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全面认识“心血管疾病”

一、定义与简介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指的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症候群、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所有疾病死因之中排行第一位,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比其它任何疾病都要多。2013年心血管疾病共夺走了1,730万条生命(总死亡数的31%),2012年则为1750万(31%),比起1990年的1,230万(总死亡数的25.8%)提升了不少。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1970年代起,在发展中国家里不管哪个年龄层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在上升。冠状动脉症候群与中风造成的死亡在男性中占总心血管疾病死亡数的80%,在女性也占了75%。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好发于年纪较长的成年人。在发达国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平均年龄是80岁,但在发展中国家则仅为68岁。男性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年龄比女性平均要早7到10年。

心血管疾病也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我们可通过其“四高一多”的特点进行了解:第一,发病率高: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人,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第二,致残率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40%属于重残患者;第三,死亡率高:我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即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1人会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去;第四,复发率高:以脑中风为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第五,并发症多: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其他疾病。另外,《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1300亿元。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风险因素已呈明显流行趋势,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在持续增加。

 

二、分类

1. 冠状动脉疾病

这个分类的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动脉硬化、狭窄,导致给心脏输送血液的动脉被堵塞所致。动脉粥样硬化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导致血管中血流会逐渐变慢,最终完全堵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通常会导致心肌梗塞、中风、外周血管疾病等等。

2. 心肌梗塞

也被称为“心脏病发作”,当冠状动脉因为脂肪、胆固醇或其他物质堆积在其中形成大量“斑块”时,血管便会变得狭窄、硬化。在这些斑块周围会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缺少血流灌注的心脏肌肉便会因此受到永久损害,甚至是死亡,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

3. 心律不齐

指心脏正常的跳动节律发生的改变。这种病变跟动脉堵塞无关,而与心脏的电脉冲有关——可能是过快、过慢或是无规律的电脉冲,导致心脏因为过快、过慢或无规律的跳动而无法将血液泵出到肺、大脑等其它器官中。当这些器官缺少血液供应的时候,就会受到损伤。

4.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并不是指心脏完全无法工作,而是指心脏泵血的功能跟正常时候相比变差,导致身体内血路速度变慢,心脏泵血压力变大,外周器官、组织与细胞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了疲劳、呼吸急促等症状。

5. 先天性心脏缺陷

跟其它种类的心脏病不一样,先天性心脏缺陷是出生时就具有的。这种缺陷并不是疾病,而是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引起的,例如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心脏壁发育畸形等等。有的心脏缺陷在刚出生或青少年时期即有症状,有的则成年之后才被发现。若缺陷程度不严重,则不需要进行治疗。

6. 心肌病

心肌病是一种由于心脏异常增大、变厚、僵硬而导致心脏肌肉无法正常收缩泵血的进行性疾病。心肌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率不全等等。

7. 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一种,是一种由于外周血管(指心脏外的血管)被脂肪、胆固醇等“斑块”沉积物堵塞而导致血流减少的心血管疾病。同样的,这也会导致身体其它部位或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发生中风、肾动脉疾病等等。

 

三、引发疾病的风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主要可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对于某个个体来说,并不是说有了下面的几种风险因素就一定会得心血管疾病,但是风险因素越多,如果不对此采取干预措施,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越大。

1. 可控因素

A.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多数脑出血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生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B. 血脂水平异常

血脂水平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等等,这些都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中风的危险。

C. 吸烟

人吸烟时会吸入大量尼古丁,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就会对心血管、血脂及血液凝血功能等产生影响,继而引发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心源性猝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吸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吸烟也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猝死,导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血栓,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等等。

D. 肥胖

肥胖可由缺乏体力活动或高脂饮食引起。缺乏体力活动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中风的可能性增加50%;高脂饮食则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的危险,据估计世界上31%的冠心病与11%的中风都跟高脂饮食有关。肥胖的个体更容易得糖尿病,而肥胖与糖尿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E. 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周围动脉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肌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患病年龄也会大大提前。对未绝经妇女来说,糖尿病可抵消雌激素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糖尿病的发病在不断增加,应视为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从心血管医学的角度,更恰当的说“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F. 其它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还包括贫穷、生活压力大、酒精饮用等。在全球范围内,贫穷都会增加患心脏病与中风的风险;生活压力如果持续过大,导致社交孤立、焦虑、抑郁等同样会增加风险;适度饮酒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一天1-2杯,患病风险降低30%),但过量饮酒却会增加该风险。

2. 不可控因素

患心血管疾病的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性别、人种等。在55岁之后,年龄每增加十岁,风险就会增加一倍;如果有一级男性家属在55岁前,或一级女性家属在65岁前患有冠心病,则患病风险增加;在绝经前,女性比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小一些,但在绝经后,则男女差别不大;跟其它人种相比,非洲人跟亚洲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

 

四、治疗

心血管疾病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等。

1. 药物治疗

心血管药物是指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发展也很快,临床应用药物众多。心血管系统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脏或血管系统,改进心脏的功能,调节心脏血液的心输出量,改变循环系统各部分的血液分配。

药物分类主要包括抗心绞痛药(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类、硝苯地平类、地尔硫卓类等),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功能不全药,周围血管扩张药,抗休克血管活性药及改善心脑循环药,调节血脂药等等。

2.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现代病理学已证实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栓的急性形成引起血管腔的急性闭塞,导致冠脉的血流中断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理基础。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内输注尿激酶、链激酶等溶解血栓药物,达到开通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的目的。此方法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巳确立了其在挽救AMI中的地位,是AMI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之一,并已普及到国内各基层医院,疗效迅速、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大大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3. 手术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植入人工起搏器、瓣膜成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等等。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是将一条血管从患者自己身上取下来,一端缝合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另一端缝合在主动脉上。血液从主动脉通过所搭的桥到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搭桥术后缺血的心肌重新建立起良好的血液供应。对有心绞痛的患者,如稳定性心绞痛经内科治疗无效,又明显影响劳动、生活能力,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或变异性心绞痛伴中一重度冠脉阻塞病变,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者心梗后心绞痛,以上患者造影证实为左主干或多支血管有明显狭窄或阻塞的,应行外科搭桥手术。

 

五、美国最新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最近两年内,美国的食品药品总局(FDA)新批准了大量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 Byvalson (Nebivolol and Valsartan),2016年6月批准,适应症为高血压

2. Corlanor (Ivabradine),2015年4月批准,适应症为慢性心衰

3. Entresto (Sacubitril and Valsartan),2015年7月批准,适应症为慢性心衰

4. Kanuma (Sebelipase alfa),2015年12月批准,适应症为酸性脂肪酶 (LAL) 缺乏症

5. Kengreal (Cangrelor),2015年6月批准,适应症为减少围手术期血栓性事件

6. Praluent (Alirocumab),2015年7月批准,适应症为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7. Prestalia (Perindopril arginine and amlodipine besylate),2015年1月批准,适应症为高血压

8. Repatha (Evolocumab),2015年8月批准,适应症为高胆固醇

9. Savaysa (Edoxaban),2015年1月批准,适应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房颤引起的脑栓塞

10. Uptravi (Selexipag),2015年12月批准,适应症为肺动脉高压

11. Epanova (Omega-3-carboxylic acids),2014年5月批准,适应症为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12. Zontivity (Vorapaxar),2014年5月批准,适应症为减少血栓形成的心血管事件

 

本文由陈禹斌整理翻译。陈禹斌为北京大学医学学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现供职于国际专家联合会诊公司MORE Health®。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MORE Health®北美健康驿站博客。

MORE Health®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互联网医疗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经FDA认证并严格遵守美国HIPAA隐私法案的云端医疗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权威的诊疗服务。MORE Health®的核心产品为国际专家联合会诊和第二诊疗服务,已经接受和处理400例中国病例,主要覆盖领域有肿瘤,心血管,神经科,儿科及罕见疾病等。

有兴趣者请关注MORE Health 微信公众号:aiyichuandi

mapletea 发表评论于
老生常谈,主要目的还是软广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