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灵魂是什么?灵魂从哪里来?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未知死,焉知生

——从死看如何生(2)

 

文/张光华

《生命与信仰》第4期

 

四、有灵的活人

 

既然圣经已经把生死的问题讲清楚了,而且经过了两三千年,没有修改过,我们是不是应该看看圣经是怎么说的?让我们用一个认真的态度来看圣经对生和死的看法。

 

让我们先来谈谈人的灵魂。人的灵魂是什么?灵魂从哪里来?那飘离身体的怎么会在我们里面?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圣经的第一卷书创世记里面这么说: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原来人的灵魂是神口中的气,在起初造人的时候,就已经吹进了人的鼻孔里。没有了神口中的气,人只不过是一堆尘土。根据科学家们的分析,人身体的成分—包括碳,磷,钾,硫,等等—和泥土的成分是一致的(注二)。人死了以后,灵魂离开了身体,人的身体就朽坏,归于尘土。所以西方人在葬礼最后,主持葬礼的牧师,神父,或是拉比,总是说“尘归尘,土归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灵魂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简单的来说,这灵魂在人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是人的良心。孟子认为,人的良心可以从四方面来看,就是“是非”、“恻隐”、“辞让”、“羞恶”,所谓的“四端”。这是非之心教人能够辨别是非,知善恶,并且明白公义,盼望赏罚报应。然而,由于人远离神,这是非之心因人而异,标准有别,和神的绝对公义不可同日而语。人的恻隐之心教人能够怜悯人,施慈爱,关心人,帮助人。但是,人的恻隐之心是相对的。怜悯和慈爱的背后,常常需要人的掌声来鼓励。这和神绝对的善和无条件的爱,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人的辞让之心不断地提醒人要谦卑,要常常看别人比自己强。但是,人的骄傲却把这辞让之心推到墙脚,将它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有哪一个人,能够像耶稣的谦卑辞让,离开了天上的宝座,成为人的样式,并且甘心乐意地为人的过犯而死?人的羞恶之心大概是最常和人过不去,也是人最不喜欢的。因为这羞恶之心让我们为我们所做的错事而懊悔,为着我们心里面的恶,不断地控告我们。感谢神,让人的良心里面还有个羞恶之心,使我们不至于与禽兽同流。

 

这么说来,人的良心和神的属性还蛮相似的。只是,同样的属性在人的身上,和神的完全和绝对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在圣经创世记里这么记着: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原来,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人里面本有神的尊贵和荣耀,人是神所看为宝贝的,是尊贵的。人本当彰显出神荣耀的本相。但是人的自私让人远离神,人以自我为中心,让人无法将神的形象彰显出来。因为人的私心总是吃定了人的良心,良心与私心相抵触时,私心总是占了上风。中国人常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只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实,而不是一个真理。因为这个“天下乌鸦一般黑”式的解释,只能带给人暂时的安慰,并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更无法给人带来内心真正的平安。这样的解释,倒是让人觉得“造反有理”,反而令人相争,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神吹进人鼻孔里的气,教我们可以—也不得不—追求永恒,渴慕无限。因为,神就是永恒,就是无限。人追求永恒无限,寻求神,是出于人的本能,是神在起初造人的时候,就赐给了人的。这是人和其它动物之间,一个特别不同的地方。问题是,人类的始祖犯了罪,使人远离了神,不认识神,把这原本该寻求神的心,拿来追求那可朽坏的东西,甚至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难怪我们总是不满足,总是汲汲于追求,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

 

亲爱的朋友们,只有当我们的灵魂苏醒,回到神的面前,我们的渴慕才得到满足,永恒才有了答案。更重要的是,朋友们,认识神,才能让我们的灵魂苏醒,成为一个“有灵的活人”。

 

五、人往哪里去?

 

死亡学的研究发现,人死了以后可能到一个快乐的地方,也可能到一个可怕的地方。这些地方似乎还不是天堂或地狱。因为天堂或地狱应该是一个永恒,应该是去了就回不来的。我们也谈到,回来的人说,他们向远方眺望,看到一个更美丽的世界。这似乎也说明了他们出了隧道所到的地方还只是暂时的。

 

在圣经里也谈到类似的死后经验。在路加福音里讲到,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有两个犯人和同钉,一左一右。有一个讥笑耶稣,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另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这犯人就对耶稣说:

 

“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圣经说: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犯人在十字架上求告主的名,他立刻得着耶稣的救赎。于是耶稣对他说:

 

“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圣经里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应许这犯人,“今日”要和同在“乐园”。很显然的,耶稣指的是不久之后—就是耶稣和这犯人死后—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出了隧道所看到的那美丽的世界,很可能就是圣经里所说的“乐园”。然而,这里还不是天堂,因为远方还有一个更美丽的世界。

 

那么在圣经里有没有谈到那些不好的经验呢?有,而且还谈了许多。圣经里把那些地方称为“阴间”。圣经以赛亚书中说到:

 

“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这“坠落到坑中”,不就是前面罗林医生所提到的死后经验之一吗?此外,圣经在路加福音里讲到一个财主和讨饭的拉撒路的故事。这财主为富不仁,自己天天奢华宴乐,却不愿意施舍给这讨饭的。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

 

“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原来圣经里谈到作恶的人死后下到阴间,要受火焰之苦。这又和前面的例子蛮一致的。原来死亡学上的发现,竟然和圣经的说法非常吻合。而圣经竟然在两三千年前就已经把生死的问题交代清楚了,而且两三千年来,圣经没有被修改过。亚伯拉罕对这财主说:

 

儿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原来乐园与阴间之间有一个深渊限定,在阴间的是不能到乐园来的。原来往乐园和阴间的是两条不同的路,而且这两条路是没有交会点的。圣经乔布记里记着:

 

“云彩消散而过,照样,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

 

所以,我们可得特别当心,不要一不小心就下到阴间里,再也上不来了,就再也没机会了。当这财主明白了以后,就对亚伯拉罕说:

 

“我祖啊,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如果这财主能再活一次,他一定会重新思考他的人生,看清楚人生绝不是“自己”天天奢华宴乐—一条往阴间去的路。而是另外一条更有价值,真正值得他追求的,一条往乐园去的路,一条最后通往永恒的路。不但如此,当一个人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之后,他的心胸会变得更开阔,眼光会放得更远,也自然的看到他四周人的需要。可惜的是,这财主已经没有机会了。

 

感谢神,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有机会来谈死的问题,在我们还有机会选择我们的人生的道路的时候,好好思想,做一个明智的选择。

 

六、死到底是什么?

 

死到底是什么?人能不能不死?我们中国人都不太愿意死,总希望能“万寿无疆”,永远活下去。特别是从前两岸的领导人,老是喜欢听人歌颂他们万岁。其实,万岁不但不是福,还挺麻烦的。别说是万岁了,想想一个百来岁的人,吃也没多少可挑的,穿也没有什么可选的,出个门得劳师动众,更别谈千岁万岁了,要是真有,他们在万圣节出来要糖吃的时候,不需要化妆,准能吓死一堆人。所以,咱们中国人求“长生不老”—一个不会老的长生—还是挺有道理的。

 

死,是一个分离。人死了,我们就看不到他们,不能和他们说话,不能和他们一起吃饭交通。死亡将人隔开,不能相通。死,是一个消失,一个灭绝。人死了,身体朽坏,归于尘土,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人死了,一切他所拥有的,都将归于乌有。死,也是一个结束,一个暂时的结束,更是一个开始,一个永恒的开始。因为身体的死是暂时的,将来有一天要复活,人的灵魂却一直要存到永远。根据圣经,人的生命是一条直线,从头一直到末了,并不轮回,也不转生。正因如此,主耶稣在圣经马太福音里说: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身体的死并不可怕,因为身体的死并不是永远的。灵魂的死,就是灵魂被灭在地狱里,与神永远的隔离,才令人害怕。因为,这将是一个永恒,一个不再改变,一个不会有结束的永恒。

 

圣经里面讲到死,特别指的是隔离,特别指的是灵魂与神隔离。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虽然活着,灵魂却是死的,因为我们不认识神,与神没有任何的交流。我们不断地追求,却不明白在追求什么。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立定目标,达不到这目标的时候,我们灰心丧志。我们即使辛苦得汗流满面,达到我们的目标的时候,我们会问:“这又如何?就是这样吗?下一步是什么?”

 

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总是有许多的志向,将来长大了以后要如何如何。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在台湾,总立志将来长大了要“反攻大陆,要解救大陆苦难同胞”。长辈们听了总是夸奖说:“好,真要得,有志气,将来一定有出息。”还好这个志向没有实现,要不然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人得死在枪炮刀剑之下。

 

年轻的时候,我们就现实得多了。我们要的,是能让我们往后的日子过得更好的东西。于是,我们努力用功读书,过关斩将,求取功名。有了学位以后,我们还要个好工作,最好是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工作稳定了,也有些个积蓄了,下一步呢?自然是讨个老婆好过年啦!讨了个年轻漂亮的老婆之后,就想起蒋介石的名言:“生活的意义在增进全体人类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什么是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就是生孩子嘛!于是,老大,老二,老三,接二连三就来了。再来呢?得换个大一点的房子啦!不但是个大一点的房子,还得有个大一点的车子,最好是一辆箱型车,才够坐嘛!最好车上还要有电视和录像机,长途旅游时,孩子才不吵嘛!这下子可过瘾了,帽子(学位),妻子,孩子,房子,车子,全都有了。从此“五子登科”,人生得意,莫过于此。想要的都有了,就行了吗?

 

不,总是还少了些什么。人一过了四十,开始人生的下半场的时候,就有些茫茫然,不知道还要什么,因为想要的大概都有了。于是“中年危机”出现了。五十岁生日刚过,忽然有一天醒来,告诉太太说:“甜心,亲爱的,我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温柔的太太大概会说:“亲爱的,你是受了什么刺激吗?老板又给气受了?”要不就是:“死鬼,你吃错药啦!”

 

过了六十岁,人大概会想,我可以留下些什么,好让人记得我?我的一生令我满意吗?我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些了吗?我到底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朋友们,如果这些也是你想问的问题,笔者告诉您,你并不孤单。因为有着许许多多的我们也问着同样的问题。然而笔者要在此诚心提醒你,如果你不立刻去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的一生很可能到头来只不过是一个“劳苦愁烦,转眼成空”。

 

朋友,世俗的成就不能带给人最终极的满足,因为我们的成就不能存到永远,我们的成就对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人的意义是有限的。不认识神,使我们追求永恒无限的心,无法和神—这永恒无限的源头—接上。生的时候不认识神,与神隔离,死的时候身体朽坏消失,灵魂仍然与神隔离。亲爱的朋友们,这将是一个孤苦伶仃的永恒,一个可怕的永恒,一个你所绝不愿意接受的永恒。(未完待续)

 

注一Charles R. Swindoll, Questions Christians Ask, Insight for Living, 1989, ISBN:0-8499-8405-X.

注二里程:游子吟—永恒在呼唤 3rd Ed., AFC, ChineseSimplified Script Literature Dept., P.O. Box 280, Paradise, PA 17562, USA,1998.

注三Maurice Rawlings, Beyond Death Door, Thomas Nelson Inc.,1978, ISBN: 0-553-22970-2.

注四Tim LaHaye, Life in the After Life,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80.

注五Craig R. Lundahl, A Collection of Near-Death Research Readings, Nelson-HallPublishers, Chicago, Illinois, USA, 1982, ISBN: 0-88229-640-X.

注六Cedric Mims, When We Die, The Science, Culture, and Rituals of Death, St. Martin'sPress, New York, USA, 1999, ISBN: 0-312-20050-1.

 

张光华 出生于台湾,现居美国,大学教授。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