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8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六章 台儿庄真相 49
第四十九节
濑谷启也是横下心了准备跑了,而比他更早打算跑的坂本顺现在反倒是更困难了。就在濑谷启在屋里转悠的这个不眠之夜,汤恩伯对日军第21旅团继续发动进攻!4月5日夜里23时,汤恩伯致电李宗仁,“当面之敌经我连日攻击,伤亡甚大,现极恐慌,似有向北退却模样。已严令本晚12时前关(麟征)军到达张楼,王(仲廉)军到达刘庄,周(碞)军到达东庄,务将敌压迫于台庄北岸而歼灭之。”
本来坂本顺就让第52军、第85军的几个壮汉打得鼻青脸肿、晕头转向了,现在周碞第75军第6师又来了帮忙,实在是难以对付。在这封电报里,汤恩伯明确指出“(敌)伤亡甚大,现极恐慌,似有向北退却模样。”这是一个很准确的判断,如果指挥官不是笨到家的话,这个时候就应该对整个战场做出最后打击的部署了。如果谨慎点儿,第5战区应该要求接战各部队查明战场形式,然后向敌后派出强力部队准备抄袭,包围!自打4月2日就驻扎台儿庄以东15公里的岔河镇的李仙洲第92军第13师吴良琛,炮兵第4团,都是齐装满员的生力军,干这个非常合适。要不然,就让张自忠的第59军再次西进,切断日军北退之路也是凑合的。自打4月1日,临沂战斗基本结束,现在第59军休整了3、4天了,也可以出把子力气了。
很遗憾,李宗仁的战术指挥水平就是笨到太姥姥的姥姥家了,根本无此意识。咱们回过头再看看一下李长官开战以来的战术指挥吧。
1、3月14日日军开始进攻滕县,在此2、3天前,第5战区对此毫无察觉,把防守淮河的第59军北调准备进攻日军的出发地邹县。这次要是第59军真的上去了,就一头撞上整装待发的日军了,日军战车、骑兵冲击无有阵地、无有准备的第59军,结果自然很清楚,连汤恩伯第20兵团的第85军都顶不住日军骑兵冲击,军长王仲廉只好钻水沟逃命,第59军会好?
2、临沂方向布置兵力微弱,庞炳勋挡不住日军第5机械化师团的第21旅团,只好把西路准备进攻的第59军调往临沂救急,一日夜跑了180里,是够紧张的,不过也恰好避免了第59军被冲击溃散的结果,实在是阴差阳错、运气不坏。既然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李长官当然不白给,脑子一转,编了一个“李宗仁大义民族战争,引导张自忠捐弃前嫌,与仇敌庞炳勋共同抗日,然后临沂大捷”的故事掩盖自己的慌张。不光如此,李长官还顺手编了一套从蒋介石手里拯救张自忠的故事,真的不是一般的有办法啊。
地震没有防备可是可以宣传救灾救的好,矿难防不住可以救人救的好,隆地乖乖,真是能者无所不能,坏事和好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李长官居然也会!
3、3月14日日军一开始进攻滕县,李长官就立刻给军委会发电报,请求就近调驻防商丘的汤恩伯第20军团第85军1个师增援,由火车输送到滕县。李宗仁担心官僚机构程序误事儿,竟然违反常规,直接又给汤恩伯发了个电报,希望汤恩伯立即命令该师“紧急出动”。汤恩伯一眼看穿 “紧急出动”1个师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笨蛋打算,立刻请求军委会使用整个第20军团增援第5战区。
4、3月18日临沂第一次“大捷”,其实是个半胜,李长官做出符合自己一贯水平的错误判断,“第5师团已经失去战力”。张自忠正在准备继续进攻退后之敌,李长官命令第59军和庞炳勋的补充团放下残敌向西急进,准备“立空前之大功”。
5、第59军在西进途中尚未就位,临沂就二次告急。日本人真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李长官留。庞炳勋向蒋介石告急、求援,委员长赶紧下令第59军东返,“张自忠军除以主力仍须与庞军团想协力肃清临沂当面残敌外,以约三到四团经泗水进出曲阜方面牵制敌人。”李宗仁篡改委员长的命令,“第59军原地集结待命,勿再西进。”就让第59军停在不东不西的费县,两边的战场都够不着。
6、到现在都没搞清楚日军此次行动的目标,李宗仁还是认为日军要过河打徐州。
就这20来天,李长官基本上就没有搞对过判断,战区司令长官当到这个程度也算难得了,估计是从小打下的底子。兄弟俺学习差劲儿,但是每次考试面对4选1的选择题的时候,还是有信心搞到25%的分数的,这个实在是不用任何脑子都可以搞得到的。至于谁要是搞的低于25%的正确率,兄弟俺实在是瞧不起得紧。而像李长官这种把所有选择题正确答案都能错过去的童鞋,本人在学习和再学习漫长的生涯中,还真没见过。
这次李长官坐在桌子前,面对汤恩伯传过来的“(敌)伤亡甚大,现极恐慌,似有向北退却模样”的问题竟然发呆了,A、B、C、D一个都不选,竟然把选择题空下了!这种把选择题空下的呆子,兄弟俺“考察”过三次高考补习班也都是没见过的!真是令俺抓狂!
李呆子长官不做选择题,汤恩伯也得接着干!到了4月6日8点,又给李长官发来电报,接着告诉答案,“当面之敌经我关(麟征)、王(仲廉)、周(碞)各军彻夜猛攻,肉搏十余次,毙敌3000余人,俘获正在清查。我军伤亡亦大。关军一部已挺进至张楼附近。王军已将潭庄堡子完全克服,一部挺进刘庄附近。周军已占领大石埠、辛庄,一部挺进东庄附近,均仍在继续追击前进中。”
这封电报有3个意思,
1、汇报战斗经过和战果;“彻夜猛攻,肉搏十余次,毙敌3000余人,俘获正在清查。”
2、汇报部队形态,“进至……”。3个部队虽有进展但都没有达到昨夜23时汤恩伯制定的目标,这说明现在的日军还是保有一定战斗力的。
3、汇报战情和计划,“均仍在继续追击前进中”,虽然日军还有相当的战斗力,但是已经开始溃退了,要不然不能追击。
这其实已经很清楚了,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应该干点儿啥了,把手里能调动的部队都派出去抄击、截断日军就算了,可是李呆子长官还是不动弹。
李猛仔看不清很正常,可是让俺奇怪的是所谓的“小诸葛”白崇禧。这个家伙可是从3月24日就到了第5战区,蒋介石的命令就是协助第5战区指挥。白崇禧和李宗仁是穿一条裤子的,根本不存在任何交流的问题。就现在这个战场形势,“小诸葛”白崇禧你敢说你看不清楚?
敌军败象已成,这正是任何一位指挥官都梦寐以求的事儿。就这样的关键时机,诸葛亮的弟弟竟然看不出来?无论如何这都是违反常理的。常识告诉我们,违反常理的事情背后都有特殊的原因。和以前说的一样,咱们很有有利条件,不光是可以利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来做推测,还可以利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来揣测。
前文书咱们说过的1936年“61运动”,就是桂系撺掇粤系陈济棠搞的,是一个“利用日本人的支持、打着抗日的口号、搞垮蒋介石领导的中央政府”的闹剧,其中的打算很可能是要日本人直接出兵华北,可以说桂系和日本人的关系撇不很清。
1948年底,白崇禧武汉拥兵几十万,坐看徐蚌会战惨败,这样李宗仁才得以上位,这种事情做得太绝,到最后自己也没有好果子吃。
现在,中央军的第一主力,汤恩伯的第20兵团正在与日军激战,损失也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小诸葛”白崇禧是不是抱着“乐观其成”的心理?是不是也有“日军占领地方越多、国民党损失越大,就对我们更有利”的想法啊?
以上为俺的个人揣测,全无根据,欢迎各位书友拍砖、讨论。
坂本顺让人揪住猛揍一时半会儿跑不了,濑谷启倒是催促部下赶紧准备撤退。各部都在胶着接战,敌前撤退哪有那么容易的?好在第2集团军并不像汤恩伯的第20军团那样积极进攻,日军第63联队倒是可以轻松点儿。
忙乱一阵到了下午15时30分,撤退总算有点儿条理了,濑谷启这才愿意想起一件事儿,上报自己的师团长矶谷廉介,“暂时离开台儿庄,兵力集结于后方。”濑谷启真是害怕师团长矶谷廉介,哪敢明言撤退?“集结于后方”,转进先——当然,理由也要必须给出一个。这个有点儿头疼,被包围还不能明说,你说说在大日本皇军里干活、说话还得有点儿忌讳,唉!濑谷启大口大口抽了几支烟、大口大口喝了几口茶、大口大口嚼了几嘴茶叶、大步大步转了几个圈儿,决定还是把坂本顺给出的主意用上,“下令本日后将支队主力向北方转进,攻击坂本支队右侧背之敌。”
按道理,自己没有完成任务就撤退,是应该先请示、得到批准才可以实施的。师团长矶谷廉介的脾气濑谷启是很清楚的,啥“采取果敢之攻势”、啥“尽快歼灭台儿庄之敌”,是不顾自然规律、不顾市场规律、不顾………是绝对不管不顾客观条件、绝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绝对好大喜功的!绝对不会同意任何所谓撤退的请求。即便自己再三解释能得到同意,可是电报往复,浪费逃命时间。要是师团长再向第2军请示,估计自己的尸体也收不到同意撤退的批复。
不能等了!“约半个师之敌进入杨家庙东北5—8公里地区。”就这点儿距离,中国军队一个越野跑,个把小时就到了!现在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尚未完全形成,各个结合部还没有完全连接起来,如果等到完成,撤退批复就是来了也只能是俺的祭文了!
果不其然,矶谷廉介接到第5师团坂本顺撤退的电报是火冒三丈,感到“震惊和气愤”!现在又接到自己的部下濑谷启撤退的报告,大发雷霆,立刻下令,“命濑谷支队中止转进”——“你他娘的还有没有点儿组织纪律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