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言无忌:“中国男人的家庭困境”之猫见

喜欢逍遥自在的码字,兴趣广泛,常常有感而发,并不拘泥于什么主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中国大妈从广场舞开始,走向世界狂买黄金,扫荡全球奢侈品市场,名扬全球。网上有人在问,中国大爷哪里去了?令本猫也是感慨不已。仔细观察一下现在的中国社会,成家的男人们在家庭生活里面普遍处在一个很令人困惑的处境:缺席的父亲和退出家庭的男人。

有缘分的青年男女会组成家庭。当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以后,女性的心理重心很自然会转移到了家庭和孩子身上。家庭里的女人和孩子,都需要男人的包容。由于父教的缺失,在中国几乎看不到男人的榜样形象。很多男人在成家以后,他们并没有学会怎样停留在家庭中,做一个包容的男人,包容女人和孩子。

女人是感性的情绪化动物,男人是比较逻辑理性化的动物。促使中国男人竭力躲避家庭压力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已婚女性会认为丈夫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她们的情绪。这样一来,中国的男人就无法在家庭中和女人的关系中做一个自己。小时候,是要围着妈妈的情绪转,成年之后要围着老婆的情绪转。大家对小品里的那种男人“跪搓衣板”的情节似乎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了。

中国家庭多是女人在家里肆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男人要承担女人的情绪。这形成了一种诡异的现象:中国社会的主体似乎是男人,但是在家庭中,女人的情绪占一种强烈的主导地位。于是,男人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逃离这种家庭压力,并不是一种男人能力上的弱,而是他逃走了。

只要家庭成为女人情绪占主导的状况,女人情绪很激烈,就很容易会导致男人的逃走。妻子的情绪化会让男人重温幼时被母亲的情绪吞没的创伤。所以选择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业余爱好,或者其他女人。男人更容易使用逻辑和社会成就活着,一个男人如果可以在家庭外面证明自己,有自己的事业,那么他们就会更多地在外面活动。

男人逃离了,孩子只能去承接母亲的情绪。孩子不能做自己,要做母亲情绪的容器,这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女孩长大后很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变成一个情绪化的女人,而男孩也很可能会不由自主的在家庭压力面前选择逃离。这应该是一个可能的恶性循环。

其实,无论对男人女人来说,学会情绪的表达都很重要,但情绪表达不意味着别人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如果女人不再肆意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男人也能真实地表达情绪,事情就会不同。如果男人不仅能真实表达情绪,甚至能主动表达爱,事情就会非常不一样。

如果男人觉得自己为家庭赚钱了,在家庭中就应该有地位,是一种非常单线条的思维。在家庭中发挥作用的还是情感的沟通,如果没有情感上的沟通,即使你赚钱了,仍然可能是一个缺席的父亲。现在缺席,老了就会被忽视,很正常的。

在退休之前,男人可以在社会体系中串联,在权力体系中串联,而女人除了在社会体系中串联以外,往往还在家庭的体系中用情感串联。对于一般的中国男人,在退休以后,当他不再靠逻辑和权力构建一个系统,他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家庭从来就不是男人的战场,他不向家庭投注能量,自然最后也得不到反馈。从男人自己来说,逃走是合理的。从老婆和孩子的角度讲,忽视他也是合理的。这是双重的。

有些中国男人是他们自己在不停的退出家庭,等到了老年,就退到了被边缘化的地步。对家庭也没有兴趣了,他们边缘化的生活方式只能是看报纸,玩电脑,玩手机,养鱼养鸟,或者炒股。总之,是活在一个单调的世界里。

要回答前面的问题“中国大爷哪里去了”?答案是,中国大爷哪里也没有去。中国男人在晚年都会越来越沉默。他们出生时被寄予的厚望,其实并不存在。老了以后,厚望退去,他们就成了空壳。有的中国男人会去追求一种“孤独成圣”,这是一种很美好的说法,但确实很孤独。而且不管他在外部世界得到的成就和评价如何,他对家庭的情感贡献都是很差的,而中国文化似乎一直都在美化这一点。

基督徒很喜欢引用《圣经•新约》里“哥林多前书”11章3节的经文,“男人是为女人的头”。但问题是,如何能让男人担当得起这个头呢?男人啊,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应该开始注意,除了在事业上的拼搏之外,还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不断的自我修炼,才能摆脱这种慢慢而来的“家庭困境”。

 

阎立华 发表评论于
很棒的一个选题,写得也透!
思路高歌 发表评论于
最后的口号很好,但现实尚无解。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西方国家的男人也这样,比女人早几年退出生活舞台。
linmiu 发表评论于
非常棒的一篇文章,确实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现象。
寿司爱熊猫 发表评论于
很有见地和思想。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很好的题目,文城的男人们,你们憋一肚子火,女人都欺负你们,包括秋远这个男人也欺负,快点出来吐吐苦水,有利身体健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