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萧杀、无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人们除了时髦的挖海河、批判地富反坏右之外,就是赌个小钱啥的。
孩子们更无聊,除了看那些看过几十遍的电影、学着电影玩打仗之外,就是变相赌博。几乎不用学习。
其中一种小赌博叫”扔锞“,其主要工具是所谓的”锡锞子“,就是一种看起来像大洋,但是要厚要直径更大的金属饼状物。
孩子们要千方百计地搜集所谓的锡,然后用一个小锅把它熔化。再用一块砖,刻出来”锡锞子“的形状来,把熔化的锡倒进去,凝固就成了锡锞子。
那时候做这个事情,用的是煤火,温度不是太高,尤其是在冬天,也没有很好的保温。而锡的熔点是232度,挺高的。可是我发现那个锡的流动性很好,凝固起来需要很多时间。
请问,这里面的化学或化工道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