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遗忘若小安?

 

20119月初的一天,我们全家去露营。路途寂远,我和我先生聊起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关于一个妓女,因为有思想有文化而走红网络,她就是若小安。去国经年,我们仍不时关注国内新闻,却发现社会人心变化得实在太快,失控一般,令人迷疑惶惑,唏嘘感慨。

当晚躺在被儿子们兴奋蹦跳得慢撒气的气垫床上,一夜不能成眠。远处山谷里传来时隐时现的狼嚎。夜黑得不见五指。露水在树叶上凝聚成滴,“啪”地掉落在帐篷顶上,声音大得令人心惊。有一个人就在这时候走进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寻找若小安》的故事也逐渐构思成形。

第二天清晨,喝着篝火煮出来的咖啡,我给我先生讲述了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这位根本不懂文学的工科男言简意赅地评价了四个字。以前他总说“不错”或是“还行”,这是迄今为止他对我的作品做出的最具象的一次评价。是的,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从那时起,我决定创作《寻找若小安》。

若小安是个小姐,但她比其他小姐都活得透彻清醒。深陷苦难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迟钝麻木,凭着生存本能浑浑噩噩地应对;另一类人虽有洞察一切的意识,却无力改变现状,他们的苦难也因此显得更为沉重和深远。若小安有思想有文化,这恰恰是她痛苦的根源。所以她至始至终都在挣扎着,在城市灰暗的角落里寻找一丝温情,于世态炎凉处憧憬着未曾泯灭的人性。

其实,现实远比小说精彩。

就在我动笔之后,网上传来消息,若小安已被警方带走。928日,杭州市公安局称,若小安其实是一名已婚男子,其微博内容纯属捏造。警方已对其作出了行政警告并处500元罚款。

网民们愤怒了。更多的人却坚决不肯相信,他们罗列出种种证据疑点,力证若小安不是男儿身。其实这也正常。现今社会一个事件往往有着太多版本,人们对一切都将信将疑。只是谁都无法预料到,若小安竟会以这样一场喧嚣闹剧作为收梢。不知这究竟是社会的病还是我们的病?

感谢《芳草》和《中篇小说选刊》,给了我这个一舒胸臆的机会。就在两天前,我特地又访问了若小安的微博,曾经的人气爆棚之所现在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人们都已经将若小安遗忘了。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还在心中记挂着这个曾经打动过我的女子,她平贱低微,却也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投入写作一场,请不要问我认为若小安是男还是女。我在想,如果她真是个女孩,就让她平静地湮没在城市里吧,不论她是已经上岸成家,还是换了一个城市继续从前的生活。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个男的,真的,我愿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