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漫谈(之三)
如果你问七零后的国人:“你看过革命样板戏吗?”他定会两眼一瞪,一脸的茫然:“什么是革命样板戏?”可这个问题提到七零前的国人,他也会两眼一瞪:“这个问题还要回答吗?”言外之意,十年文革只有样板戏横行,谁人不知晓?
是啊,样板戏就是这么奇怪。文革十年,全国上下除了毛主席语录,有响音儿的地方就有样板戏传出。不管白天黑夜,北国江南,都市乡村,打开收音机,不必换台,都一样,清一色的“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那革命宣传的“热情”劲儿,已经到了绑架的地步。一句话,全国人民是泡在革命样板戏的混汤里成长的。
可文革一过,红得发紫的样板戏忽然在神州大地消失了,消失的那叫干净啊,好象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样板戏似的。
几件文艺作品有着过山车的命运,只因为它们与政治有了干系。“革命”把它们捧上了天,反“革命”又把它们摔倒了地底。文革中惨遭蹂躏的受害者因样板戏伴随了他们不堪回首的黑暗日子,恨鸟及屋,再也不愿听样板戏半个音符。而与文革无甚牵挂而乐得其所的芸芸众生久闻其声,倒也不嫌其“臭”,反而津津乐道起来。于是有了恨其风靡的年代,爱其铿锵之音的“怪”现象。
提起京剧样板戏,我就有这样复杂的心境。它们是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又残留了极“左”思潮的印记。说它们是四人帮的宠物,我不大心甘情愿,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江青主导了它们的命运。
以“海港”为例,最原始的作品源自上海淮剧团。是在原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倡导“大演十三年”时期诞生的现代淮剧“海港的早晨”。后来据说在江青的策划下,上海京剧院组织了创作班子,几经周折,最后调来原上海音乐学院的于会泳,淮剧团原创作者李晓明等将淮剧“海港早晨”改编成京剧“海港”。
这是一部唯一的由于会泳原创的京剧作品,包括唱腔设计、乐队配器等,当然也有江青的指导和剧组其他创作成员的心血。说老实话,音乐唱腔部分,八个样板戏我是最喜欢“海港”,即使我在进“海港”剧组之前,也是一样。她比较现代,揉进了较多的西方作曲手法。
而剧本方面,无疑“海港”是最糟糕的,尤其将钱守维从人民内部矛盾升级为敌我矛盾,凸显阶级斗争,成了当权者镇压、残害不同政见者的宣传品。这也是现今“海港”很难流行的最大障碍。
样板戏归属为江青政治上的资本,红色权贵的宠儿,这是样板戏的悲哀。也是时代局限的结果。如今我们只能重温她的片段,欣赏个别的唱腔。而整体上已经无法再和当今的时代调和了。她离我们太远了。
样板戏创作的原则经江青的总结,归纳为“三突出”即“在所有剧中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八个样板戏遵循这个原则诞生,应该说还尚可,毕竟是少数。如果将这“三突出”推广到全文艺界,所有的艺术作品均必须按此原则出炉,那将是中华文化的大灾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统统都是一个红脸蛋,像机器生产似的,那还叫百花园吗?
可是我们洗去样板戏“三突出”的政治色彩,单看她的艺术品质,我们还得承认她是精品。
上从江青、于会泳下到艺术原创人员个个是精兵强将,是行业里的精英。用这些人十年磨一戏,说她不怎么样恐怕也太小看了这帮子人。
别的不讲,单从演出态度比较,那时的认真劲儿夸他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点不过份。开演前十五分钟,全体乐队必须坐在演出位子上,对准音,等待。开幕前五分钟舞台上一切静音。
整场演出三个多小时,按分秒计算。每场演出结束,在台下看戏的艺术监督会拿着秒表到后台对主要演员讲评。今天演出拉长了一分多少秒,原因是哪个唱段拖了几拍。另外哪个唱段塌调或抢拍等等。
最要命的是换景。还是“海港”,上半场码头一幕换成支部办公室一幕。幕间曲只有二十三秒(这是艺术的需要),台下的观众只看到大幕一关一开,舞台魔术般地变了景,方海珍踏踏实实地坐在办公桌旁读毛著。殊不知这大幕闭上后的二十三秒,舞台漆黑一片,几十个人(包括台上的演员)迅速而又悄无声息地摸黑搬上抬下抢换布景,忙而有序,静而不平。也就是在你数二十颗星星的时候,诺大的舞台静静地来了一个大换迁。没有精密的安排,反复地练习,认真的态度,谁能做出这等完美的奇迹来?
样板戏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另类,是京剧改革的一个高峰。她只能诞生于革命的社会主义时代。斗转星移,样板戏以及类似这样的所谓“京剧现代戏”失去了前朝的支撑,在眼下的经济大潮中又不能自给,红颜薄命,只好蜗居冷宫遭人遗弃。
不过,快要下山的夕阳把影子拖得很长。“京剧现代戏”偶尔还会出现在早已荒芜的舞台上。为“遗老遗少”们重温旧时的辉煌,重拾往昔的记忆,献上无价的绝响。其实这种明日黄花的艺术我也很喜欢,像一件现代化了的精美旗袍,既有古典的传统美,又有当代流行的审美因素。而且我相信那些不熟悉京剧的嘻哈年轻人初次撞见她,也容易接受。可我仍不认为她是真正京剧。她可以称之为京剧的姐妹艺术,京剧的变种,或者说是京剧的双胞胎。因为她与传统的京剧差异太大,她所炫耀的改革部分,比如封闭式的舞台布景,大乐队、现实主义的表演手法等,恰恰毁掉了原京剧程式化的、抽象主义的表演精髓。你还有什么理由说她是京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