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彼得案一陪审员近日向媒体透露,他的父亲曾同样因枪支走火获罪,入狱服刑逾7年。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法律界人士关注: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与梁案密切相关的人为何能够通过审前筛选,成为12名陪审团成员之一?该陪审员家属罪史曝光又将对梁彼得案产生怎样的影响?华裔资深律师莫虎26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访,表示此事将成为推翻陪审团有罪裁决的又一个理由,为梁案重审加码。
《每日新闻》(Daily News)26日报道称,多名陪审员对布碌仑地区检察官汤普森(Ken Thompson)建议轻判梁彼得感到不满,其中一名62岁的白人男性陪审员表示警员犯错应当和普通人判一样的罪、服一样的刑,不然起诉梁彼得就没有意义。
该陪审员还在采访中透露,他的父亲当年同样也曾因枪支走火意外射中朋友,结果为此在监狱服刑7年有余。
陪审员的短短一句话在报道中并不醒目,但看在专业人士眼中却大大有问题,一些法律界人士迅速指出,按照常理,像该陪审员一样家属曾经和被告有相似控罪的人几乎必然会在审前筛选陪审团的时候被排除,这个人竟然能够通过排查,成为梁案十二名陪审员之一,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华裔资深律师莫虎26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访,对该陪审员问题进行详细解读。
莫虎表示,每一名参与审前筛选的准陪审员都必须接受法官、检方律师和被告辩护律师三方的共同盘问,问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经历、罪史、是否受到媒体影响等等,同时也将被问及家庭背景,如是否曾有家属被逮捕、判刑、入狱,或者成为罪案受害者等等。审前筛选的目的就在于排除掉可能因个人因素而对案情产生偏见的候选人,就梁彼得案而言,这样一个父亲曾经意外走火伤人并坐牢的陪审员根本就不应该通过审前筛选。
莫虎指出,该陪审员通过筛选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审前筛选时盘问得不够细致,没有刨根问底弄清他的家庭背景,导致关键信息没能暴露出来;另一种是这个人在接受盘问时撒谎,为了某种目的否认家属有走火伤人罪史,欺骗法庭。
莫虎进一步指出,如果是因盘问不细导致此人混入陪审团,梁彼得当时的辩护律师罗百能(Robert Brown)和柯诗慈(Rae Koshetz)难辞其咎,甚至失职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如若属实,此事或将成为他们在梁案中犯的第二个重大错误。
但对这样严重的刑事案件来说,盘问家庭背景才是常规,而且不但辩方需要严密审问,检方和法官陈丹尼(Danny Chun)也同样不会松懈,法官还会在筛选时询问比较概括的问题,例如“是否有任何家庭成员与案件有关”等等。因此,基本上不太存在盘问不细导致此人回避上报家庭背景的可能性。
而如该陪审员在审前筛选时撒谎,掩饰其父犯罪历史,从而得到加入陪审团的机会,他将被控以撒谎罪,因为每一名陪审员候选人接受盘问前都必须举手宣誓诚实。一旦证实此人确系欺骗法庭,对梁彼得案接下来的进展将是大利好。
莫虎指出,目前梁彼得律师团应当迅速行动,调看审前筛选陪审团时的法庭记录,首先搞清楚到底有没有问到这个人的家庭背景问题,一旦确定此人说谎,还可以向法官陈丹尼提出补充动议(supplement motion),要求就此事举行听证(hearing),传召该陪审员上庭,并申请让法庭准予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与此同时,梁彼得一方还可以聘请私家侦探联系其他陪审员,调查此人是否在陪审团讨论案情时表露过自己的偏见。
莫虎表示,他已经查阅了梁彼得律师团向法庭递交的20页动议文书和地区检察官汤普森的轻判量刑建议,从目前的情况看,梁案在中级上诉法庭的重审机会很大,该陪审员的家庭背景问题也为重审加码,成为推翻有罪裁决的又一个理由。
转载自纽约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