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
1947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率先夺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
制,著名医学生理学专家、时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兼
新四军卫生部部长的沈其震教授向周恩来建议在大连建设一所
正规高等学府。
1948年4月,经周恩来提议并经中央决议批准,大连大学筹备
组设立,筹备组成员包括来自延安的教育家李一氓、化学家屈
伯川博士、历史学家吕振羽、以及生理医学家沈其震等。筹备
期间,沈其震等根据中央电令在香港设立公司,往返上海、香
港等地,聘请海内外学者,其中第一批10多位教师乘坐香港商
人租用的意大利商船绕道朝鲜抵达大连。
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1949年4月15日,大连大学正式建立
(与今大连大学不同),下设工学院、医学院、科学研究所
(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等,其中,著名教
育家李一氓先生任校长,屈伯川博士担任工学院院长兼科学研
究所所长,沈其震担任医学院院长。
1948年-1955年
1948年至1952年期间,大连大学先后从海内外引进学者近百
名,其中包括
王淦昌(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
王大珩(著名光学家、中国光学学科奠基人)、
张大煜(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催化科学奠基人之一)、
钱令希(教育家、中国计算力学奠基人)、
吴式枢(理论物理学家)、
毕德显(电子科学家,中国雷达技术奠基人)、
杨槱(船舶工程专家)、
彭少逸(石油化学、催化科学家)、
侯毓汾(染料化学家)、
王希季(物理学家)、
林纪方(化工专家)
等著名学者,建立了八个系,包括数学系、物理系、电讯系、
电机系、水利系、化工系、船舶系、机械系、冶金系等,以及
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医学院独立为大连医学院
(今大连医科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屈伯川任拆
分后的大连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1952年至1955年之间,因为国家高等院校调整政策和学校当
时地处战略前沿等因素的影响,建校初期建设的八个系和十多
个学科,大部分被调整到内地其他院校或独立为国家专门科研
机构,学校损失巨大。
数学系被撤销,除公共数学授课外的师资调整到东北师范大
学;
物理系由王淦昌领衔的核物理师资被调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院;
理论物理师资并入吉林大学;
由王大珩领衔的光学师资被调往长春组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
(1956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后继
续分拆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电机系被并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
当时国内唯一的电讯雷达系全体师生200余人于朝鲜战争爆发
后全部被派往战场,战争结束后撤到张家口组建解放军军事通
讯学院,后迁至西安设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由杨槱领衔的船舶系被并入上海船舶工程学院(现上海交通大
学);
化工系液体燃料组参与合并组建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
学);
煤化工师资迁到山西组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起 重运输专业并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太原科技大
学;
科学研究所大部分师资划归中国科学院设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
学物理研究所;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并入大连工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工学院的化工师资并入大连工学院。
至此,大连工学院仅留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力
学等四个院系,成为学科较为单一的学院。
更多的评论请看:
几曾回首:共党创建的第一所大学,大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