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书是道教经典之一,其中最特殊的观点是“死而平等”,是中国本土宗教的特殊覌念,此观念和其他宗教不同,因为任何宗教所鼓吹的是希望信徒信仰他的宗教,在死去之后,信徒的灵魂可以到一个特殊的地点去,譬如佛教徒死后会到极乐世界,而基督教徒在逝世之后可以则可以到天堂。而天堂或极乐世界在那裏?卻无法说清楚講明白,牧师或者法师只能含糊其辞,马虎骗过。而列子的楊朱篇中强调的“死而平等”,在今日的西方科学进步的廿一世纪,卻很少人知道。有的人生长在富裕人家或者贫困人家,或者天生聰明或愚钝,有时候无论当事人的努力也只有稍微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已,所以從母体生下来后就无法平等。而现代西方人强调的生而平等是在法律前人人有同样的权利,死后就依靠所信仰的宗教而決定,间接的暗示死而不平等。由此可见,东方与西方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是背道而驰的。对一个現在卄一世纪的人来说,生就平等与死而平等,两者都要,才是上策。法律前人人要爭取平等,即使是号称平等自由第一的美国,有时候也会发生某某警察槍殺錯误的事件。而死而平等是使自己生前不受古老宗教的形态约束,可以自由思想,使自己的精神上得到自由与平等。
下面分为两节以解释(一)列子的死而平等的主张,(二) 西方的生而平等的主张。
並在第三节中讨论与比较。
(一)列子楊朱篇的死而平等
在中国古代,從来沒有生而平等的概念。自從伏羲氏創立八卦后,大概在黄帝以后,八卦就演变而成六十四卦的易经。自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后,因為商朝的极端迷信,周朝的当政者与哲学家都認清天命与远离鬼神,建立了中国特殊的无神哲学-不靠宗教力量而教人向善。在中国古代,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都各有不同的命运。再加上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家境贫寒的子弟也有机会获得教育的机会。到了晉朝时,顺着清谈的流行,列子楊朱篇就出现了死而平等的理念。列子一书在中国哲学中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在任何人死后都要由阎罗王先審判的看法卻深入人心,由此可見“死而平等”的观念在民间已经相当成熟。
死而不等的观念在列子的楊朱篇(楊朱篇的作者不详,可能是晉人张湛所写)提到多次,今将楊朱篇中的三小节用白话文说明于下:
1、他说:“生死对于天下万物都是公平的,賢人、愚人、贵人、贱人都会一死。活十年也是一死、活一百年也是一死,仁人聖人最后是死、凶人愚人最后也是死,活著时候是堯舜明王,死后是腐骨一堆,活的时候是桀纣暴君,死后也是腐骨一堆,两堆腐骨都是一樣的,谁知道兩堆腐骨的不同呢?只要在今生找樂趣就好,何必顧到我们死后如何呢?”
2、又说:“自伏羲以来,賢人愚人、好人醜人,成功者或失败者,和各种是是非非,没有不消失的,只是迟早不同而已。有人追求今生的功名而使他神形焦虑,要自己死后数百年还畄名,而名誉是不足以润泽我们的枯骨的,我们在有生之年为何不寻求快乐呢?”
3、又有一段寓言故事:子產作宰相时,子產的哥哥好酒, 而子產的弟弟好色, 子產要劝这两位兄弟. 兩人回答说: “生命短暫,不必以礼义誇人, 以假善心取得假的好名声,不如盡性地求此生的欢乐,比較实在。 如果大家都追求自己的快乐,推广到全天下, 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子產無话可说。
〖解释〗
1、他的意思就是无论是好人或坏人,有的人生在富有人家,但是有的人生在贫穷人家,公平吗。有的人天生聰明智商高,而有的人天生愚钝智商低,这公平吗?所以並沒有生而平等这件事。毛泽东或蒋介石,孔子或耶苏,死后都是腐骨一堆,每堆腐骨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没有一点分別。而且人生自古谁无死,所以应该是很公平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列子强调“死而平等”。
2、列子楊朱篇的死而平等的结论是劝说我们今生就要追求快乐,这与老子的清静无为与見素抱朴的观念是相反的。但是细读列子的其他各篇,我们可以说列子一书並没有今生就要追求快乐的说法,仅仅在楊朱篇而已,而楊朱篇则可能是晉人张湛所作,而且在晉朝时候已经是清谈时期的末期,所以着重于今生就追求快乐。
(二)西方的生而平等
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一词首創于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当时是指由欧洲移民到美洲的集体民众而已。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將“生而平等”的观念展开放大,犮表“人权宣言”强调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的自由,而且又加上了法律前各人的的平等权利。最近数十年,在美国又加了婦女与黑人的投票权。不过这些只是法律给予的所谓平等而已,离开实际的真真平等,仍旧有一段距离。法律前人人平等的观点深得人心,在东西方的君权时代,只有贵族或王爺拥有权利,而一般平民在法律面前並不平等。拜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之賜,我们才有今日的平等与自由。事实上,现代人大都已经身在其中,所以在此不必多加解释。
(三)死而平等vs 生而平等
1、人由母体胎生出来后,有的身体衰弱多病,也有天生殘废,也有健康无病的,天生就不平等。另外也有出生在富有家庭的,也有出生在贫穷家庭的。有的人天生聰明,也有的人天生愚钝的。所以不可能是所有人生下来就完全平等。法国的人权宣言仅能让每人在法律前人人都平等而已,並没有辦法让其他条件完全平等。
2、大概在晉朝时代是处于一个特殊环境的时候,处于兵荒马乱,严刑竣法,同时国家文人举起“清谈”之风,在这种的环境下,晉人张湛有“死而平等”的论调,而他的结论是强调大家应该及时行乐。可惜晉朝时代和以后的南北朝时期都很贫穷,无法及时行乐。仅仅一直到卄世纪的美国,在刺激经济的前题下,鼓励大家浪费物质,都是有及时行乐的心情,也许是他们都已经了解死而平等的真谛。
3、十八世纪时的法国,基督教的宗教思想仍然非常強烈,当时的人权宣言的确可以使每人在法律面前都平等。但是死时不平等,有的上天堂,有人下地狱,所以一定要信仰基督教。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尼采推出了他的“上帝已死”的哲学后,所有的经济理论和社会思想都开放了,導致今日的经济第一的政策,也刺激了大家的及时行乐的环境。由此可见,不管是生而平等或者死而平等的观念,都可以导致“及时行乐”。但是及时行乐只会让大家更浪费自然物质,加速全球暖化,並非人类的福祉。
4、显而易见的是生而平等与死而平等对卄一世纪以后所有的人类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生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認同死而平等的人不会因为其他人的祖先富有或天生聰明而有嫉妒心,更可以平静地生活。所以现代人的观念应该是既然是生时在法律前平等,而宗教的开放与太空科学的进步,使大家都認同“死而平等”,不必去依靠宗教的假说去決定死后灵魂的去向。
5、由以上之讨论,大概最好的政策就是老子的“見素抱朴,少思寡欲”,如此也许可以进入庄子所谓的“天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虽然不是及时行乐,但是可以清静安宁的渡过一生,也许此生就在天堂或者是极乐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