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临毕业那年,因取消了高考,心思就不再用到学习课本内容上了,只想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新华书店买了本《简谱乐理知识》,把简谱给学会了。下乡的时候晚上闲来无事,便将一些曾听过的旋律化为简谱保存下来,这首《木兰花之歌》就是靠着记忆完成的。青年点里有一半人都多少识点简谱,看着谱子也多少能哼出旋律来,只是还没人能把听到的旋律变成简谱记下来,大家一直以为我这首《木兰花之歌》也是从歌曲集里抄来的,我却从不解释。
上高中时,唯一敢公开收听的国外电台就是“平壤朝鲜中央广播电台”的华语广播,电台里常播放一些好听的朝鲜歌曲。不光播放,有时也会教唱一些朝鲜歌,虽然每晚只教唱二十分钟,但每首歌会连续教唱一个星期,老师唱一句,里面几个学唱的朝鲜小朋友跟唱一句,不管是教唱还是跟唱,用的都是朝鲜语,只在每晚教唱前播报一遍歌词大意。这首《木兰花之歌》就是收音机旁听会的曲子,典型的八分之六拍子,这在抒情歌曲中很常见,而中国大陆歌曲则很少用这种软绵绵的拍子;歌词大意记住了,旋律更是忘不了......下乡后的空闲时间里,开始尝试着先将脑海里的旋律写成简谱,再将记忆中的歌词填进简谱里,于是就有了这首大家没见过的新歌。
《木兰花之歌》是朝鲜歌剧《金刚山之歌》当中的一首歌,《金刚山之歌》是主体62年(1973年)创作的,是一部少有的不再强调矛盾冲突、人情味浓厚、旋律优美动听的歌剧,也是朝鲜五大歌剧中最强调艺术性的一部歌剧。那个时期的朝鲜对包括歌剧、电影在内的文艺作品采取了相对开放的姿态,而当时的中国大陆还处于文革的紧张氛围之中,创作上存在着太多的禁忌,文化生态远不如朝鲜,在文学艺术方面已被朝鲜甩在了身后,此时,禁锢已久的中国大陆人普遍喜欢更为轻松的朝鲜歌曲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青年点里,这首《木兰花之歌》同样是大家喜欢哼唱的一首歌,只是唱的时候节拍从来唱不准,都唱成了强、弱、弱的四分之三拍节奏,无意中减弱了曲子应有的韵律感,在中国大陆,八分之六拍的歌曲本来就少见,要想唱准节奏的确有点难为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