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关心两会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做过一个小调查:你真的关心两会吗?收到50多个朋友的回复。做这个调查不是没有考虑的,我是真想知道大家对于两会的关切程度。因为我发现,两会期间,话题很多,看起来相当热闹,但很多关于两会的评论文章的阅读数却不怎么高,尽管有些文章的质量都还不错。

今年两会,从一开始就展示了它低调和平实的风格。在没有那些无厘头式的提案和建言、没有那么多明星花边之后,两会还能吸引大家的关注吗?我在朋友圈的小调结果是:大部分人还是会关注的,明确说不关注的,很少。

老实说,这个结果还是让我有点小吃惊的。毕竟两会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对于习惯在微信上东游西荡的读者而言,让他们把注意力持续放在两会上,是有点困难的。有些参与调查的朋友给我留言:仅仅说“关注”没法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情,应该有一个选项叫做“特别关注”。不用怀疑,我的朋友圈真的不缺“两会迷”。每年的两会,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政治生活,现在别说我们自己,就连老外也在热议。当然,大多数人关注两会并不是全程无断点,而是选取跟自己密切相关、或最感兴趣的部分关注。

但是,既然大家热情都蛮高的,为什么相关文章的阅读数都不高呢?有人告诉我说,可能都有点叶公好龙吧,嘴里说关注的,其实未必真会关注。真是这样吗?我有点迷惑。

我不是在埋怨什么,这是我的个人体验,或许并不准确。再说,对于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大会而言,注意力分散也未必就是坏事。它或许只是表明,在今天的中国,没有什么矛盾足够极端到盖过其他矛盾,以至于吸引了大多数人的关注。相反,如果有什么事情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甚至远远超过其他领域,而它又不是花边、八卦,那很可能意味着:这个事情中的矛盾比较大或比较尖锐。

昨天,两高分别做了工作报告,我一直在跟踪关注。有一家网站邀请到了最高法的发言人孙军工,针对最高法的工作报告做出实时解读。短短不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内,竟然汇聚了高达1100万的读者点击进入“直播间”查看、收听。这应该是非常高的关注度了,说明大家的热情相当高。我不知道人们都在真正关注些什么,但是从各种媒体推出的标题和解读来看,有一些老话题,比如,反腐败、贪官量刑;再比如,去年第一次实施的特赦,以及冤假错案的纠正等,还是比较受关注的。这些事情,因为原本就是热点IP,基本都是自带供暖设备的,走到哪里就热到哪里。

但是,除了这些热闹的东西外,还有些值得关注的点,没人说出来,可能会被人们轻易忽略掉。比如,在报告的开篇,列出的那组数据就特别值得关注,但却很少有人重视。

这组数据显示的是:2015年,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所受理和审结的案件的总量,以及与去年相比的上升比例。初看这些数据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如果有兴趣去搜索2014年相对2013年的上升比例,以及2013年相对2012年的上升比例,就会发现,2015年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案子的上升比例堪称“高的出奇”。可以说,2015年,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案子,出现了暴增的现象。为什么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案子会突然暴增?这可以解释为人们的法治意识突然增强,但换个姿势也可以说,是因为这个社会的矛盾、利益纷争突然加剧。不过,这些常规的解释路径,可以解释案子数量上升,却显然无法解释为何上升比例会突然那么大。

最高法的报告已经说到了这个问题,不过没人关注,估计也真没多少人在意。受理和审结的案子突然上升那么多,其实与去年一项非常重要的司法改革脱离不了干系,这就是2015年5月开始实施的立案登记制。我注意到,在这次的报告里,这项改革被列在“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况”中的第一项。这项新机制代替了原来的立案审查制,改革的意义,简单的来说,就是让打官司更容易被立案,从源头上解决了“立案难”的老大难问题。这应该是去年案件上升比例暴增的机制源头。别小看这项改革,如果延伸下它的意义,就是为诸多矛盾的解决,打开了法治通道。否则,很多矛盾和利益纠纷会被人为地憋着,谁也无法预料它们会以什么方式爆发出来。

除了立案登记制外,这次最高法的报告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关注,而且都值得长篇大论一番。从顺利立案,到保证案子排除人情干扰、得到公正审理,再到保证最后的判决被有效执行,国家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改革措施。关注两会、关注司法改革的人可能不少,但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关注,就不得而知了。有些东西,可能未必是什么老热点,但如果不想人云亦云,如果不是为了看热闹,就只有仔细阅读报告,琢磨其中意涵,才能发现深意。

两会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的老百姓只能选取其中一两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所以注意力会被分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两会期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会准备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有些东西注定雷同,也很容易造成话语泡沫。所以,虽然两会的花边减少了,人们关注的意愿也很强,但没有点耐心,好像也只能跟着看个热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