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阳光灿烂的文革岁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姜文拍过一部“鬼子来了”被禁演了,因为里面竟有日本占领军和村民联欢的场景;韩国有一作者描写慰安妇与日军成为生死与共的战友也被韩国愤青暴打。但历史的真实色彩往往是混合的,不能用一种颜料来描绘。关于文革,我碰巧亲身经历过最后的几年(72年起有记忆了),也借此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下自己的文革记忆吧。

那时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没有今天中国小学生不输起跑线那种只争朝夕,可以用阳光灿烂的日子来描绘。政治是一种怪异的民主制:毛和政治局一级的人除非倒台否则是绝对不能碰的,但以下任何一级官员都可能被来自任何人的大纸报所攻击,也可以视为被民意监督。我父亲是厂长,有次用公车载了一车废煤碴到家铺地,被大纸报揭发,检讨赔钱;街道主任自家买了个电视机,被揭发被迫交公让大家看.....马路上到处能看到揭发大到省委书记小到澡堂主任的大字报,内容大到贪污小到与异性关系不正常。基层官员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贪污应该是不可能的。工人的造反精神很强,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盯着别人而不是工作,劳动效率很低。生活水平与今天相比很低,但贫富差距不大,大家都信自己生活在甜水里,心理幸福指数似乎比今天高。当然当时我年龄很小,对社会生活涉入不深,经历也只是南方城市一角的生活,难免以偏概全,但至少不是那么水深火热。

毛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一度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又被批得体无完肤。出国后发现这差不多是政治常识,资本主义政治和共产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早有类似理论。一个政权坐久了就会腐败,出现官僚主义,利益集团.....,就需要重新洗牌,和平的是选举,暴力的是革命,概莫能外。文革有某种必然性,但惨烈的教训没有引导至民主和选举,而是引导至用朱元璋的锦衣卫方法来达成吐故纳新是一种历史性遗憾。而文革的正面遗产,如我所经历过那种文革式民主被彻底抛弃了是另一种遗憾。历史的记忆是多方位的,而只有对它们进行总结而思考,才能不重蹈覆则,奔向光明的未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