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12-29-2016 )的腾讯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为:由韩国文字的去汉字化,国人该有哪些反思?
作者李津逵。 头衔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
该文的摘要,耸人听闻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 假如有一天,中国大陆以外的哪个国家或是地区将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想中国的文字改革机构也只有“节哀顺变”的份儿。”
李津逵文章的要点是:
“ 由此反观汉字在中国大陆的命运,不能不说以往认为汉字仅仅是中国字的看法是过于狭隘了。特别是在没有经过中国香港与台湾以及日、韩、新、马等使用汉字国家与地区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单方面进行了汉字的简化,造成了汉字共同体内交流的障碍,这也许可以说是一件不够负责的表现。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在简化之后漏失了很多的信息,使得汉字的学习者陷入死记硬背的局面。我自己就看到外国朋友学习汉字时的“笨拙”表现,在没有字根的基础上,他们更多是在“画字”,而不是“写字”。假如有一天,中国大陆以外的哪个国家或是地区将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想中国的文字改革机构也只有“节哀顺变”的份儿 ”。
实在是不能同意他的看法!
拿今天的一些现象来否定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就自认为高明吗?
简化汉字是大势所趋,在50 年前汉字简化对中国的扫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中国在为5-6 亿农民扫盲的时候,和 “ 香港与台湾以及日、韩、新、马等使用汉字国家与地区充分沟通” ?他们能同意吗?台湾那会儿不是一天到晚想的是反攻大陆,能为大陆着想吗?这可能吗?如果我们干什么都要照顾到他们,大陆就没有今天了。所以,李津逵设想的那个“ 充分沟通 ”局面是不现实的,完全是臆想天开,不尊重历史。
说到外国人学习汉字时的“笨拙”表现,是在“画字”,而不是“写字” 。好像你就不是从画字开始似的。就是中国人学汉字,也是从画字开始的吧?而真正的写字,那是一门艺术,叫书法。你写的汉字是画出来的,还是称得上是“ 书法”一般的汉字呢?
今天在美国的大陆移民,办了很多中文学校,甚至“孔子学院”。一方面给自己的孩子传授汉文化,也教了不少的“洋学生”写汉字,那当然是简体字了。问问他们愿意记忆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吧!别以为笔画多的汉字就美,越复杂的就越美,简化是必然的。从洋学生哪里,没人愿意记忆30-40 笔画的繁体字,而简化字才真正受欢迎!
今天中国的一切都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是几十年奋斗而来。华人的主体在大陆,不为华人的主体着想,却口口声声什么 “ 充分沟通 ”?实际上是对中国的成就的否定!
李津逵没有学过一天繁体字,一直用的是简体字,试问让你抛弃简体字而去用繁体字你愿意吗?
华人的主体在大陆,今天13亿中国人在使用简体字,大陆移民到海外的人越来越多,不论到了那里,仍然在使用简体字。所以,不是让是用简体字的人去适应繁体字的人,而是使用繁体字的人去适应简体字。
简体字大量存在于中国历代书法中,今天少数生造出来的字,不应是指责汉字简化的理由。
至于将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由大陆以外的地区发起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是杞人忧天,傻不傻呀?凭中国今天日益强大的趋势,联合国敢冒犯中国吗?
最后,对于汉文化圈中的去汉字化,例如韩文,越南文,等等。都是由于近代中国的衰落而造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汉字简化之前,人家就“ 离经叛道 ”去汉字化了,和简化字没有关系。也会因中国的崛起,再次掀起学汉字的高潮,而这次要学的绝不是繁体字,而是简体字。
这就是大趋势!
附上李津逵的原文
http://view.news.qq.com/a/20161229/009539.htm
由韩国文字的去汉字化,国人该有哪些反思?
2016-12-29 09:09
[摘要]假如有一天,中国大陆以外的哪个国家或是地区将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想中国的文字改革机构也只有“节哀顺变”的份儿。
2010年8月9日,韩国首尔,首尔教育史料馆为放暑假的孩子们举办讲座和培训班,孩子们在图书馆里穿着传统服装参加汉字讲座,学习写汉字。
作者:李津逵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
二十年前访问韩国的企业,在阅览室看到书脊上几乎都是汉字,我很好奇地问他们,难道这是为中国人准备的阅览室吗?韩国朋友随意抽出一本书给我看,原来在韩语中除了字母之外大量地使用汉字,这是为了避免同音造成的歧义,印在书脊上的书名意义关键,就更加需要以汉字标出。当时韩国朋友告诉我说在韩国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数千汉字。
二十年之后的今天,当我再到韩国。在公司里的书架上几乎看不到汉字了。与文字中去汉字化的趋势相反,今天在韩国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在京畿道开会的时候,东道主为我们专门安排了一位韩语翻译。早晨8点半她来到酒店大堂与我们汇合之前,已经先在首尔一家韩国大企业一对一地为一位高管教了一个小时的汉语。首尔有一家富有活力的会展公司,叫“兰士久”,拥有多名留学中国的韩国年轻人,他们毕业于清华、人大和师大,汉语说得非常好,其中有的甚至带有明显的京腔。
当我们更多地了解韩国历史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在1446年朝鲜的世宗大王发明拼音字母之前,韩国所有历史典籍和文献都是用汉字写成的。可以说数千年的历史上朝鲜半岛的读书人与中国大陆的读书人一样,使用共同的文字。汉字对于韩民族来说并不是外文,而是自古以来就拥有的文字传统。韩国朋友告诉我说,在韩语中,接近40%的词汇与中文是相通的。这些词汇的发音非常接近今天的广东话,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发音。
世宗大王发明拼音字母的时候受到了来自知识界的强烈反对。但韩国的文字从此走上了双轨的道路,并且形成了完全拼音化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性随着中韩两国国运的消长也在不断的变化。从书架就可以看出过去的20年间韩国文字拼音化或者说去汉字化是多么彻底。2005年1月,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译名改为音译的“首尔”,从此中国官方也不再使用上千年的“汉城”一词。
在东亚的汉字文化圈中,不仅韩国文字是双轨制,日本的文字中除了汉字以外,可以完全使用拼音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中文也可以使用汉语拼音来读写。因此韩国的去汉字化过程实际上也是汉字文化圈中拼音化的一次试验。一般来说,文字实行拼音化会使扫盲工作简便易行,在计算机时代更有打字、通讯的便利。按照多伦多学派的研究,使用拼音文字的少年儿童其大量阅读的时间会比用汉字的少年儿童早上两三年。因此韩国的去汉字化,一定会明显提高中小学生文字上的学习效率。
当然,韩国人也会遇到音同字不同的情况,韩国朋友告诉我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上下文来判断词汇的含义,可是当上下文无法判断的时候依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据说就是因为“防水”与“放水”之差,造成了大量混凝土轨枕的质量问题。去汉字化对于历史上以汉字作为书写载体的民族来说还有一个深层的问题,那就是所有的古代文献从此如同外语一样与新生代割断了关系。以前我与同龄或是年长的日本、韩国朋友交流的时候,往往可以采用笔谈的方式。这一次我和一位韩国的博士用文字交流的时候,她抱歉地告诉我说她不认识汉字。据说在韩国去汉字化也被部分人认为是文化危机,并不断有恢复汉字学习的主张。
由此反观汉字在中国大陆的命运,不能不说以往认为汉字仅仅是中国字的看法是过于狭隘了。特别是在没有经过中国香港与台湾以及日、韩、新、马等使用汉字国家与地区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单方面进行了汉字的简化,造成了汉字共同体内交流的障碍,这也许可以说是一件不够负责的表现。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在简化之后漏失了很多的信息,使得汉字的学习者陷入死记硬背的局面。我自己就看到外国朋友学习汉字时的“笨拙”表现,在没有字根的基础上,他们更多是在“画字”,而不是“写字”。假如有一天,中国大陆以外的哪个国家或是地区将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想中国的文字改革机构也只有“节哀顺变”的份儿。
进入计算机时代以后,汉字遭到了键盘的严峻挑战,汉字的存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也成为争论的焦点。拼音方式的汉字输入往往造成学习者提笔忘字,五笔字型的发明使得汉字的输入效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毕竟中国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依然要比使用拼音文字民族花费更多的时间。
韩国人将本国文字拼音化,提高了学习交流的效率、也割断了历史,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专门学习作为外语的汉语;作为中国人,我们将如何对待属于汉字文化圈共同传统的汉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