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可以复制,要做好连州大也上不去的多种准备。

八十年代自费留学的很少,公派也不多,辗转留下来的更少。总之,八十年代中美的大背景决定了高技术移民很少。

九十年代由于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和美国IT业的爆发,输出输入都敞开得多,大批高技术移民。以一个1990年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为例,以当时的情况来说,本科一毕业就出国的比率极小,一般都是研究生毕业或者工作了两年之类的。当时二十四五岁。一般都还有换一个美国学位少在两三年年,多则六七年。一般会在二十八九到三十出头要头一个孩子。换句话说是1997年左右。第二个孩子一般是三到六年后。而多数IT民工是九十年代中后期。2000年大康泡沫以后人数又减少不少,当然比八十年代的还是要多。2010年后小留学生兴起。

所以1990年到2000年是高科技移民的高峰,尤其1993到1999年。而这代人的生育高峰是1999年到2008年。换句话说考大学的高峰就在眼前。印度人大体也是如此,生育年龄稍微早两年。八十年代有一两个大陆留学生加个把印度留学生,台湾日本韩国的多,但是回去的也多。九十年代,至少十倍之。也就是说,现在流传下来的爬藤案例经验,都是建立在十分之一现在的“好”亚裔学生数量的背景下的。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复制的背景条件。更有甚者,亚裔学生的数量甚至可能超过州大水平学校的录取数量。少量亚裔二代被挤压到社区大学也不无可能。所以心态和期望值都要有调整才能面对和把握现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