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孩童般玩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看到一段话,与我生来已久的体会相应,其大意翻译出来就是希望我们这个世界少点对未知、神秘的更崇高自我版本的敬仰,多点对分裂的、受伤的、不安的(身来已久的)自我的安抚和关照,更进一步的说,应该是给予不完整的、受伤的那一部分多点关爱。

 

 

I wish this culture gave less worship to our mythical best or higher or fixed-up selves, and more love to our fractured, wounded, fucked-up, dark and dangerous selves.

Maybe then we could befriend and transform those inner demons. We could stop killing ourselves with all the things we need to do in order to pretend that we don't need to do them.

 

-Justine Musk

 

 

  正是内心的孩童被压抑,生活才显得痛苦,“不那么好玩了。”
 
 
      如果有人对这句话质疑,那么请注意去仔细审视,是不是每一个人内心有个不带岁月痕迹的孩童被推开了,而又在那同一当下被推动着成为内心并不认同的样子。

        当我们只照见成人世界投射出的光环和职责时,可以立即联想到一个人面庞上的孩子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神色凝重起来的僵硬。而如果是带着孩童般玩耍、轻松的心态,出现的应该是不费力和热血沸腾,是生动和活气。如果

人生让人觉得沉重,那是缺少了什么?

          记得一个退休的模特发自内心谈到她对那些长年能够保持吹弹可破肌肤的瓷娃娃模特的观察,很有意思的是她说到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她们带着孩童的心态,眼睛里充满好奇、纯真。这样的特性和体内流动的能量,投射出来在眼睛里、表情上,即使岁月流逝,仍能被人们捕捉到不泯的真。

         的确,譬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女人眉头深锁,她就已经停止用孩童般新鲜的、智能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了。痛苦、不安全感悄悄刻画在了眼睛里和面庞上。

         请注意在这此小藩并非提倡“不成熟”,或者批判世界对成年人的倾轧和诉求,而是号召大家回忆起那个与生俱来的孩童玩性。拉出内心沉睡的小孩,像孩子一样玩耍,这个世界或许会精彩,更好玩些。
 
        冲突,来自对立,来自抛开一个面向,去追求另一相反的面向。
       或许,正是长一辈教导的对这个世界一半一半的理解,才制造了那么多分裂。如果要成功、成长,那你就要抛下“孩子气”,向过去挥别。 果真如此吗?在这种对立认知状态中,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人误以为可以成为的另外一个未必真实的样子。倘若用心观察,我们会看到每一个人永远都有一双孩童的眼睛和坐在幕后默默观照一切的心。小藩发现,每当一个人不接纳当下情境、痛苦、质疑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有个真相被滞后了,不被承认, 其实也就是因为那个内心的孩童,被暴力的推在了一旁, 或者说隐藏不见了。
 
      孩童天性与世俗成就对立吗?带着孩童的天性来世间玩耍,是我们每一个人还在本来面目时答应的契约,后者,只不过是契约的附属品罢了。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人们在过程中处理的手法和眼光,为后者抛弃前者,这时不和谐便产生了。其代价要比我们想象的大。
       所谓孩童一说,其总貌并非来自低阶,这是绝大多数人错误的认知和先入为主的观念。请记得不要把年岁与成熟混为一谈!事实是孩童天性需要在每个成长的阶段不断闪耀 而成年人的对“孩童”的对立与不接纳阻碍了在每个阶段的成长潜力。成长,应该是兼容已有的和未知的,而非抛下本真的,盲目地去追求本来就不是的。
 
     像孩童般玩耍,人间似天堂。
     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和内在的孩童连接,即使做成年人的事情,心是欢喜的。所有的创造,全无了造作。孩童不等于懵懂无知,他/她是一个流动的状态和属性,不隶属于高阶或低阶。
     在没有对持的状态中,孩童不再被绑架,世界成了游乐场。假如每一个人如孩童般玩耍,面具便被卸除了。在本真的状态中处世,喜悦一触即发。这个状态,才是每个人在成年以后不断追逐而又忘却的。
 
        
 
 
 
 

作者简介

  80后,现定居美国加州。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传播学(Communication)荣誉学士。

  晋江长篇连载小说《破梦重生渡花影》的作者。“空屋疗愈艺术工作坊(Kong House Healing Art)”的创立人。小藩的兴趣主要集中于个人和集体意识的提升和转化、两性沟通重关系互动能量的平衡。

  她尤其坚信随着女性觉醒能量的到来(coming of feminine awakening power),女性朋友们会越来越觉察到自己内在潜伏的古老智慧和能量。在古老社会女性被赋予尊重、权利、地位时,不难发现正是族系和部落文化主导的时代。小藩深信当今女性力量的回归,需要从重新找到自己的部落族群(finding your tribe)开始 ,这能够帮助打开女性内在潜伏的觉知力量并互相强化每个人的自我身份感和重建自古以来的价值体系,深掘各个人内在的潜能。小藩深感到她古老身份在当今时代的重演和转化,试图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来唤醒和帮助提升集体意识,与宇宙意识联接对话。

  小藩的风格偏重于倡导身心灵的觉察, 联系个人情感与外在能量的起伏来达到内外的洗涤和升华。她提倡每个人是自身最好的导师和疗愈师。她通过自身的体悟和疗愈来帮助他人走向疗愈和重新认识内心的大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