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黄正明:讲坛的分量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八年前,我随南京大学方德生博士造访黄正明教授。先生儒者风范,与我同龄同艺,与艺所见甚合。      ---尹思泉

 










讲坛的分量

文/南京大学 黄正明


在南京大学的讲坛上教授中国书法,肩上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与责任。

一百年前,两江师范学堂的校长、“清道人”李瑞清曾在此首创图画手工科,并手书八个碑体大字“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五十年前,前辈胡小石教授也曾站在这里的讲坛上说“中国书法的线条应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如汤锅中煮烂之面条”。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匡亚明老校长曾首任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后来,我还很荣幸地为匡老刻制过一方姓名印章。

再后来,我也走上了南京大学的讲坛,讲授中国书法,能不觉得这沉甸甸的分量吗?


弹指间,走过了15年。

当一届又一届选修完《中国书法》、《书法创作》、《中国书画鉴赏》课的同学从不喜欢写字到爱上书法,并用漂亮的毛笔小楷写上“黄老师,牙齿天天晒太阳”的贺卡寄来时,我那个高兴!

当选修《中国书画鉴赏》课的同学问:李西台是指李邕还是李建中?我由衷地欣慰,因为这说明他已不仅仅能欣赏,而且已经去思考、去研究了。

如今,当“打字”已成为现实,如果再过多地强调书法的实用与重要已近乎可笑,但是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一门国粹,她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她是我们民族的印记与骄傲!

古人说:书为心画。


站在讲坛上,我常常问自己,最好给同学们讲些什么呢,只讲书法中的技法吗?不,技法只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大多数人可以在短期内即完成技法的训练,而书法艺术中那种“通会之际”的境界是需要千锤百炼之后方可达到的。

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神采何来?当有丰厚的学养来支撑。就中国书法艺术而言,她包括文、史、哲及相关姊妹艺术的滋养与涵盖,这可是需要一个人用一生去体悟的。

我以为,让同学们沿着中国书画的笔墨、线条和色彩去探寻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为重要。

选修艺术类课程的同学来自各院系,有文、有理、有本科、有硕士、还有博士和海外留学生,他们起点不一,程度参差,那么教师就是引领着他们走入艺术圣殿的向导。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南京大学同学们的素质,虽然艺术不是他们所学的专业,但在课堂上我从他们的眼中读到了共鸣,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有时已远远超过了学习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技法时的进步常常令我吃惊,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教学相长。这期《扬子晚报》选登的书法作品是我近期教学之余的创作,敬请各位指教。


胡小石先生曾说:学有造诣的人应兼具“儒林”、“文苑”之所长,既要搞研究,也要懂创作,在知识的领域内,要达到既深且广。

我想,这正是我追求的目标。

站在南京大学的讲坛上,我感到有压力也有动力。

乙未中秋修改于明静堂



















传播中国书法文化的使者

(吕浩雪 原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当一个个联合国官员通过短期的中国书法学习,用毛笔写下“和平、友谊”等字,开心地拍照和展示给朋友观看时,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已经开始着迷了。

自2013年至今,每年8月,以联合国官员组成的文化教育交流代表团一行2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瑞士、法国、巴西、埃及、泰国等联合国总部和各分支机构,齐聚南京大学,作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此项活动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年。南京大学为联合国官员们开设了中国书法课程,南京大学艺术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正明教授担任主讲,从中国书法简史、书法鉴赏入手,到基础技法的训练,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联合国的官员们纷纷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了洋学生,学生们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起来也极为认真,收获也特别大。

联合国官员文化教育交流代表团团长何勇先生对黄正明教授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因为书法喜欢上中国,因为书法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好几位联合国官员希望有机会再来南京大学向您学习书法。”

《中国书法的水墨意蕴》专题讲座,是黄正明教授专门为来自香港行政公署的专员们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在大量的人文课程学习过程中,讲授中国书法,欣赏中国书法的笔墨神韵,黄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课使听者既轻松又愉悦,学习起来兴趣特别浓厚,也收获良多,很多学员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与黄老师渐渐成为了朋友。

2013年7月,《黄正明书法作品展》在香港举办,学员们纷纷前往祝贺,为黄老师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感到高兴。


多年来,黄正明教授先后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进行交流和讲授中国书法,并多次现场示范创作,使中国书法艺术在异域大放光彩,我们为有这样投身与弘扬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而高兴!

谢谢您,中国书法需要您这样的播种者与践行者!






↑黄正明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负责人(左)









做黄教授的学生是怎样一种体验?

——关于一位书法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一位大学老师课堂上从不点名,有两种可能:非常自信和非常不自信。黄正明属于前者。他的书法课永远高朋满座,而且同学们都抢着往前坐,哪怕是选修课,哪怕是不点名。他是怎么做到的?黄正明坚持的为师哲学是:把学生留在座位上的不应该是一本点名册, 而是你讲授的内容是否让学生主动乖乖地留在座位上。谁说年轻人不爱书法?那是你没有考虑到年轻人的接受习惯。下面是记者在南京大学教务网上摘取的一些学生对黄老师讲课风格的评价,大家感受下——

1、上学期修了黄教授的《中国书画鉴赏》,算是我整学期唯一上课不碰一下手机的一门课,幽默风趣,赞赞赞!

2、老师很认真,知识很渊博!


3、老师太有才啦,好崇拜!

4、上课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

5、黄老师知识面非常广,对于中国书画有很深的研究。课堂充实,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书画史上代表人物和著名事迹,这门课让我收获颇丰。

6、特别特别喜欢这门课。

7、老师很有底蕴,大师级的人物,点赞!


8、好老师,鼓励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课可以在南大见到更多……

9、黄老师真是太好了,每节课下课同学们都自愿鼓掌,老师做到这个境界真不容易!

10、唯一的缺点是老师的课件太小了,位置往后一点儿就生怕看不清。



















知识要宽,专业要深

——黄正明的为师之道

在南大,黄正明的课是不点名的。但一门不点名的艺术选修课却堂堂爆满。黄正明是一位全能型学者,书法家、教育家、鉴赏家、收藏家……其实他更是位生活美学家,除了文史哲等显性学问,旅游、运动、亲子甚至是唱歌、服饰、美食,到了黄教授这里世事皆成学问。他的学生除了学写字修学分,更跟他学美学谈人生。一位书法老师的人格魅力是怎样练就的?


记者:您上课是不点名的,最现实的问题是,很多老师担心如果不点名学生会不会跑光了?

黄正明:我是不点名的,学生们都知道。每年选我课的同学都担心选不上,有人连选三年才选上。为什么?有人以为是同学们是图不点名,但其实我的课从来都是爆满的。我是通过“上我的课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来吸引学生,即使很多不是学书法的学生,他们选修的艺术类课程不仅是要修够学分,而是要有所受益。艺术是给你精神生活很大的享受,一个人除了所学专业给你必要的生活保障,还要有艺术满足你精神的需要。

记者:书法是一门相对专业和传统的课程,如何让年轻人觉得有趣而爱上书法?

黄正明:艺术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是触类旁通的。不止书法,艺术相通的部分我都会在课上做相关介绍。技法不是光用来听的,必须要有很多丰富的东西来支撑它,这才让学生有兴趣来听。单讲技法会很枯燥,教学也是讲究方法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要让学生首先感兴趣。比如最接地气的,我会用美食去做比较,一个东西好不好吃你要去尝一尝,尝了以后你才有可能发现天下竟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这就牵涉一个创意的概念,很多创意就是通过兴趣来叠加、融合起来的。

记者:所谓教学相长,您有没有在学生身上有所收获?


黄正明:当然有收获。比如左撇子的问题。每届外国留学生中都有左手写字的。中国左手写字的学生几乎为零,为什么,因为老师家长不允许,做其他事情获许还宽容一些,但写字绝对给你扳过来。其实左手写字就是个左右脑平衡的关系,我拍了几百张左手写字的照片,我的国外学生用左手写字的我就鼓励他们。其实左手写字的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中国有很多左笔书法家,像费新我啊都是大师级胡。这也是个教育的理念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而不是硬扳过来。

记者:曾看过您指导学生临帖,完全是你拿出哪本字帖我就能临哪种,你问起哪一种书体我都能娓娓道来,这是如何做到的?

黄正明: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到来之能战。我每天读帖的时间非常多,不一定每天花大量时间临帖,但要保持与古人对话的状态,要做到拿出任何一本古人的范帖就能迅速跟它对接起来。我以前临过大量字帖,古人说厚积薄发,没有积累是发不出来的。我们要从每一种书体和碑帖中吸取营养,不花功夫是出不来的。我是主动的花功夫,完全投入乐在其中。做到一个有学养的书法家书法教师并不仅仅是了解碑帖,而是文史哲全面的学识。知识面要宽,专业要深。从面到线到点,这个领域你才能做到自己的深度。

文/张艳









↑黄正明向英国友人介绍中国书法的创作。







黄正明艺术简介


1963年生,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委员会委员、会员;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