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哪位名人曾经说过Reading to the mind is what exercise is to the body。我一个同事是这个名言的完美结合品 – 她经常在跑步机上一边跑步一边看书,即锻炼了头脑也锻炼了身体!我并不是个狂热的爱书的人,感谢爷爷奶奶和大姐让我从小养成了爱书和爱看书的习惯,到现在还是可以每个月抽空看两本书。感谢audio书的盛行,让我可以在锻炼、做饭和其他空余时间听书。记忆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在学校打架是小学五年级时,同坐的男生撕了我的课本的前几页,我气急败坏地跳到桌子上给了他一记耳光。他被他爷爷领着到我家找我的爷爷奶奶告状,我被骂了一顿。可以看出没知识的人是怎样捍卫知识。
小时候对大姐又盼又怕。她放假一来总是给我带好看的衣服和鞋,给我买好吃的;但是却要我不停地看这本那本书,去她同学家借,我得不停地叫这个那个姐姐;我被迫在家看书的时候,她和同学出去浪。大点了出去上学,可以在图书馆坐一天看小说。暑假回家,去哥哥家书架上找书,可以好些天不出门地看。不怕笑话,到现在为止最喜欢的书还是‘红楼梦’、‘射雕英雄传’和‘书剑恩仇录’。
2016忙忙碌碌,特别是暑期以后,单位忙着改革,基本上一天14个小时地工作,基本没有时间读书,每天在床上看不了5页就倒地身亡。即使这样,看过(全看完的)书和看了一半就放弃的也有近30本,很是为自己骄傲。现总结和分享如下。
- 关于非洲的
Behold the Dreamer (Imbolo Mbue) – 讲一对来自加麦隆的年轻夫妻怎样为了生计、为了美国梦在纽约挣扎。丈夫Jende给一个投资银行的高管Clarks 开车,妻子Neni在家带孩子、上学、帮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Clarks在外嫖娼的事被爆光,他的妻子怪罪于Jende不忠心,Clarks被逼解雇了Jende。从此这个小家庭就开始了水生火热的生活。在经过各种挣扎后,他们决定带着从Clarks家诈骗来的钱和自己辛苦挣的钱回家乡加麦隆。
如果你曾经和来自非洲本土的非洲人共事,可以借本书来听听,有些非洲口音的英语非常有趣。
Home Going (Yaa Gyasi) – 是本非常宏大的书,从殖民者入侵加纳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开始,到殖民者入侵后开始奴隶交易,通过两个从没见过面的姐妹的不同命运,讲述了5 代人的生活。小说的结局是女主角回到了非洲加纳,回到了家。
这是本有史诗感的书,在某些方面有点像“百年孤独”,作者以平缓的语调讲述每代人的命运,有些情节显得莫名其妙,但是因为这种莫名其妙,让读者有种期待。
我认识的美国黑人很少把自己当非洲人,他们中间有些人甚至憎恨非洲,原因之一是自己的祖先被当奴隶卖、运到美国。而当时在非洲猖獗的奴隶贩子并不是白人或阿拉伯人(东非),而是各个部落之间因为土地、牲畜等利益而不断进行的战争,抢夺、买卖对方的人口。而这在整个非洲殖民史上很少被提及,而Home Going这本书很真实地讲述这个曾经发生过的事实。
Bad-Ass Librarians of Timbuktu and Their Race to Save the World Most Precious Manuscripts (Joshua Hammer) – 马里是个很有历史的国家,古老的马里王国也曾经灿烂一时。马里有两个地方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叫Gao的城市 (因为我夫家姓高),一个叫Timbuktu的城市。英语的Timbuktu 这个词就来自这个城市,表示非常远的地方。Timbuktu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的保护地,2014有个电影叫Timbuktu,据说非常好,遗憾的是没有看过。
这本不是小说的书讲述了在这个叫Timbuktu的地方那个曾经和平的年代,一个年轻人怎么走家串户收集“古兰经”的古老版本和几世纪前大阿訇们对“古兰经”的讲解,在国外各方的资助下建了图书馆专门储藏这些书籍。当时天下一片太平,Timbuktu曾经举行过非洲最大的音乐沙漠音乐节。直到马里北方的Touareg游牧民族闹独立,马里政府军不作为,节节败退。茉莉花革命之后,伊斯兰恐怖分子向马里南部进军,政府军更是一溃千里,Timbuktu被占,伊斯兰恐怖分子开始毁坏所有和伊斯兰原教旨不符合的东西,包括人、旅馆、书。这个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人开始紧急动用各方力量把这些人类历史遗产向马里首都巴马科转移。
马里是非洲为数不多的有深渊历史的国家,古老的马里王国曾经闻名北部非洲。马里人都有一种骨子里的傲气,但是又那么谦卑和自尊。马里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
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Ta-Nehisi Coates) 因为是获奖作者的书,就借来了看。其实在美国的种族歧视不单单限于黑人,拉美人和亚洲人都有经历。只是黑人公开说,抗争,再加上人口众多,尤其是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犯罪的、无业、无家的居多。而亚洲人一向以勤奋著称,文化极其独特,加上平时不团结、恨不得把自己变成透明人尽量不引起别人注意 – 除印度人外,受了气也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解决问题,荣誉和自尊极强,没有人乐意公开宣讲种族歧视的问题。也许由于宗教的原因,东亚人在西方社会大多是旁观者,像泡小鲜肉的那个女人(叫什么来着?)和其他同类的总是招来民族同仇敌忾的恨。基于上述感慨,也就没有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独特的方面。很多白人读者看了后,觉得了解了一个种族,其实了解一个民族和种族岂是看一本书就可以的?如果那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很快成为社会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