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用相机“扫街”已成“定式”,给朋友们晒几张。
“衣”
朋友说,咱国的衣着已经与世界接轨。也对,也不对。像这两位女士的着装,与世界许多其它地方的女士们没啥不同。
年轻人在追求时尚,衣服要与“环境”搭配。
“非年轻”也色彩出奇,倒是让世界更多元。
“非年轻”人追求时尚又一例。超短裤、紧身裤袜、短靴,此刻时尚的“标配”。
最年轻的却是“统一”校服。“个性”发挥就是鞋与背包。
走个题,孩子们还是快餐为王。
“农民工”是咱国“特色”。这些兄弟们的衣着还是与所谓“城里人”有显著区别。差在哪儿?应该在能享用的资源上,而不是“审美观”。
“食”
在咱国,还是“食为天”。
北京其实没啥“本土美食”,北京的“美食”与“北京的权力”一样,都是各处进贡的。
具体味道如何不得而知,没进去吃。
这“哥俩”该不错,孩子们喜欢。饮食行业最“民主”,做得不好,无食客,很快淘汰。
“关云长”摆擂“秦叔宝”。
送快餐,不像美国只有送皮萨的。关键是劳力与食物所耗的资金比例。美国快餐店的雇员在争取提高最低工资,不知咱国的餐饮业作何感想。
“住”
许多地方还在起高楼。
这种“鸡笼式”住宅看着就有窒息感。
房地产感觉上在朝“臭街了”的方向运动。
“行”
高速路上的“主力”,六轴大卡。
大城市里堵车严重,两轮加些动力是应对办法之一,见到许多。雾霾下,行人很少见到戴口罩的,但“两轮机动”的车手许多都戴。“防霾”还是没有“防寒”的需求那么“刚性”。
“雅马哈”。不光是马桶盖,日系产品在咱国“深入缝隙”。
这是咱国现时的绝好“特色”照。大老爷们懒汉鞋,聊着手机飚轻骑。
大城市里“行走”指数还行。大街上这种端着书背着包的他国驴友常见。
行走安全?你的一举一动,“维稳”的全都罩着。
清晰度,两个眼睛。
清晰度,六岁的皱纹。
清晰度,六万多根毛发。靠,斯诺登那个算什么,咱国里谁刚开始秃顶咱党都知道。也奇怪了,老徐那一顿多现钞怎么就“秘密”了?
最后晒几张时事的。
雾霾是咱国“明确而现时”的危险。不把霾作为“外敌来侵”对待,实在是公权力在渎职。
霾有多大伤害? 解剖一百只霾区的鸟与一百只非霾区的同类鸟,放大肺,差别应该明显。
无霾天。
有霾天。照落日倒是有好处,不用滤镜,对着太阳直接拍。
咱国在“反腐”,您一定听说了。
所以餐厅的单间都有了更“上口”的名称。
老毕不可以拿太祖开涮? 开玩笑,街头巷尾,太祖早被派出去打杂了,比如兼职推销古董。
和街对过这些美女推销丝绸是一个差事。
当然,有的地方还得“政治正确”,新华书店就得有太祖“专桌”。
太祖“专桌”都是太祖,就一本“其他”,“习仲勋画传”。为什么习先生的摆在这儿?一定是按姓氏笔画,“习”是三划末,“毛”是四划初(是不是达到了中宣部的“高度”?)。
到了街上就不用“政治正确”了,每天2000-7000,直截了当。
“政治正确”也可以“实事求是”。这个就是,墓地里。
咱国有些事儿被严防,其中之一就是“聚众”。咱党不牵头,啥人“新常态”的聚众都是禁忌。唯一例外是公园里的老人家们。这个是“红舞”。前面那位领舞的红衣大姐过去应该玩过专业的,挺脚尖,转腰,有模有样。跟舞的最大的共同点是,没有一个和领舞的动作相同的。
边上还有一位“山寨”的。
就晒到这儿,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