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僵化固定、款式变化少、风格不苟言笑——市场上常见的红木家具为古典家具营造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貌。事实上,追溯到数百年前,中国人不仅拥有各种 不同的家具设计,个性化款式丰富,装饰的多样化,而且还注重小件家具、家品的搭配设计。翻开历史的册页,可以看到很多有趣而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设计。都 承盘就是其中一种。作为古代文房中的一件器玩,与书箱、笔架、笔筒、印盒等其他的文房用品一起,成为古人精心布置的书房内的精致玩意。
文房恋物癖 中国古代有崇文的传统,知识分子、文化名士是最被社会所尊崇的人群。这种崇拜从文人的品格、志向,一直延伸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书籍为伍、与笔墨为友成为 文人士大夫阶层最为向往的生活方式。于象征着精神追求的书房,文墨爱好者们从来都不吝于花费心力布置出理想的“文房”。
“文房”一词最初是一个地名,指的是唐代以前,官政掌管文书的地方。到了唐代,“文房”顺水推舟成了文人学士书斋的同义词。所谓的“文房四宝”——笔、 墨、纸、砚首先被归类为书房的重要器具,渐渐地,各种精心制作的“文房器玩”也随着大行其道。这些器玩包括了都承盘、书箱、笔筒、笔架等书房家品。这些文 房用具除了采用砚台、石头、玉石等材质,主要是用各种红木材质制成。
可别以为毕生致力于追寻生命大道的中国人不拘小节,古代流传下来的、精雕细琢、造型各异的文房器玩中有许多工艺美术精品,可见,古代文人也颇有恋物倾向。“晒”各种文房器玩、搜寻设计独特的文房产品、为心爱之物写词歌赋,成为古代文人书房生活的一种乐趣。
都承盘:精美的案头文具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中写道,都承盘又叫“都丞盘”、“都盛盘”或者“都珍盘”。从命名中可以看出,这种小家具主要在于收纳功能,用以收放文物、文玩等案头小家具。简言之,就是今天桌面上用于收纳文件的收纳盒。
这种小家具样式一开始并不为人熟知,直到《明式家具研究》的出版才受到更多的关注。据悉,都承盘主要流行于明清时代,特别是到了清朝,都承盘的样式颇多,有的款式高低分层,雕刻精美,有的还带有暗格,制作繁琐,都体现了古代高超的家具制作工艺技术。
从历史流传下来的藏品可以看到,都承盘主要采用黄花梨、紫檀、乌木、黄杨木、老红木等珍贵木材,可见对古代文人来说,这种文房器玩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般的都承盘体型不大,多为方形结构,上下两层。上层通常由四面栏杆造成井字棂格,北京匠师称之为“风车式”。上层用以盛放笔筒、印盒、小器玩等物品。下 层通常设有两具抽屉,用以盛放印章等小型文房器物,是书房桌面上一件重要的收纳工具。还有的都承盘精妙地安装了机关,采用推入式方法开启柜门,推入两边抽 屉则可合上都承盘,不需要把手和拉环。这些细节的设计,都显示出古代高超的榫卯工艺。
(本文转载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