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野长城 --- 箭扣(3)

那个周末参加了两次爬箭扣长城的活动:周六从西大墙到垭口,周日再从西大墙到“九眼楼”。这样,与之前的两次活动合在一起,就算是爬遍了从“九眼楼”到“正北楼”的整个箭扣长城。

周六是大大的阴天,还正赶上个好像是中秋节(?)的日子口,去箭扣爬长城的人剧多,

顺西大墙往上:

这人一多,就有戏剧效果,感觉跟逛街似的,险情也不觉得险了,

(对面长城就是去九眼楼的)

这是“北京结”附近,内外长城在此分岔(如此能见度,不分岔了也没人知道),

到处都是“朦胧美”:-(((

有“难民潮”了?

不知哪个队的领队带了根绳子,这下收不回来了,也有不用绳子爬的:

爬上去了还犯二傻笑:

这应该就是“鹰飞倒仰”:

我们领队从未见过如此之盛况,他讲话:赶了一个“箭扣大集”,

各路好汉云集,不同口音此起彼伏,有“天津卫”的,有“济南府”的,还有关外方向的,都组团而来,

好汉到处都是,占山为王:

仔细看,城楼下面排满了准备攻城拔寨的:

这山头男女“强人”不少:

曾有情侣游的驴友(还是北京某著名学府在读博士)在箭扣长城这一线被雷击后坠亡,可能就在某高处,

我也是迷失找不着本队了,只管向目的地赶路,猛听后面喝问:“xx队的吗?”一回头,一帮人正歇着呢,被他/她们认出来了,可找到“组织”了!

又见垭口,只是那日可见的“仙境”已隐入天界:

就此下山,总算一个不落的齐了,上车回家:

到家晚上八九点,吃饭睡觉,第二天照样早上五点起床,参加另一队活动,再到前一天开始爬西大墙的地方,向相反的“九眼楼”方向爬。

西大墙那边只见寥寥数人,没了昨日的集市景象,后悔把爬两边的日子搞反了:

周日这天的天气很不好,预报可能有雨,山上不好预测,领队宣布:不想冒险的下山回到车上。有一小部分人就下山了,但对我而言,这是我最后爬遍箭扣长城的机会,不能放弃。但事实证明,差点后悔不及。

开爬没多久就掉雨点儿了,随着高度上升,就成雨夹雪了。

而且也起风了,活动产生的热量明显不够,开始哆嗦,我的感觉是:要坏菜!

由于气温降得很快,长城上风大,领队就带着大伙下了长城,抄山路。其实也不是山路,就是山坡,由于有雨雪,地上有泥了,山坡又湿又滑又斜不好走,途中两位女驴友就和领队大声抱怨,我也没听清楚,其他人都不说话,一个个只顾闷头哆嗦。说也没用,还有好几个小时呢,估计都想着最坏的打算。

终于没有半途而废,到达了“九眼楼”。领队说在此吃饭。那是山头,连个避风的地方都找不到,地上的雪被风吹到墙角,Wind-chill数值肯定是摄氏零下不少了:

我反正是就靠一件一次性的雨衣了,哆嗦得连水都喝不了了,镜头盖也打不开(打开也肯定放不回去)。这是网上找的“九眼楼”的照片:

好不容易吃了两口,感觉倒是好点儿了。我心里想,下回一定要带件那种瓷实的专门防风的夹衣,下回一定要带件红外反射的披件,下回一定要带个保温杯,……(谁知有没有下回)。

有人提议:别吃了,赶紧下山吧!领队发令:下山!

也不知是不是预定回去的路,领队带着大伙顺着一条满是树林也没路的山谷往下,尽管比较陡,但山坡上没什么石头,都是厚厚的松土,覆盖着厚厚的落叶。一进树林风就见小,越往下也越不觉得那么冷了。这帮冻驴在树林里连窜带蹦那叫一个快,土匪下山一般,也就半个小时就出溜到下面山沟里。感觉是终于不用担心了!

这箭扣长城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稀里糊涂爬完了,又一想,没冻在上边,知足吧!

 

看我的帖别被误导,不是经常都有那么多人。周六那天也巧了,其实总共不超过几百人 (从山下停在村里大巴的数量就可估计),但所有人都差不多同时在同一地点上山,的确罕见,实属小概率事件。平常不是周末没有活动(不仅是长城)。箭扣是野长城去的人多的地方,其同一段每周末最多一两拨(不然我也用不着花两个月的周末才凑齐合适的活动爬完箭扣),外加少量散驴。在那些户外活动网站可以查到周末的所有活动,可以知道大概人数(常见活动一车四五十人)。多数地方的长城,不是每个周末都有活动去。很多地方非常荒凉,见不到人,只要敢去,领队凑一车人也不容易,不用担心去人多了。要是就只想去某个地方的野长城,可能就要等几个星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个领队会发起去那里的活动。我是每周末只要是没爬过的野长城赶上活动就去,最后也就爬了个零头(北京明长城有六百多公里呢!)。

就保护野长城而言,可以借鉴美国一些国家公园的做法。

好比犹他州的国家公园(尤其是Cayonland)就尽量不铺路,很多地方景很好,但必须(by law)是手动四轮驱动车才能进去,要么就腿儿着进去也行,来回十几英里,当年印第安人时期什么样现在就什么样。野长城也可以建国家公园,在长城上沿着城墙可以Hiking,但要有公园的人带领,相当于现在的领队,比如每天一拨几十人。

北京段野长城实际上已经融入大自然,对她的保护就是不要对那片山区进一步开发以免招惹人去。过去交通不便,一般人很难去野长城(保不齐还是军事禁区),也没那个闲情逸致。这些年修公路,发展私家车,去那里容易多了。但是幸亏山区的公共交通基本没太发展,去野长城还有难度, 要克服这个难度就要对长城和对Hiking有很大的兴趣(我找了一圈北京的朋友,宁肯要带我去吃去体验享受,没一个有兴趣招待我爬长城,我猜他们肯定都特别地重视保护长城)。要是公交一天几趟往返长城脚下,要是长城脚下都是农家乐,要是长城修的老少咸宜更好爬,看看八达岭今天什么样。现在的干线公交只到县城,到乡的长途车 每天就一个来回,除当地人还很少有人知道。看到怀柔县城长途车站周末下午上百米的游客(没什么驴友)长队等着上车回北京,想说的是:继续保持。

谢谢浏览!

随心时光 发表评论于
这是在“世界风情“论坛那份复制的链接,还有不少评论: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490229.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