包,灌血肠,冻豆腐,都代表了一种家的年味儿,哪个年俗最能代表东北的年味儿,粘豆包数第一!谁家的烟囱一整天都在冒着烟,八成就是在蒸豆包做年糕了。蒸上几大锅的粘豆包,放在缸里冻上,能吃一个冬天。还有做烧肉,炸丸子,熬皮冻,平时很少聚集在一起的菜,都在过年里上了一个餐桌。 家乡的粘豆包,大都是黄米面做成,馅是豇豆、红小豆或绿豆的。黄米面是由糜子磨成,糜子品种也不一样,有黑糜子、红糜子,他们的粘度色泽大不相同。黑糜 子比红糜子粘,且色泽光亮,相比红糜子就淡了许多。要说这豆包的口感,糜子品种是关键。包豆包是讲究造型的,也是家风的体现。你包大了,大如馒头,村民就 会讲究你家不会过日子;你包太圆了,圆如皮球,那也会招左邻右舍的耻笑;最好的造型是底宽上窄,光滑圆润,小巧玲珑。摆在盖帘上整整齐齐,就如整装待发、 严阵以待的队伍。 粘豆包的馅,占豆包质量的一半,没有好馅,光有好面,也不是上乘的豆包。最好是豇豆馅,色泽暗红,口味绵软,大锅烀熟,一攥一个小团。没有豇豆,当然红 小豆、绿豆也可做馅,但比起豇豆馅,虽然红小豆色泽好,但没有豇豆馅香甜可口;绿豆馅色泽独具,但没有豇豆馅绵软拢团,所以说,品豆包的口味,你咬开皮露 出馅一尝就十有八九了。
选择豆包的底垫,就如“好马配好鞍”一样,也像村姑娘的穿着,是提高身价的体现。豆包底垫有苏子叶、玉米叶、高粱叶和白菜叶等。农家最常用的是玉米叶 做垫,秋天把玉米叶洗净一扎扎晾干备用,玉米叶垫干爽不粘豆包,一拎一拉豆包就干干净净落在碗里了;苏子叶和白菜叶虽然薄,一蒸就和豆包形成一体了,不好 揭,就不用揭垫了,可与豆包一并食用。底垫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过去乡下过年,包豆包可是一年一盼的大事,大人孩子齐上阵。现在农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东西也多了,豆包包得少多了,过去得包两三天,全家人分工明 确。母亲和我几个姊妹在炕上攥馅的攥馅、包的包,我和父亲负责装锅、抱柴、烧火,烧火也讲究火候,火大会糊的,火小就夹生了。
热气腾腾蒸熟的豆包出锅了,甜味扑鼻,用木铲蘸凉水,一串串、一个个从帘上脱起,先倒进屋外面的笸箩里晾一晾,待豆包绷皮不粘了,再放到仓子里的大缸里冻上,第二天早上,满满一粮囤或一大缸的粘豆包就冻得硬邦邦的,但颜色依然是金黄金黄的。
那时,日子过得好的人家,粘豆包蒸的多,加之省吃俭用,能吃过正月,一直到开春备耕种地。干上半天活儿,能吃上一顿粘豆包,解馋、抗饿又增体力。那时 细粮少,豆包就取而代之。家里人口多,正月里也不天天吃的。我们小孩子嘴馋,就偷啃冻豆包吃,那味道,甜滋滋的,还有点黄米面的味儿。小时候,我一连能啃 好几个。
如今,乡下这吃的东西花样百出,粘豆包在餐桌上也不稀罕了,用油煎上,金黄可口,蘸着白糖吃,但也品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东北无论面积和人口都比欧洲多数国家大。各地风俗也不同。但是过年吃粘豆包都一样。去年去妹妹家,我说弄点血肠和粘豆包就行了,却上了一桌子海鲜。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