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该讲莲花洞故事,还是照例简单叙述一下剧情:
平顶山(不是河南那个)莲花洞里住着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们有五件法宝: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幌金绳、七星剑、芭蕉扇。银角大王假变受伤道士,用大山把孙悟空压住,把唐僧摄到洞里,又叫两个小妖拿着葫芦和净瓶来吸孙悟空。孙悟空变化了一个老道士,用毫毛假变了一个葫芦,骗两个小妖说能装天。把葫芦、净瓶骗到手。经几次辗转,终于把金角、银角都吸到葫芦和净瓶里,剿灭了妖精。上路后,忽然太上老君下降,说金角银角是他的二位童子。葫芦是他盛丹的,净瓶是他盛水的,宝剑是他炼魔的,扇子是他搧火的,绳子是他一根勒袍的带。讨还了五件宝物,随即带二童子上天。
这一回之前,妖怪们的本领无非是靠硬打(黑熊怪)、法术(黄风怪)、幻化(白骨精),这次又多了第四个因素:法宝。今天就扒一扒法宝这件事。
法宝得和主人搭
其实要说法宝,《封神演义》里的法宝比《西游记》多得多。但是不得不承认,《封神》里的法宝,太杂太乱,互相的关系又不明显,所以就知名度来说,实在不如《西游记》的法宝给我们的印象深刻。
比如说,猴子喜欢玩树枝、玩棍子,就给他配个金箍棒。猪八戒蠢不拉唧的,就给他配个钉耙。青牛精是从太上老君那来的,使金刚圈当然再合适不过。赛太岁本来是犼精,正好脖子下面有金铃铛。通天河的鱼精从观音那逃走的时候,顺走了两根花骨朵(随意攀折花木,罚款),变成了双锤。这就叫涉笔成趣,是《西游记》的高明之处,比毫没来由的乱牵扯强得多。如果改一改,猪八戒使剑,孙悟空使双锤,那就不搭了。
所以配法宝和自己买东西一样,是门学问。其实人也一样。像贫道给我的IPAD配个套,超市小姑娘拿了一堆花花绿绿的,最后还是挑了一个纯黑皮面的。就是这个道理。
法宝不能随意换
法宝一般来说,是属于唯一的主人的,忌讳随便换。这和戏台上“宁穿破,不穿错”是一样的。
比如《封神演义》写火灵圣母这样一段,就犯了好几个忌讳:
火灵圣母的看家本事,是她的金霞冠,能现出十五六丈金光,她看得见别人,别人看不见她。然后招动火龙兵,一齐放火。她仗此胜了几阵后,来战姜子牙,取出一个混元锤,望子牙背上打来;正中子牙后心,翻斗跌下四不象去了。姜子牙正在危急,广成子跑来救驾。火灵圣母又放金光,谁知广成子穿着扫霞衣,把金光一扫而光,然后用番天印打死了火灵圣母。
火灵圣母本来是善用火的,她不用本身的火元素,居然改用暗器,发了一个“混元锤”,这就有些奇怪了。假如这个“混元锤”是火灵圣母自带的,倒也不妨。但要知道这个混元锤,本来是万仙阵里第三号人物乌云仙的。
这锤厉害的很,先打赤精子,后打广成子,都是完爆,最后把广成子赶得走投无路,什么时候跑到火灵圣母手里来了?就算是她借的也不对呀。火灵圣母打倒姜子牙后,立即遇到的就是广成子。混元锤这么厉害,是可以打倒广成子的,火灵圣母为啥见了广成子反倒不放?广成子用番天印打死了火灵圣母。缴获了金霞冠(看来法宝并非主人一死就消失啊),但为啥不说同时收了混元锤?广成子离开战场,混元锤就丢在原地了么?到底混元锤是一个还是两个还是同名异物?是一件法宝还是一类法宝?书里都没说,这就是不周密的地方,所以换法宝会带来混乱。
法宝不能随意继承
法宝换主人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前任主人失败后,后任主人继承。这个忌讳虽然不那么强,比如电脑游戏里是可以继承的,又比如关公可以继承吕布的赤兔马,但继承多了也不合适。比如《封神演义》里的杨任,他的法宝是飞电枪、神火扇、云霞兽。但他被袁洪打死之后,这几件法宝都哪里去了?书里都没说,尤其是那扇子,一扇就冒火,看起来很好用的样子。
当然,孙悟空抢了大禹的定海神铁,杨过捡到了独孤求败的玄铁重剑,这个就不算换主人。因为大禹和独孤大侠都没有真正出现过。
所以金角银角这一回,孙悟空灭了金角银角,独得五件法宝,就一定要安排太上老君出来,blabla说一通道理,什么这是菩萨考验你们诚心啊。毋宁说这都是作者编出来的一个理由。其实作者不编,太上老君岂能自己冒出来?没那么多隐情,太上老君此行就是来收法宝的!
我们且看这一回的最后一场,当听到狐阿七大王来报复的时候:
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这宝贝都拿来与我。”大圣将葫芦、净瓶系在腰间,金绳笼于袖内,芭蕉扇插在肩后,双手轮着铁棒,教沙僧保守师父,稳坐洞中;着八戒执钉钯,同出洞外迎敌。
这真是“开外挂”的既视感啊!原著一百回看下来,贫道想没有比这一段再爽的了!缴获的道具,除了七星剑没有外,全都装备上了!从第一句话看,孙悟空也在意这些宝贝的。
然而好景不长,能让猴子把这几样宝贝一路带到西天么?那还得了!这得设计多少节外生枝的剧情?考虑到多少克制这些法宝的因素,才能让猴子不至于这样开外挂,碰到危机又不至于忘了用?所以太上老君冒出来是必然的。他出来的目的,就是使孙悟空无法把法宝据为己有。有朋友据此推测菩萨或天宫的用意,那未免求之过深了。因为太上老君这个什么考验诚心的理由,听起来十分的不靠谱。此前此后,再也没有类似的情节与之照应。
法宝是神魔小说必备的梗,不写才叫傻。但《西游记》比其他小说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都基本妥善地处理了这些法宝的来源和归宿。我们看基本上,有法宝的妖精,一般都有后台。后台来了,自然就会把妖精连同法宝收走。在火焰山,没有后台的罗刹女是这样说的:
行者道:“那罗刹,你不走路,还立在此等甚?”罗刹跪道:“万望大圣垂慈,将扇子还了我罢。”八戒喝道:“泼贱人,不知高低!饶了你的性命,就勾了,还要讨甚么扇子,我们拿过山去,不会卖钱买点心吃?费了这许多精神力气,又肯与你?雨濛濛的,还不回去哩!”
然后行者问清楚永断火根之法,望山头连搧四十九扇,才还扇子。那罗刹接了扇子,念个咒语,捏做个杏叶儿,噙在口里,拜谢了众圣,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
这一段,是原著的一个特例。罗刹女没有后台,但还是安排了强力法宝芭蕉扇的下落。就可以见到作者心思之周密了。假如孙悟空带着这扇子上西天,路上碰上妖怪就来一扇子,岂不又是开外挂?这就是高明。
同样是写扇子。《封神演义》里杨任死后,他的五火扇就没了着落。是丢失了,还是周军捡回去了?还是主人一死它就消失了?
法宝继承的案例,也不是没有,比如《封神演义》里的定海珠。这24颗定海珠,本来是赵公明的。谁知道被叫两个萧升和曹宝的无名晚辈放了“落宝金钱”,凡是宝物就能打落,抢去了。这么厉害的定海珠,居然怕落宝金钱,固然可怪。更可怪的是阐教的准boss人物燃灯道人把它要了去了。然后拿着它大杀截教门人。这已经是很不堪的事。但是也不对啊。萧升先被赵公明用鞭打死,那金钱呢?难道被曹宝收了?这位曹宝在破截教的红水阵的时候,死在里面。“只剩道服丝绦在,四肢皮肉化为津”,道服丝绦都在,落宝金钱难道就不在了?截教何不将此金钱缴获,重新来收定海珠?若说落宝金钱萧升一死就无人会用,何以定海珠燃灯抢去后一直在用?所以法宝一旦发生继承,总要出些问题,或者付些代价。这时如果没有大手笔,是编不圆的。
法宝功能要明确
法宝的功能一定要明确,不明确就比较麻烦。比如葫芦和净瓶,有限定,第一是只能装1000个人。虽然未必装得满,但毕竟是限定。第二是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这也是限定。有了这样两个限定,其实就相当于给法宝划分了等级、定了位,玩起来才有趣味。比如孙悟空就是改名者行孙,一样被装进去。这就是没理解游戏规则而失败的好玩之处。
这里不妨和《封神演义》比较读一读。
《封神演义》里,也写过几个吸人的瓶子, 比如慈航道人的清净琉璃瓶,是用来破风吼阵的,其实和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一样的功能,但是少了个限定,给人的印象就不深。
慈航将清净琉璃瓶祭於空中,命黄巾力士:“将瓶底朝天,瓶口朝地。”只见瓶中一道黑气,一声响,将董全吸在瓶中去了。 慈航命力士将瓶口转上,带出风吼阵来,只见闻太师坐在黑麒麟上,专听阵中消息,只见慈航道人出来对闻太师曰:“风吼阵已被吾破矣!”命黄巾力士将瓶倾下来,只见:丝绦道服麻鞋在,全身皮肉化成脓。
理论上来说,这清净琉璃瓶除了用起来有些麻烦外,功能上比金角大王的瓶子厉害多了。不需要人答应一声就吸人。但是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呢?就是因为少了限定,需要读者去脑补它有效的条件。导致这个也厉害,那个也厉害,一首曲子全都是强音,结果所有的音符都淹没在一片嘈杂中。
作为备胎的羊脂玉净瓶
其实莲花洞这一回,也有一些问题,就是金角大王的那个“羊脂玉净瓶”。
金角银角拥有五件法宝,这在整部《西游记》里可算是法宝最多的妖怪。但他们这五件宝,其实细分起来是有缺陷的:七星剑就是一件兵器,从来没见产生什么额外的效果。玉净瓶和葫芦的效果一模一样,等于是个陪衬。真正体现了主人特色的,金角是芭蕉扇,银角是葫芦,九尾狐是捆仙绳。其实还是一对一的关系。所以他们哥俩注定了不能一起上阵。因为只有一把七星剑。哥俩白占了平顶山这么久,居然只能轮着使一件兵器,天下有这么穷的妖怪么?
所以书里银角大王第一次出战,是带了七星剑和葫芦的;第二次特意没带七星剑,只拿了一个葫芦(当然他以为是真的)就出来了。如果带了七星剑,势必会被猴子收去,金角再出场就没那一段武打戏了!
所以我们看书里写金角大王的装扮,并不是穿一身金色衣服,而是比着芭蕉扇给他设计的:
红旗招展,跳出门来。却怎生打扮:头上盔缨光焰焰,腰间带束彩霞鲜。身穿铠甲龙鳞砌,上罩红袍烈火然。圆眼睛开光掣电,钢须飘起乱飞烟。
羊脂玉净瓶天生就是个备胎!为什么有了紫金红葫芦,又出来一个羊脂玉净瓶?
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任何法宝,都是作者编出来的。他编这样一个宝贝,一定有他的目的。所以,且看看这净瓶从头到尾起过什么作用,就知道为什么会多出一个净瓶了。
这里面最精彩的一场戏,莫过于孙悟空变老道士,和精细鬼伶俐虫换宝贝。这篇故事里有各种借用的痕迹,唯独这一段故事一点没有。所以这段故事最可能是这位写手原创的。他设计一个装天的葫芦来换装人的葫芦。若小妖只有一个装人的葫芦,那情节就不合理了。必须两件换一件,所以原著里说:
伶俐虫道:“哥阿,装天的宝贝,与他换了罢。”精细鬼道:“他装天的,怎肯与我装人的相换?“伶俐虫道:“若不肯阿,贴他这个净瓶也罢。”行者心中暗喜道:“葫芦换葫芦,余外贴净瓶:一件换两件,其实甚相应!”即上前扯住那伶俐虫道:“装天可换么?”那怪道:“但装天就换;不换,我是你的儿子!”
这个净瓶的出现本来就是为了情节发展的。如果没有净瓶,葫芦换葫芦,就不足以打动小妖了。
所以孙悟空把银角大王装进葫芦,上门来挑战,作者自己就借着金角大王的嘴把净瓶开除了:
金角叫:“小的们,查一查还有几件宝贝。”管家的小妖道:“洞中还有七星剑、芭蕉扇与净瓶。”老魔道:“那瓶子不中用。原是叫人,人应了就装得,转把个口诀儿教了那孙行者,倒把自家兄弟装去了。不用他,放在家里。快将剑与扇子拿来。”
当然,净瓶最后还用了一次,就是把金角吸了进来。但我们并不能说整场戏净瓶就是为了吸最后一下出现的。这也未免太浪费了。所以,通观整个故事,净瓶就是用来当做添头,换了一次假葫芦而已。也就是说,净瓶的出现是为了装天故事服务的。
“先天宝”和“后天宝”
首先说明这两个名词是贫道自己定义着玩的,和通常所说的先天宝和后天宝不一样。贫道意思是说:编故事的人的脑子,和我们的脑子也没啥不一样的。他一个时间内只能想一件事情。所以,必然是有时候是根据不错的宝物编一个情节;有时候是根据不错的情节编一个宝物。
根据宝物编情节的,比如《封神演义》里陆压的飞刀葫芦。这就是一个好宝物。葫芦里冒出一件东西,长七寸,有眉有目,目射白光,使人陷入昏迷。陆压打一躬:“请宝贝转身。”将人斩首。此前的各种神魔故事中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书里根据这个宝物设计了很多情节,比如破烈焰阵,斩余元,斩袁洪,斩妲己。其实这些情节也属平常。换一个人,换一个斩法,也未尝不可。又如混元金斗,这也是一件厉害法宝,它有自己的逻辑:在明代,婴儿初生是要先落在净桶里的。所以任何金仙,都抗不过混元金斗。当然,混元金斗又成了后面阐教截教为敌的一个契机,这就是宝物和情节都照应到了。
根据情节编宝物的,就比如文章开始的时候提到的广成子大战火灵圣母。火灵圣母的看家本事是用金霞冠放出金光,使人看不见她。谁知广成子穿了一件“扫霞衣”,把金光扫空,才用番天印打死了火灵圣母。这个梗就太硬了。因为这件“扫霞衣”好像是就是为了胜火灵圣母这一场才专门赶做的一样。前面也没出来过,后面也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说广成子破十绝阵金光圣母的时候,穿过一件“八卦紫绶衣”,然而这件衣服却是赤精子的,怎么又到了广成子身上?难道是临时借的?它的作用是金光不能透身,并非扫除金光。
《封神演义》里还有位龙吉公主,她可谓法宝众多,比如:
话说罗宣正烧西岐,来了龙吉公主,将雾露乾坤网撒开,往西岐火内一罩。雾露者,乃是真水,即时将万只火鸦,尽行收去。罗宣大怒,将五龙轮劈面打来。公主忙取四海瓶,拿在手中,对着五龙轮,只见一轮竟打入瓶去了。火龙进入海内,焉能济事?罗宣大叫一声,把万里起云烟射来;公主又将四海瓶收去了,将二龙剑望空中一丢,将敌手斩于火内。
除了四海瓶、雾露乾坤网、二龙剑,这位公主又有什么鸾飞宝剑、白光剑、捆龙索、神鲸……算是《封神》里法宝大户。鸾飞宝剑砍过孔宣,白光剑砍过万仙阵的许多人。然而这四海瓶、拥有“真水”的雾露乾坤网,竟然碰上火元素的火灵圣母不知为何忘记了用?难道这些法宝都是一次性的?所以毋宁说,这些宝物就是随着故事发展,临时捏出来的。连作者都忘了龙吉公主还有这么多宝物!就像贫道每次去医院都想不起带病历本,就得花五毛钱买一个,久而久之,家里堆了一堆病历本。龙吉公主的这些宝物,一会冒出来一个,就像是花五毛钱买来的,就显得贱了。
比如龙吉公主的“神鲸”,和洪锦的“鲸龙”一样,是类似充气大黄鸭的一个东东:
洪锦被龙吉公主打败,逃到北海,自思曰:“幸吾有此宝在身,不然忘了?”忙取一物往海一丢,那东西见水重生,据海翻波而来。此物名曰“鲸龙”。洪锦只跨鲸龙,奔入海内而去。龙吉公主赶至北海,笑曰:“幸吾离瑶池,带得此宝而来。”忙向锦囊中取出一物,也往海一丢,见水复现原身,滑喇喇分开水势,如泰山一般。此宝名为“神鲸”。原是浮於海面,公主站在上面,仗剑赶来。
不得不说,这一段的情节还是值得称道的,这就是传统的女降男的情节。如扈三娘降王矮虎,樊梨花降薛丁山。但是作者水平实在不够。他为了这个传统情节,不得不编出好多法宝来搞相克。洪锦擅长的法术是“旗门遁”,和海洋并无关系,何以忽然冒出来一个“鲸龙”?先是“鲸龙”,后是“神鲸”。颠来倒去,估计实在是没有什么词可编了。这就是情节推不下去的时候,只好现编个法宝来推动。这已经是很不高明的写法。但是编出这么多宝物,总得有个收场啊!龙吉公主是死在万仙阵里了,但她死后这十来件法宝呢?包括她把洪锦擒回来,那两只大黄鸭呢?还在海里漂着?这就叫没法收口。
所以莲花洞故事也应该是这样:作者头脑里先有了一个装天的葫芦换装人葫芦的好玩情节,然后根据这个情节出发去配用的宝物。而不是反过来,先配好一堆宝物,再根据宝物去找情节。我们看书的时候是顺着看的,但编书的时候一定是反着编的。
最后贫道想说:金角、银角这几件法宝,总的来说编得还是相当高明的。尤其是太上老君道出了来源:葫芦盛丹的,净瓶盛水的,扇子是扇火的,宝剑是炼魔的,幌金绳是腰带。一方面,这几个法宝都不生硬,是从平时常用的东西化来的。另一方面,也正好透露了各种小说戏曲中法宝的真实背景:无论多神奇的东东,大不过都是些从葫芦、瓶子、雨伞、珠子、锤子、带子这些居家日用的东西编出来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