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抚--我们都需要

人生感悟, 有感而发,一吐而快,愿得知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50多年前,哈罗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恒河猴实验。他们将8只小恒河猴和猴妈妈隔离开,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给两只人工母猴抚养,一只母猴是这样的: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只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用接近木猴的方式接近它。这只铁丝母猴也安装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换句话说,这只铁丝母猴与木制母猴相比,除了在被哈罗称为“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研究者把这些人造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

结果很多人应该都能猜到了。刚开始所有的幼猴与两只人工母猴都有接触,但是经过最初几天的调适后,无论哪只母猴提供奶,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与毛茸茸的木制母猴待在一起,甚至是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它们为了吃奶才迫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便迅速返回到绒毛母猴这里,所以,并不是有奶就是娘啊。这些幼猴大多数时候都在绒毛母猴周围玩耍,困了还会在它怀里睡觉。当一只发条玩具熊在旁边“咚咚”地打鼓时,害怕的小猴会选择紧紧抱住绒毛母猴以寻求安慰和保护,而不是铁丝母猴。随着幼猴年龄的增长,这种反应变得更加强烈。无论是哪一只母猴喂养的幼猴,其反应没有差异:当它们害怕时,都会到绒毛母猴那里寻求安全感。

还有一次,哈罗把幼猴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了,里面放了积木等一些新玩具。如果有绒毛母猴在场,小猴子们会把“她”当作安全的来源,会喜欢出去探索和摆弄各种玩具,然后时不时回到母猴的怀里,接着又继续出去玩。然而,如果只有铁丝母猴在场,它们就会对陌生环境充满了恐惧,它们哭叫,缩成一团,焦虑不安,根本不会去玩玩具,探索外面的世界。

除此之外,哈罗还发现,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对牛奶消化不良且经常腹泻。这说明,缺少母猴的接触安慰使幼猴产生心理上的紧张。

这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跟猴子一样,人类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接触柔软的物质会带来了安慰,而安慰感才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爱的最重要的元素。人是需要爱的,需要情感依恋的,被人爱跟吃饱饭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爱是有物质属性,它是柔软的、温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爱的作用,不仅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还可以给人安全感和支撑感,让一个人能够更安心更自由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汤姆•奥克斯曼博士(Dr. Tom Oxman)研究了一群因为心脏病开刀的病人。他想预测哪些病人开刀以后恢复得较快,而哪些病人没有办法存活。
结果他发现,竟然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可以来区分这两大群人:
第一个问题是,你跟旁边的人有没有定期规律性的、有意义的、爱的连接?
第二个问题很奇妙,就是你有没有从你的宗教信仰上得到力量与安慰?
对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人,在6个月内,死亡率是21%。但是对于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即他们既有有意义的爱的连接,同时也从宗教上得到力量与安慰的人,死亡率只有3%。短短6个月之内,竟然有7倍的差别!【1】

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爱的连接所带来的好处是身心一体的,它可能是比一个人吃得健康,住大房子,早睡早起,经常锻炼等对一个人更有帮助。心理学家黄维仁说:“有的人就开玩笑:如果要在健康的朋友和健康的食物之间做选择,最好的当然是两者兼得。但如果迫不得已,必需在两者选其一的话,宁可选择健康的关系、不健康的食物。换句话说:宁可跟朋友们吃北京烤鸭、吃蹄膀,而不要一个人吃胡萝卜!”

亲密关系是具有治愈作用的。无论是父母、恋人还是好友给予的爱会让一个人活得更健康,同时生出一股自信来,遇到挫折也不逃避,也不害怕。那种 “反正有人爱我”的感觉能够让一个人敢于活出真实的自我,有利于发挥自我内在的潜能,安心自由地去探索外部的世界。
【1】这个实验数据来自黄维仁《活在爱中的秘诀》一书 摘自网络

So_Be_It 发表评论于
温暖,人人需要温暖。
txi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美丽的人生' 的评论 : 让我们给孩子,以及其他亲人多一些爱抚吧!
美丽的人生 发表评论于
学习了!谢谢转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