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眼镜,大家都不陌生。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件,眼镜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近视镜、太阳镜、装饰镜、隐形眼镜,还有形形色色的VR眼镜、数据眼镜、变焦眼镜、降压保健眼镜等高科技眼镜……可是,你真的了解眼镜吗?了解他背后的故事吗?
一、眼镜的“祖先”是谁?
答案是:眼镜的鼻祖是放大镜!公元前750-710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块镜片由水晶打造,被当作放大镜使用。
公元9-13世纪,“阅读石”由玻璃制成,放在纸上,可放大文本内容。
13世纪,意大利生产出第一幅可戴式眼镜。
1752年,James Ayscough制作出第一副太阳眼镜。
1784年,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深受近视和远视的困扰,几经探索,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
18世纪末,配有单片眼镜的镜架成为新宠,那时候的眼镜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除单片镜外,双镜片眼镜初期无腿,有手持式、折叠式,还有直腿式、曲腿式。图为带有手柄的手持式眼镜。
19世纪,玳瑁镜在中国流行起来,制作镜框的玳瑁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动物,透镜的材料也是选自各种名贵的宝石。当时的人们佩戴眼镜通常不是为了增强视力,而是为了显示尊贵。
1887年,德国科学家Adolf Eugen Fick成功制造出第一只隐形眼镜。
1954年法国工程师发明了树脂镜片,这一镜片材料的改革让眼镜走进了平民家庭。之后,树脂材料风靡镜片王国,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19世纪中期,镜片设计已从平面镜片转变为双凹镜片或双凸镜片,最终在1890年左右,我们现在常用的新月形曲率矫正镜片出现了。
二、古代也有“近视党”
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古时候那么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读很多书,怎么都不带眼镜呢?他们都不近视吗?非也!古代还是有一定人群是近视眼的,没有眼镜的他们每天都过着“雾里看花”的生活,真的也是“蓝瘦 香菇”啊!
你看家喻户晓的大诗人李白、陆游就是近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从一个侧面说明眼前的一切都是怎样的疑似存在。
唐宋八大家里也有两个近视眼的朋友,一个是韩愈,他的视力不好是自己说的,他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另一个是因近视而困扰的欧阳修,读书困难,“惟使人读而听之”。
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打油诗:“笑君双眼太稀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寥寥几字,将一个老眼昏花,到处磕磕碰碰,只能在云山雾罩中过一生的近视眼读书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出来。
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就比他们幸运多了,同为近视党,但祝枝山时代已经有了单照眼镜,虽然只有一个镜片,但可以“镜”观天下了。
三、眼镜在古代是奢侈品
在我国古代眼镜界的“土豪”当属雍正皇帝,他足足拥有三十多副眼镜。
物以稀为贵,眼镜在古代可不是你想戴就能戴,当时的眼镜造价不菲,曾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的笑谈。如果近视度数深,一般的读书那也只能贴着书看,达到“闻墨”的境地。
那么,古代配一副眼镜到底要多少钱?眼镜在初期的确十分昂贵,后来明末制镜大师孙云球掌握制作眼镜的方法后,眼镜得到普及,但质量上佳的进口眼镜仍然很贵,在国产眼镜卖出两三分一副时,西洋眼镜每副尚值银四五两。
一个眼镜的进化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发展史,新兴科技让无数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未来眼镜的发展相信会越来越精彩,我们和眼镜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