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12/06/2015
母亲一生的阅历是很丰富的,如能拍出一部电影,那应分四个阶段来叙述。
从学生时代开始吧,镜头一是穿日本女学生服的满洲女学生。
母亲是位漂亮 聪明的大家闺秀。那时的国语即日本语是在学校里学的,汉语是放学后去私塾学的。母亲喜欢读书,也喜欢画山水画,人物素描,还是围棋高手。
镜头二:母亲拎着箱子逃跑。
年轻时的母亲是职业女性。在满洲铁路及国民党统治时期是办公室里骄傲的白领公主。
在那国共战乱的年头,齐齐哈尔是东北最早的解放区,但并不象电影里的“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解放军打下了齐市,那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十七,八岁的帅哥们,一旦被怀疑是国民党,拉出去就枪毙。解放军最先控制并接收的是铁路,以办学习班培训女干部为名,母亲和她的几位女同事(也是同学加闺蜜)全部被关进“干部培训班”。解放军的大官们看中了她们这些年轻漂亮有文化的职业女性,于是就要甩掉农村的土媳妇换成洋气的夫人。当时,这些知识女性根本瞧不起他们土八路,坚决拒绝!为防止逃跑,24小时有当兵的把守。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妹,中俄混血,非常漂亮,姐姐毛丽云,妹妹毛丽苹,半夜逃跑又被抓了回去,绑在桌子腿上,毒打,逼她们喝尿,三天后惨死。死后的罪名是,国民党潜伏在解放区的女特务,与人民为敌,死有余辜. 这也是杀鸡敬猴,这就是逃跑的下场,看谁再敢跑!美女们被关押了一个多月,嫁,是共产党高官太太,不嫁,是国民党特务。要么跑,要么死,绝不屈服!她们的坚强,气质,修养,知识和美貌赢得的是看守士兵的尊重和敬仰。终于她们在看守意识疏忽打盹时成功的逃了出去,等士兵发现时,虽然跑的不远,但她们已藏好。这些士兵可能也不诚心想抓她们回去,毕竟是为他们的首长,并没有小兵的任何好处,听他们喊“好了,回去吧,都跑远了, 追不着了”。美女们心里十分清楚这些士兵同情她们,这是放他们一马。 母亲逃往国民党统治区,沿着铁路线,马车加步行,长途跋涉经哈尔滨逃到吉林时被国民党当成女共党而被捕,差点被错杀。经查实 及国民党高官的担保,确认并非“共谍”后,由国民党派车送母亲去的长春与父亲团聚。母亲与父亲在长春举行了盛大的西式婚礼,国民党东北接收大员马明德是证婚人(后被共产党枪毙,也是父母在文革时的其中之一大罪证)。出席婚礼的有长春各界名人,政府要人,国民党的高级军官 及铁路的官员们, 也是当日报纸的一大新闻。铁路的科室人员全部放假一天。
兵临城下,长春围困,母亲与家人逃出城在红旗街被困数日,命大,没饿死。松卡子后,徒步经公主岭,跑的快的很多人吃了豆包黏糕而撑死,母亲到那里时就只提供稀饭了,幸运吧!到四平后,坐马车去沈阳。因母亲在别家饭店而不是所住的旅店用的早餐,因而得罪了旅店老板而没能坐上第一班马车。谁料到,前行的马车过山岭时翻车,死伤多人,后面的马车吸取了经验,过岭时全部下车步行,顺利到沈阳,登上国民党安排的飞机直飞北平。母亲命大吧!
到了北平后不久,解放全中国的势力不可阻挡,国民党要带走一些技术人员去台湾,父亲是其中之一,母亲只好再次收拾行装,预逃往台湾的时候,北平,和平解放了!
镜头三:大卡车搬家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一接收铁道部就把父亲派到十大区之一的东北区。母亲又回到了零公里起点的老家齐齐哈尔。随着铁路沿线修复的流动性工作性质,不知是巧合还是老天和母亲开了个大玩笑,父亲的工作变动与母亲逃跑的路线几乎完全吻合!不同的是这回有火车和吉普车代替马车和步行,每修好一段铁路就迁移到下一段, 每隔一两年,有时不到一年就搬次家。母亲从齐齐哈尔- 哈尔滨 - 长春 - 沈阳 - 锦州,一路搬家过来,还没等到入关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母被游街,批斗,又一次搬家到农村,监督改造... ... 直至家破父亡。
镜头四:母亲挥笔做画
文革结束了,父亲平反,母亲经历了大半辈子的奔波,又一次搬家回了城里。
母亲终于在晚年定居了!定居在他乡 - 锦州。
安定的生活有儿女陪伴,有好邻 好友解闷,还有好多的书阅读,画画,写大字,悠哉悠哉。更值得欣慰的是,母亲不仅享受了天伦之乐,还享受到第四代美丽小天使 - 重孙女的每日献歌献舞!这是不是老天对母亲的偏爱呢?
正是:前半世风雨人生,后半生夕阳无限好!
叫一声母亲,这世界上最尊重的称呼,
喊一声 --- 妈!这世界上最亲的人!
有妈才有家,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无论三岁,还是八十岁,都一样的是妈的宝!
妈,来世还做您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