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青花瓷上的“伏虎降龙罗汉”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清顺治青花瓷上的“伏虎降龙罗汉”故事

图1 顺治降龙罗汉

清顺治青花瓷上的“伏虎降龙罗汉”故事

图2 顺治伏虎罗汉

罗 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意思是:阿罗汉福慧俱足,是众生之“福田”,供养阿罗汉可以修福、修慧、断烦恼。“杀贼”,“贼”指 烦恼,阿罗汉断除烦恼,故云“杀贼”。“无生”就是不生不灭,出了三界六道轮回。罗汉,是按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圣者。十八罗汉均 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或与中国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图1为顺治年降龙罗汉,是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图2是顺治年的青花盘,画着一只老虎坐在那里听三位出家人说法,这就是“伏虎罗汉”的故事。

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而吼叫,伏虎尊者就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听他讲经说法,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青 花瓷上的画意常和帝王的性格爱好有关,顺治年就是个典型。顺治帝笃信佛教,曾有过放弃帝位出家为僧的念头,但据《顺治皇帝御制董后行状》、《清实录》、 《清史稿》等史籍记载,顺治皇帝虽曾有意为僧,但却出家未遂。只留下他写的一首《顺治皇帝出家偈》,广为流传,开头两节是这样写的: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 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皇帝都信佛、敬佛,甚至想出家为僧,全国的舆论思想肯定是以佛教教义为主导,顺治青花瓷绘上经常出现佛教故事和佛教纹饰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转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