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凝:将《奥林匹克宣言》引入中国第一人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郭凝:将《奥林匹克宣言》引入中国第一人


    认识郭凝女士已有27年,我知道她的工作可分两个附阶段:前段是新闻记者,后段侧重中法友。然咫尺天涯,近日才有空拜访她,听她滔滔不述经历,体会她的人生价

 

 书香门第光宗祖  家庭出身受牵连

 

    郭凝,原名郭萃容,出生于上海。1983年赴法国留学,1988年获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明”高深研究文凭。1984年起在巴黎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欧洲时报》记者、《星岛日报》驻巴黎记者、《环球企业家》杂志驻巴黎记者。1999年起在法国著名的阿勒法梅卡高级培训集团担任导师,现任“巴黎法中友协”执行主席。

    郭凝出身书香门第,祖上几代考入京城都是一品二品高官,国学渊博的舅公谢国璧,20世纪30年代出任北平参议员,为保护北海九龙壁作出杰出贡献,付出生命。祖父郭文敏在法国天主教设于中国的育婴堂长大,精通法语,熟知法国文化,是中国第一代邮政官员,为直奉停战立过大功,荣获勋章。外婆陳婉性是五四新文化时期的上海英语系大学生,注重传授西方文明。父亲郭晓航13岁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5岁参加抗日工作,抗战胜利后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在上海创办了泰安保险公司,是中国农业保险创始人、中国金融保险专家,文革后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保险系主任、教授,享受中国国务院有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母亲朱霞芬通晓三门外语,聪慧贤淑,知识妇女典范,文革后在新华社工作。由于郭凝的外公朱衍芳与姨母朱己芬1948年赴台湾从事保险事业,长住台湾,在那个海峡两岸隔离的年代,大陆亲属遭受牵连。生长在红旗下的郭凝自幼目睹父母饱受政治风霜,她本人受到政治歧视,遭遇文革摧残,发配边疆农村。逆境使得郭凝懂得刻苦奋斗的意义,人生价值靠自身创造,她从未向困境屈服。炼狱般的磨难锻炼了她的意志与品格,在中国最底层的艰苦生活中,她边劳动边了解社会,坚持自学思考,苦练写作能力。1983年春节,郭凝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50美元踏上国际列车,穿越欧亚大陆来到法国巴黎。

 

  记者生涯增阅历  曾访法国三总统

 

    1984年夏天,郭凝进入《欧洲时报》,从打字员做起,半年后成功主持《欧洲时报》两周年报庆,升为校对,然后成为一名记者。1988年她完成学业获得法国高深研究文凭,边当记者边在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院从事助理研究工作。新闻采访练就了她的敏锐观察力与社会责任感;研究院的熏陶使她较易融入法国高层。

1991年郭凝以《欧洲时报》记者身份独家采访了时任法国耐依市市长萨科齐,准确评论了这位16年后担任法国总统的政治家。19949月,任职《星岛日报》驻巴黎记者的郭凝参与采访江泽民与密特朗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的国家元首会谈,是现场唯一的女记者。19975月,担任《环球企业家》杂志驻巴黎记者的郭凝,作为法国总统府记者团成员随行希拉克访华。

记者生涯使郭凝与法华侨界建立了深厚感情,敬佩侨领们的奉献精神。她喜爱这个职业,从采访工作中获得大量社会信息,从各个角度了解法国主流社会,面对新闻事业的艰辛与挑战,她永远充满自信与活力。2004年郭凝开始探索法中媒体的合作途径,在北京海外交流协会的支持下她率领法国电视摄制组采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将介绍北京奥运理念的独家采访在法国电视2台、3台黄金时间播出。她主导摄制52分钟法国电视纪录片《北京,你好》,在法国电视1台纪录片频道、法国Canal+旅游频道、法国参议院公众频道播出。

 

人生价值自身创  沟通中西前程广

 

    1995年国庆节郭凝在北京拜访了著名外交家宋之光大使,宋大使当年受邓小平委派作为特使赴巴黎筹建中国驻法大使馆,是第一个与戴高乐总统会谈的中国外交官。宋大使回忆1964年中法建交前后,法中友协贡献非凡, 支持郭凝融入法国上层社会,以法中友协作为平台,促进中法两国广泛合作。郭凝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着世界,面临的问题更加具体,加强民间外交是历史趋势,中法合作需要一批有能力沟通中法双方的高层协调人。20世纪末, 郭凝将自己的奋斗方向从新闻记者逐步转向中法友好事业,1998年开始主导巴黎法中友协主席团的工作。

    郭凝多次受到宋之光大使的教导,坚定稳步地朝向既定的人生目标。长期以来郭凝对中西文明的融合有着深入研究与独到见解。 融合中西文明是个崭新的探索领域,涉及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经济学科、艺术学科、传媒学科等几乎所有学科。郭凝从1999年开始受聘在法国高级培训集团执教,为法国电力集团、阿尔卡特集团、斯奈克玛公司等大型企业的主管们授课,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合作伙伴的思维方式。同时,郭凝从这些精英身上了解法国作为西方科技强国的先进理念,将这些理念融合中国文化传回祖国。她应邀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讲座,在中国主办的各类国际论坛发表演讲。她在上海研讨会演讲的学术报告《重视创新意识与决策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上海社科院学术刊物全文刊出,多家国家级刊物转载。

    如今,郭凝主导巴黎法中友协主席团已经十几年,她是友协唯一的华裔,作为执行主席,她承担着法中两国各个领域的协调工作。同时,她创造机会想方设法促成法国政界与媒界人士访华,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增进对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样的友好活动年复一年地成功举办,已有几十位法国参议员、国会议员、市长,以及法国记者、作家、导演、摄影师,分别参加了郭凝主导的访华活动。他们与郭凝成为好朋友, 共同为法中两国的广泛合作贡献力量。

 

遗失百年终重现  奥运宣言入中国

 

    由于郭凝具有文明史的专业水平,同时具备传媒实践经验,21世纪初她奋斗6年成功地将《奥林匹克宣言》引入中国,从北京传向世界。

    2002年初春,郭凝在巴黎出席德?加彪勒将军的家庭晚宴,意外获得一个信息:《奥林匹克宣言》手稿遗失百年后被法国外交分析家达马侯爵找到,手稿传播权利人达马侯爵正在选择首次展览这份珍贵文献的国家,郭凝立刻对这个信息产生了兴趣。随后郭凝追踪知道,1994年国际奥委会首次公布这个信息时曾以法英双语精装本限量出版了《奥林匹克宣言》,在法国仅能看到两本,在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一本也没有。郭凝看到了顾拜旦18921125在巴黎索邦大学演讲的《奥林匹克宣言》14页手稿照片,由于战争原因这部珍贵的文献当时未能公诸于世,此后遗失。《奥林匹克宣言》手稿诞生在国际奥委会成立之前的两年,纸质泛黄脆弱,内容丰富精深,展示了青年顾拜旦高瞻远瞩的和平理想。郭凝从心底发出感慨:为什么这份价值无限的历史文献,在国际奥委会公布之后这么多年未能传遍世界?她懂得自己面对着神圣的现代奥运起源,感晤到历史的召唤。随后,她到巴黎郊区凡尔赛登门拜访达马侯爵,告诉他2008年北京奥运提出人文奥运,建议将《奥林匹克宣言》从北京传向世界。达马侯爵接受了建议,郭凝毫不犹豫地担负起重担。2002年夏天郭凝抓住一个高层采访机会,当面征得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的赞成,2002年国庆节,她赴北京上海开始进行沟通协调工作。

由于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来不知有《奥林匹克宣言》的存在,认可这份伟大文献极为艰难,遭遇质疑。但郭凝忍受委屈,没有放弃努力,协调工作长达6年,其父亲郭晓航教授躺在病床上鼓励了6年。 中国侨联与北京侨联的领导们始终支持着郭凝,中法朋友们与郭凝一起经历着风风雨雨,经受了种种考验。终于,2007711新华社巴黎分社发表了署名郭凝的第一条《奥林匹克宣言》新闻消息,一夜之间全中国的媒体都在转载,此后这个主题被中外媒体经久不息地追踪。2007年郭凝成功协调了北京奥组委与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于同年8月将《奥林匹克宣言》手稿复制品作为重点展品,在北京上海等14个中国城市巡展一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北京主持了第一场开幕式﹔20081月《奥林匹克宣言》中法英全文在北京公布,罗格、萨马兰奇、刘淇致辞祝贺﹔同年5月《奥林匹克宣言》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同年6月《奥林匹克宣言》暨支持北京奥运的论坛在法国参议院举办﹔同年8月《奥林匹克宣言》精装本在北京出版,罗格、萨马兰奇再次致辞祝贺﹔20126月《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在北京落成,罗格、刘淇再次致辞祝贺。《奥林匹克宣言》在国际奥委会公布14年后终于从中国传向世界。郭凝看到长期呕心沥血的成果,感到无限欣慰。

郭凝很敬佩赵进军大使,在20051月的关键时刻,赵大使接受郭凝的建议,会见了达马侯爵。此后这位《奥林匹克宣言》传播权利人时时重温赵大使会见的温馨场景,无论受到何种打击,始终对中国充满信心。

   《奥林匹克宣言》手稿的中文翻译工作极为艰巨,译者必须对法国文化具有深度了解,尤其需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郭凝与达马侯爵反复商量后组织了译者团队,由郭凝主导,将19世纪法国贵族青年顾拜旦博学多才的宣言,转变成21世纪中国青年琅琅上口的中文,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译者们接到任务都独自翻译过,全部译稿编号交由专家们评审,从中挑选一篇作为集体修改的基础稿。编号第1的译稿虽然译出了演讲激情,却没有译出语言风格,无法作为基础稿。经过严格斟酌,编号第2的译稿获选。接着,译者们在此基础稿上逐字逐句,一遍一遍反复讨论、反复推敲,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修改工作历时一年,直至第15译稿完成。如此精益求精,最终承担这项翻译工作的有四位译者:周文仪、柴华、邓壮、郭凝。 人民出版社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出版的《奥林匹克宣言》精装本,刊出了水平最高的第15译稿,四位译者均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了《奥林匹克宣言》中文翻译工作的神圣与纯洁,译者团队决定义务奉献,不设首席翻译或第一译者,四位译者地位平等,排名不分先后。这是鉴定《奥林匹克宣言》中文译者虚实的试金石,优者胜出,四位译者均载入史册。

                                 陈湃 2012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