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案曲终人散了吗?

理论实践并举读者各取所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是啊!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但是,放眼网上,斯事斯情,余音袅袅,曲目萧萧。例如,这段悲秋:往日的欢乐甜蜜的笑语就永远没有归期。稍微积极点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这些都是对曾经爱戴的失望与恼恨。

至于快板的也有:

咬住仇,咬住恨,
 嚼碎仇恨强咽下,

仇恨入心要发芽!
 不低头,不后退,        
  不许泪水腮边挂,
   流入心田开火花。
   万丈怒火燃烧起,
  要把黑地昏天来烧塌!

激烈有益吗?中国人讲究哀而不怨,很多低沉的喉音里流淌着这首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