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属性

  蒙古族生活在我国辽阔的北方大草原,是一个历史悠久、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久负盛名的蒙族舞蹈背后蕴含着蒙古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经过了广场民间舞 ———课堂民间舞———舞台创作民间舞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一代又一代舞蹈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提取、研究、创作才最终登上了大雅的舞台。“学院派”的民族 民间舞也成为了专业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蒙族舞蹈中的基本体态、动律特点、步伐以及风格性表演组合的提取都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情感、观念、信 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念以及蒙古人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本文试从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入手,分析蒙族舞蹈蕴含的历史文化背 景。

  一、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体态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舞蹈体态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和构成单位。体态包括了“形”与“态”,是身段、线条等人体静立时的外观形 态,也是人体所展现出的一种运动中的“姿态”。体态训练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族舞( 女子) 的基本体态是: 后点步位,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立腰、拔背、敞胸,造型动作典型,在动作流动中也不失这一基本特点; 目光远视,气息下沉,稳重、端庄、含蓄、柔中带刚; 在基本体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配合手位、步伐、动律以及呼吸的应用,步伐上讲究躺和拖,上身要交错平扭、划圆,逐步进入肩、臂等各个部位的训练。蒙族舞的动 作风格特征体现出蒙古族人民柔中带刚、细腻从容的一面。

  二、体态与游牧的生活方式

  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生活方式的一种特殊的象征,舞蹈独特的魅力在于通过肢体表达来搭建一个虚拟的空间,揭示出真实生活的内涵,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 因此民间舞蹈是各个民族生活的艺术写照。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都与大草原有密切的联系,游牧的生产方式决定了马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蒙古族素有“马背 上的民族”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劳动、行军作战中几乎都有马的踪影,因此在蒙族舞蹈中有“马步”这样特殊的步伐,许多舞蹈的动作都是模仿骑马时的姿态而形 成,有轻骑马步、轻跑马步、奔驰马步、刨吸马步等各种具体的神态。这些舞蹈元素的提取都来自于牧民们与马朝夕相处时的观察与模仿。蒙族舞蹈上半身的“碎抖 肩”、“硬肩”、“软肩”、“饶肩”、“笑肩”等动肩的语汇都源于丰富的马步。蒙古族居住的北方草原气候比较严寒,多半的时间是在蒙古包中生活,或者是在 马背上度过,因此牧民们的上半身比下半身活动频繁,在舞蹈中体现为上肢动作比较灵活,下肢变化比较少,而且具有上身放松、下盘比较稳的特点。为模仿马的神 态,在舞蹈体态中突出前胸宽而厚,强调昂头竖耳,目光也随着草原的视野远望,借马的形象象征蒙古人的精神力量,这样的体态渗透到蒙族舞蹈的其他形式中,体 现出蒙族舞蹈总体上粗犷、豪放、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三、体态与蒙古族的民俗

  远古时代,人类对整个世界都是无知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他们无法解释的谜团,人类在不停地探索着,现有的理论总是无法解释现象,因此人们开始相信神灵的 存在,开始在虚幻的世界寻找解释,宗教观念慢慢地滋生,舞蹈成为了原始宗教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结婚、丧 葬、节庆等仪式上都会以舞助兴。在古代部落中,蒙古人每次出师征战前都要举行盛大的战前仪式,在最高军事统帅的带领下,围绕高大的萨满树跳集体舞; 每次狩猎前后,大家都要围着篝火跳狩猎舞蹈; 人生病的时候,会跳一种“安代舞”以驱除病魔; 在餐桌上随手拿起筷子和盅碗会跳起“筷子舞”和“盅碗舞”助兴……就这样萨满舞、狩猎舞、安代舞、筷子舞和盅碗舞等民间舞蹈形式形成了。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慢慢地不再相信鬼神,但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信仰崇拜,民间舞蹈被保留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了节日庆典上一道丰盛的大餐。每一次的翩翩起舞都把蒙族 人民的智慧与喜悦、明朗与新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舞蹈时配合上欢快的音乐,给人以热情奔放、情绪激昂的美感,体现在蒙古舞的基本体态方面更多的是一种神 态,是人们内心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表达。基本体态的目光中渗透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与状态,安详、端庄、沉着冷静又不失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纯 朴热情、彪悍勇敢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向往。

  四、体态与民族性格

  所谓的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共同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我们平时所说的民族 性格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整个群体在基本人格类型、民族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共性特点。比如说,我们在提到山东人的性格特点时会联想到豪爽, 在提到维吾尔族的性格特点时会联想到热情,等等。每个民族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都深深地烙上了该民族特有的历史印迹。蒙古族的基本性格可以概括为: 崇尚自然、自由奔放、英雄崇拜、深沉坚韧。以游牧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迄今为止最环保的一种自然生产方式,蒙族人民对苍天的那份敬仰与情感是生活在草原以外 的人无法感受到的; 特殊的生存环境无形地塑造了草原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在舞蹈中体现为奔放美; 蒙古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草原文化孕育了英雄文化,在舞蹈中体现为力量美; 在风沙烈日、冰雪干旱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草原民族练就了强壮彪悍的体魄,养成了深沉坚韧的性格,在经历了无数的战争之后,蒙古族成为了一个善战的民族, 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因此,在蒙族舞蹈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自由、奔放、力量美,以及蒙古人特有的故乡情怀。例如在作品《狼图腾》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老 狼对小狼的一种母爱,更是借狼说人,体现了蒙族人身上具有的狼性,他们同生死共命运,积极阳光地生活着。蒙古族女子舞蹈中多体现出端庄大方、含蓄典雅的神 态。例如在作品《蒙古人》中,蒙古族刚毅粗犷、豪情倔强的民族性格用舞者身体动态语言诠释得淋漓尽致。

  总之,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精彩展现在于对该民族舞蹈风格与审美特征的把握,风格的把握主要靠动律体态来体现,动律体态中元素的提取就成为了关键。舞蹈元 素来源于生活,是历史文化的结晶,蒙古族舞蹈是蒙古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的产物,它与蒙古族宗教、民俗民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是蒙古族民族性格 艺术化的诠释。在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去学习、创作和发展蒙古族舞蹈,才会走得更远。

明海蓝天 发表评论于
我在内蒙长大,受草原歌声影响很大,但可惜不会蒙古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