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韶山人吃啥?(图)

 

经过市场考验的毛泽东塑像生产企业,还要接受韶山市质监局依据《毛泽东主席工艺塑像》地方标准的监督检查

 

韶山出了好多“毛爷爷”


发家

    金耳环、金项链、金镯子、金戒指,韶山市旺达工艺品制造厂老板娘欧新河能给自己的人生“镀”上这层金,得“感谢毛主席”。

    她和丈夫刘兵经营的工厂,主要生产毛泽东各个时期的树脂像和铜像,如今占地2000多平米,有二十多个工人,年产值达六七百万元。

    “我们是靠主席发家的,对主席特别恭敬。”42岁的欧新河说。

    15年前,这对70后夫妇还在肉联厂打工,每人工资只有1000多元,日子过得十分紧张。刘兵手臂上至今还有两道打工时留下的刀疤。

    15年后,发家的喜悦早已愈合当年的伤痛,开了6年的别克车,也已经不能代表他的身家。前段时间,刘兵预订了一辆宝马X5,花了80多万元。

    相比之下,韶山市旭日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海明的座驾在县级市韶山更引人注目。“红旗车,车牌号××××8。”准备顺路接《博客天下》记者去公司接受采访的董事长,在电话中这样提醒道。

    “据说这是韶山市唯一一辆红旗轿车?”

    “好像湘潭都没有。”田海明补充。2009年,建国60周年时,他“酝酿了很久”花了30多万元买了这辆车。

    作为韶山最早一批从事毛泽东塑像生产的企业主,田海明一直是先行者。1992年,21岁的年轻人在长沙偶然看到一个卖观音、如来佛、维纳斯石膏像的地摊,受到启发,特意买了一尊毛泽东石膏像,回到韶山和哥哥田勇军开始创业。“韶山的旅游业当时刚开始,没什么纪念品。”

    田家兄弟生产毛泽东塑像刚1年,恰逢官方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总高度达10.1米的毛泽东铜像在毛泽东故居附近的铜像广场落成,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到韶山为铜像揭幕。

    此后,韶山当地形成了定期祭拜毛泽东的习惯,毛泽东塑像也取代画像,成为韶山家家户户拜祭的对象和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田勇军的生活就此极大改善。不仅在1993年还了20000元左右的债,装了7000多元的电话,还买了6000多元的南方摩托车、2800多元的康佳电视和600多元的威力洗衣机。

    其他市场意识强的人也看中商机,开始生产毛泽东塑像。目前,韶山市有五家这样的企业,生产的毛泽东塑像销往全国各地,也造就了一些从农民工变身董事长的企业主。

    苏妙功的丰圆实业有限公司占地30多亩,是最大的一家。走进公司大门,最吸引眼球的是院子里摆放的一尊半身毛泽东铜像,铜像背后的墙上是红彤彤的太阳,院子四周的白色墙上写着红色字体的标语:缅怀伟人风采,典藏岁月情怀。

    公司主要生产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各种规格的铜像及各类工艺品400多种。1992年,苏妙功与田家兄弟一样,看准了韶山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广阔市场,从经营纪念品批发业务起家。到了2003年,这位种过田、当过油漆工、办过谷酒厂和白铁加工厂的公司老板,已经是拥有千万家财的“富翁”。

    这一年也正好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从2000年开始一边打工一边在家里做毛泽东塑像的欧新河,发现自己怀孕了。夫妻俩商量后,决定不再出去打工,“一心一意把塑像生意做好”。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踩对了点。2005年,随着韶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刘兵的生意一天天好起来。

    因为是批量销售,他特别重视回头客。“别人真是想‘请’,不赚钱,也可以,这样客人还会介绍朋友过来。”刘兵说。韶山人以“请主席”或者“请毛爷爷”称呼这类买卖行为。相比其他地方生产的毛泽东塑像,韶山生产的被认为最具灵气。

    如今,他们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接受采访那几天,电话不断,其中两个客户下了十多万元的订单。


生意

    这些订单也让刘兵夫妇以作坊形式运营的工厂,不停运转。走进车间,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但工人大多不戴口罩。他们熟练地灌模、脱模、打磨、上色,旁边摆着一排排准备出厂的成品。
 


韶山某工艺礼品厂,一名女工正在打磨铜像。

    这个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工厂每年生产多少塑像,在老板刘兵这里是一笔“糊涂账”,“从来没算过”。但他明显感觉这两年客户要的货越来越多,似乎人们“更加崇拜毛爷爷了”。

    据韶山市质量技术与监督局统计,韶山市目前需要监管的毛泽东塑像生产企业有5家。一年仅韶山市的销售量为3万尊左右。

    5家企业中,有4家是像刘兵这样的作坊式工厂,主要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树脂像。唯独丰圆公司体系成熟,只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铜像。相同规格的塑像,铜像价格大概是树脂像的10倍。

    丰圆公司副总经理周懿介绍,来“请”毛泽东铜像的什么人都有,比如军人、官员、企业主、农民。但自2013年以来,受八项规定和经济下滑的影响,铜像销量一直在下降,目前只有历史最高销量的50%,工厂基本处于亏损的边缘。

    韶山一家纪念品商店的老板介绍,以前很多买毛泽东塑像的客人要求开发票,2013年以来变少了,现在一个月只能开出去一两张。

    迫于经济压力,去年,丰圆公司原本生产毛泽东铜像的生产线开始转型生产佛像。

    “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宣传毛主席是国家要干的事情,不是我们要干的。” 周懿毫不讳言公司的商业行为。同时他也坦言,自己十分崇拜毛泽东,“家里有上万本关于毛泽东的书籍”。他的办公室挂着一幅1965年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宾馆休息的画,桌子上摆着几尊大小不一的毛泽东塑像。

    利润也的确在2013年左右了韶山这些企业的生死。当时,韶山有8家塑像工厂,市场竞争激烈。庞屹在朋友建议下开办的塑像工厂,没能熬过2013年,直接停产。

    他原本在广州打工,虽没攒下钱,但不愁吃穿。庞屹以为自己能像周围做塑像的人一样发财,母亲杨志华也对此确信不疑,拿出两三万积蓄支持儿子。

    3年后,投资进去的20多万元血本无归,为此还欠了债。

    杨志华的家紧邻着赫赫有名的毛家饭店。房屋墙壁脱落,有的窗户甚至没有玻璃,一床粉色的被子在破旧的家具中格外显眼,床头摆满了药罐子。

    “不锁门,家具没家具,钱又没钱。”推开已经坏掉的家门后,71岁的老人说。屋后院子里的杂草丛中,堆着废弃的毛泽东塑像,相对完好的塑像则堆满了家里另外的三个房间,有的塑像有瑕疵,有的还属于半成品,都已经落满灰尘。

湖南韶山。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这尊总高度达10.1米的毛泽东铜像揭幕。


     因为没钱做手术,杨志华的右眼看不见东西。如今,她在毛泽东纪念园的亭子下摆摊卖纪念品,赚点生活费,摊位不要租金。她从家里的塑像堆中开辟出一条路,挑选出一些比较好的,拿水冲洗干净,拿到摊位上卖。

    虽然不好卖,但“卖一点算一点”。看到堆积在家里的塑像,老人有时会烦躁,不过,很快就会冷静下来。“烦也没用啊,只能慢慢地耐心地卖。”她说,“我的手上是卖不完了。”

    杨志华有时候也禁不住会想,如果家里不开办工厂,自己的生活状况应该比现在好,“起码不会欠债”。

 

把关

    庞屹做塑像生意的失败,一个原因是成本太高,另一个原因则是技术不过关。

    毛泽东塑像的技术准入门槛并不高,白手起家时,企业主基本都没有专业学习过工艺美术和雕塑。“零基础的工人看一个星期就可以学会。”田勇军说。

    当初,刘兵和欧新河以9厘米、18.8厘米、22.8厘米的三个原模为基础,慢慢摸索到门道,请了工人后,又手把手教他们。

    在庞屹入行的2010年,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湖南省《毛泽东主席工艺塑像》地方标准,并于2014年进行了修订。标准对塑像的形象、外观、材质、壁厚、硬度等做了具体规定。

    “当时市面上销售的毛泽东塑像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主席的形象,制定一个标准来提升他的形象。”韶山市质量与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章求介绍,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毛泽东塑像的标准。

    韶山市质量与技术监督局负责对当地销售的毛泽东塑像进行监督检查。生产厂家的样品通过他们审定后,才能生产、上市。审定专家除了工艺美术雕塑方面的专家,通常还有毛泽东的亲属。

    “毛新宇看到我家这尊像,说这就是我爷爷。”欧新河指着货架上的一尊像说。

    标准规定,塑像应以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照片为蓝本,真实照片应来源于纪念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正式文献资料,塑像表面没有明显的污点、色差、变色和掉色,没有裂纹、划痕、起皱等缺陷。

    五官是塑像制作的重点。考虑到毛泽东塑像属于手工艺品,即使同一个原模生产出的产品也会有差异,标准对塑像形象的要求也比较抽象,比如“表情贴切、自然逼真、姿势恰当”。

    “五官要求特别高,肩部以上特别难把握,比如主席的眼神是炯炯有神。参照以前的蓝图,去美化他,提升他的形象就是好的。”章求认为,做好毛泽东塑像的关键是企业要有责任心,“要怀着对主席崇拜崇敬的心去做,用心去做,才能做好。你是韶山人,就要为主席争光。”

    田海明是韶山市政府特聘的毛泽东塑像形象鉴定专家。“塑像的头与身体的比例一般为1:7.5,主席是国字脸,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他介绍,在制作毛泽东挥手像时,挥手的角度要特别注意;青年毛泽东没有痣,中年毛泽东的痣在人中左边,有些厂家则把痣放在人中正下方,或者没有理解图片,直接放在人中右边了。

    质监局每周两天安排人员对塑像进行检查,看到不合格的产品“以提醒为主”。“说实话,主席像收回来以后,就算在形象上材质上有点那个,我们也不好怎么去处理,只能收在那里,把它打碎也不行。”章求说。现在,质监局的办公室和仓库中都存放着一些不合格的产品。

    树脂材质的毛泽东塑像不能回收,如果出现次品,厂家一般会打碎扔掉。退休干部谢师傅看到打破后被扔在外面的毛泽东塑像很气愤。“把主席当成商品卖是对主席的一种侮辱,有的主席像打烂了,就随便丢在外面。在当年,这样搞就是反革命,是要坐牢的。”

    韶山市禁止生产塑料、石膏等材质的塑像。“防止在邮寄过程中摔了,一是对主席不敬,手断了,脚断了,再一个是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章求说。

    如果是短途运输,毛泽东塑像一般装在配套的盒子里就可以,盒子是红色的,里面是黄布。长途运输要先用珍珠棉包好,放进盒子后在周围塞上充气袋,让塑像“不动”。然后装进专用的大纸箱,再用木条固定好纸箱,发给物流公司。纸箱上用红色字体印着:“主席像 轻放、易碎、怕湿”。

 

仪式

    章求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尊自己“请”的毛泽东半身铜像,“如果工作调动了,就把这尊主席像再‘请’过去。”

    一眼望过去,城区不大的韶山和其他县城几乎没有区别,没有特别高的楼,到处可见各类促销广告。但稍微深入内部,就会发现这里的不同。

    不仅章求这种公务人员的办公室,韶山几乎家家户户都“请”有毛泽东塑像。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前操纵台上,都摆着毛泽东塑像或挂着毛泽东像章。“保平安。”出租车司机说。

    走过大街上的东方红宾馆、红太阳旅行社、星火燎原餐厅,透过纪念品商店的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大小不一的毛泽东塑像,比较大的商店或者酒店大堂无一不“请”来毛泽东塑像。

    9月19日,一位女士为自己的医药公司在旭日堂定制了一尊1米83的毛泽东铜像,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田海明要了个友情价,10万元。接着,田海明看了看日子,让她九月初五来“请”,“九五之尊嘛。”

    田海明自称对风水、天象、易学等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研究,周围朋友称他“大师”。1998年,田海明开始为“请”毛泽东塑像的客人做开光仪式,经过这种融合了道教、佛教的开光仪式洗礼的塑像,被很多客户认为极具灵气。

    “客人有需求,我们还是要满足大家对主席的敬仰之心,更好地传承文化。”田海明说。开光仪式前,被“请”走的塑像会被系上红领巾,仪式结束后,塑像用红布包裹。

    每次,他都提醒客户要带着敬仰之心来“请”毛泽东塑像。如今,田海明在北京和南京都有合作生产企业,也开了网店。但不管客户来自哪里,他坚持所有的毛泽东塑像都要先运到韶山接接地气,再从韶山发出。他有自己的道理——“韶山是圣地,只有在韶山‘请’出去的主席像,才叫真正在韶山沾了福气的。”

    与其他面向市场的企业不同,田海明称自己注重文化传播,他在交流中会特地使用含有传统文化的词语,说自己出生于辛亥年(1971年),用“掌门人”来代替董事长,称公司的电话为“红色一号”。

    他不听流行歌曲,手机铃声是《东方红》,车里的音乐都是《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之类的革命化民歌。

    田海明中专毕业,没读过多少书,但专门学习了毛泽东在开国大典讲话的节奏和语气,能够背诵多首毛泽东诗词,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和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的讲话张口就来。

    田海明的产品主要面向高端人群,“想要有影响力,必须要影响有影响的人”。他希望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最大限度地传播毛泽东文化。“一次,湖南军区一位将军来跟我交流。我说我把你‘解决了’,灌输了,你这个部队都按主席思想走,最后都会团结一致。”这位掌门人笑着回忆。他透露,有不少领导干部前往旭日堂,自己跟众多官员喝茶时,都会聊聊毛泽东文化。

    早在1993年,借着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热潮,田海明在市场上看到很多早年的毛泽东像章、画像,感觉“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很高”,就收藏起来慢慢研究。因此,他对自家产品的材质和工艺要求较高,希望若干年以后能够成为藏品,永远留传下来。同样型号的产品,旭日堂至少比别家贵两倍。

    “常规市场不能接纳这么高层的,所以要有独立的一个位置,就要把文化灌输在里面。”田海明说,“我没有把主席塑像作为一个商品,而是作为文化和使命在做,主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与精华。”

    现在,他有一个博物馆专门存放收藏来的塑像、画像和像章,其中像章最多,大概有5万枚。

    以这些藏品为资本,田海明在1998年受邀加入中国收藏家协会,此后“自然”地当选为湖南省收藏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韶山市人大代表和湘潭市政协委员。

    田海明称自己接受过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外一百多家媒体的采访。他对外媒记者的一些“古怪问题”印象深刻。有人问他:在经济社会,为什么卖毛泽东塑像赚钱?

    “因为中国人民很崇拜主席,所以韶山人民有使命与责任满足大家的需求,分享主席的幸福。”他说自己当初是这样回答的,末了再强调一声,“本来也是这样的。我要赚钱可以做地产,刚好有人脉关系,有很多时间和机会。”

    还有外媒记者去问他母亲:现在是改革开放,为什么不做小平的像?

    “我母亲当时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是主席家乡的,我肯定就做毛主席,小平的应该他家乡去做。”田海明说,“这两个回答都很实在。”

    刘兵和欧新河在2011年也有被美国记者采访的机会,采访时间都约定好了。后来两口子一商量,想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这里拍完以后,回到他们国家做个反面教材呢,那不是有损我们的国威,”欧新河说,“他答应拿钱给我,我都拒绝了。”

    他们家里也“请”有毛泽东塑像,并按照当地的风俗每月初一、十五拜祭。欧新河儿子的预产期原本在2004年1月。2003年12月,村里卖了一块地,所卖的钱按人头分给每户。欧新河因此想让儿子提前出生,可以多一个人头。

    2003年12月23日是初一,欧新河在祭拜时许愿“请主席保佑我儿子早点出生”,两天后,儿子果然出生了。

    田海明每天至少要拜三次。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后,他的第一件事是向毛泽东塑像敬烟。然后是每天两次的早晚课。点燃三根香后,将香靠近头部三鞠躬,再一根根插进香炉,双手合十在胸前,再次鞠躬。

    每年毛泽东的诞辰12月26日都是韶山人的节日。家家户户吃长寿面,放鞭炮,慕名而来的游客将铜像广场挤得水泄不通。田海明会在家杀猪宰羊为毛泽东做寿。

    杀猪在供奉着多尊塑像的堂屋进行,将猪拉进来架在长条凳上,割开脖子下方的大动脉,血哗哗流到盆子里,猪立刻停止喊叫,此时,鞭炮在院子里响起来。

    仪式通常选在一个吉祥的时刻开始,比如10点58分。“高功法师”田海明换上自己的高功服装锦绣龙袍开始仪式。20分钟左右的仪式,有鸣礼炮、奏礼乐、敬烟、敬酒、烧纸钱等环节,然后田海明会祈福“主席保佑,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人民幸福安康”。仪式全程在《红太阳》的伴奏下进行,田海明为此专门买了台留声机。


旭日堂门前,田海明和自己的红旗轿车。


    即便塑像生意失败,也丝毫不影响杨志华对伟人的崇拜。她家的客厅里摆着毛泽东塑像,墙上挂着印有毛泽东头像的挂历。二十多年来,每天早上起床后,杨志华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对着客厅中的塑像磕三个头,希望能够保佑全家平安,财源广进。

    “是我没能耐呀,也不能怪主席没保佑,全国各地这么大的地方,他也管不了这么宽嘛,那还有好多比我苦的地方,有些地方饭都吃不到,这我还是很清楚的。”杨志华说。她的儿子庞屹在工厂破产后,在韶山城区经营一家KTV。

    杨志华家离铜像广场很近,每次路过时,杨志华不顾腿疼,走上台阶,向毛泽东铜像作三个揖。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此敬献花篮,鞠躬许愿。旅游团合影时喊的口号也入乡随俗发生了改变。

导游问:韶山美不美?
    游客答:美!
导游再问:毛主席亲不亲?
    游客再答:亲!


生活

     夜幕降临,游客散去后,铜像广场就成为本地人的天下。小孩子在广场骑脚踏车追逐,成年人饭后来散步,走到毛泽东铜像前三鞠躬,然后绕铜像一圈,中年妇女伴随着“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OppA OppA 欧巴欧巴撒拉嘿欧巴心里你最大”或者“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的广场舞音乐,熟练地扭动着身体。

    出生于1973年的欧新河,暂时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加入广场舞的队伍。除了不停地接电话,欧新河整天还忙着回微信,她的微信好友有900多个,基本都是客户。

    “也有几个朋友,但是我基本没有时间跟他们聊天。”欧新河说话间,不得不又去接电话。

    不过,在9月3日大阅兵那天,虽然很忙,欧新河还是决定“不送货了也要看”电视直播。

    “扬我国威,也让小日本瞧一下我们中国人的实力,现在小小的菲律宾都来侵占我们的边疆。”她提高了音调,语气坚定地形容看完直播后“非常激动的心情”。

    她和丈夫都没有读完初中,对毛泽东生前的时代也没有记忆,对其的了解基本来自父辈。

    “现在一般的人家都大鱼大肉的,那时候主席吃了什么,他最爱吃的红烧肉都要打牙祭一样的,主席再怎么说是一代领袖,都这样节约。”她说。

    同样看了大阅兵直播的周懿,则抱怨中央电视台转播得不好。“整个过程都没有毛主席的特写,这是不对的,都是一晃而过,不管怎么样,你要出一个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像的特写。”他说,“我听说因为这个还批评了中央电视台。”

    田海明当时刚好在北京开会,看完电视直播后,第二天特意到天安门广场,沿着习近平阅兵的路线走了一遍。但这一次,毛泽东纪念堂因为阅兵暂停开放。

    以往每次来北京,田海明都会去毛泽东纪念堂。他献上菊花和中华烟后,会对着纪念堂北大厅的毛泽东汉白玉像磕三个头。“我一磕头,后边(的人)都会磕头。”他说。

    担心被邻居看不起,杨志华很少去串门。这让她无比怀念毛泽东时代。“毛主席时代人是比较单纯的,人情观念都比较好,那个时代没有很多很富的,都差不多,有吃都吃,没吃都不吃,都是一样的,现在情况不同了。”

    1964年,20岁的武汉知青杨志华响应号召,到新疆伊犁支边。4年后,在农场做出纳的她跟丈夫回到韶山。“韶山是主席家乡,要搞大建设,肯定比其他地方好,会有工作安排。”她当时这样想。

    此后的生活让她“吃了几十年的苦”。想象中的工作没有落实,城市出生的她刚开始在山区连路都走不稳,还得从头学插秧。“文革”中,父亲被打成反革命,最后死在五七干校。回忆起这些,杨志华落泪了。两天后的星期天,她告诉来看望自己的孙子,“你要记得毛主席是打天下的,使我们百姓都翻身,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9岁的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韶山以前都没人来,现在这么多人来参观,我们也靠着毛主席做点小生意,挣点小钱。”她说自己至今还“沾主席的光”。

    整天守着一堆毛泽东塑像,杨志华的一大愿望是到毛泽东纪念堂看看毛泽东遗容。但她又觉得实现不了,然后宽慰自己,“没钱去,不能实现就不实现了。”

博客天下  赵良美   2015-10-15

 

 

相关文章:
     遥望故国
    
历史回顾

     中国还剩下多少文革时的毛塑像?(组图) 
     从公开的文献中看毛泽东的生活是奢是俭
     记得9·9的人切勿忘记10·6,那才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图)
     文革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图)
     1976:毛派专机迎接尼克松访华背后的风波 

     你看过这部记录片吗? 江青(视频)
      启功与毛皇帝:揭示了士林与领袖二者的真实关系 
     与傅莹共进午餐(图)
     时隐时现的文革历史
    
“弑母”者张红兵
 
    
红二代拚爹挺习弟的发言 听上去像是文革时的谈话
     关于“文革”的定性
     对不起,我真的不能相信您!(图)
    
圆明园是我烧的!?(图)
     对凋零者的纪念
     土改,中国传统道德崩溃的开始
    
群体沉默的恶
     观察:“中国出了个习近平”
    
从社会保障看中国脆弱的一面
    
难忘今宵 25年前的彭丽媛在广场上
    
走近周永康的美国亲家
     
江志成 江绵恒 江泽民与日上免税行

 

az4591 发表评论于
活着的时候玩弄中国人,死了被中国人玩弄。也公平。
+1
十全老人 发表评论于
活着的时候玩弄中国人,死了被中国人玩弄。也公平。
周8皮 发表评论于
“杨志华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对着客厅中的塑像磕三个头,希望能够保佑全家平安,财源广进。”
----这让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主席情何以堪
Redfox888 发表评论于
“毛新宇看到我家这尊像,说这就是我爷爷。”
据说毛少将在其幼年时从未有机会见过毛主席。
baixianwan 发表评论于
由此可见,中国人摆脱愚昧还需要几百年啊。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怎么不见毛氏红烧肉?
韶山人民说:江青是韶山的好儿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