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好吃不过饺子"的一盘情深
"好吃不过饺子"的一盘情深
2017-01-18 06:40:39
我是南北混血的孩子。幅员辽阔的中国给了我生命丰富多彩的机会。
我的爷爷来自古都西安,是秦文化的儿子。但是飘逸俊美的爷爷太过斯文,我无法把秦腔或信天游里的粗犷奔放, 高亢炽烈和他联系在一起。他的同学张灵甫一旦血气汹涌,竟能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引一片哗然。我爷爷回回跟奶奶呕气,就只会冷战。我小时觉得奶奶欺负人,总向着爷爷。直到爷爷去世,我才把我在爷爷那里积累存储的山一般无法撼动的挚爱取出,全部转移到奶奶的帐户上了。一直生活在南方的我莫名对丝绸之路充满感情,对汉唐历史的兴趣超过明清,是不是隐隐源于对遥远祖根的呼唤?
我的奶奶生长于另一古都开封。奶奶平生最气愤的是她的"河南"沦为被众多国人歧视的地方。奶奶的父亲,我太爷,并不富裕,但坚持男女同受教育,女孩子不缠足。为此,奶奶的含糊解释仅是:太爷开明。等到妹妹上了大学,凭莫名兴趣选了门Judaic Studies后,恍然得知千年前来自中东的一场迁徙,正是落地开封。再联想奶奶追求学历,羡慕冰心嫁了博士; 奶奶攀比不让,非要自家儿女读到大学; 奶奶厌恶混乱的男女之事,强调一夫一妻之不可侵犯; 奶奶近乎吝啬的精打细算,甚至她的傲慢与偏见,种种珠丝马迹都在引领我们往那一分支上靠近。我们带着浪漫的喜悦跟奶奶分享了我们的猜测,结果被奶奶严厉斥责为"荒诞,离谱!我乃百分百的华夏子民!"
有了畅饮黄河水的祖辈,我对饺子的热爱几乎就是与生俱来的了。"好吃不过饺子"后来不断被岁月考核,为事实检验,成了我的不变真理。
我的外婆外公是江南鱼米之乡的儿女。我每回去外婆家,都在物质美食的极大丰富中惊喜撒欢。南方人吃得细致讲究,清淡鲜美,花样繁多。常州大麻糕(酥烧饼)是每每装满几盒让我们带回南京的;蟹黄小笼包是熬了蟹膏再请师傅到家里定做的;鸡鸭鱼肉各式年菜在我就象变戏法般地目不暇接;如果是夏天去,那外公会安排人去无锡担回最新鲜成熟的水蜜桃,只能在篮子里单层平放,否则就破。天堂般的外婆家,住久了却生出哪里的不对劲儿:原来南方人不擅面食,除了菜肉大馄饨,鲜肉小馄饨,小笼汤包用了羞答答的面皮外,其余的都是米粉做的团子,印糕,元宵等等。我想念饺子了,我身体里的北方基因开始造反,我要的是正宗的北方饺子!
小时候全家围坐包饺子,那是传唱浪漫家史,喜忆人生奇遇,痛陈不堪回首,外加八卦左邻右舍的时候。我们手里忙着,嘴里也不闲。我很小就跟着看玩,慢慢也学会了擀皮,包饺。爷爷坐在一旁沙发上看他的报纸。有次他抬起头,对我们说了句:" 蒋介石死咧!"于是奶奶又说起爸爸小时候害眼病,住在中央医院(今天的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往事。奶奶有次按点去给父亲送蒸鸡蛋和炖猪肝,在住院部上楼时,正遇见急冲冲下楼的蒋及一帮随行。据说他是刚刚象征性地探访了某位养病官员。蒋穿黑色披风,匆忙间与奶奶四目相对秒闪而过,"那真叫炯炯有神",是奶奶的评论。我喜欢听故事的欲望在包饺子这样的家庭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
每逢大姑或二姑从大西北回娘家探亲,我们更少不了聚在一起包饺子。大姑摘韭菜一根一根地仔细不苟,妈妈说她是外科医生的职业病。二姑在团团围坐时喜欢吹嘘她如何惩治小人,结果在医院被冠以"辣椒"绰号。妈妈说幸亏家里不得志,不然二姑跋扈到天上了。爸爸跟爷爷一样袖手旁观,不插手我们的饺子,但看到奶奶和妈妈给切碎的大白菜挤水时,总是发出书呆子的惋惜:"把维生素都流走了!"
妈妈这个江南媳妇嫁鸡随鸡,不但学会了包饺子,而且青出于蓝,包得皮薄馅大,又利索又有型。妈妈的饺子是饱满立体的,不象奶奶的扁塌塌地躺着。奶奶一边羡慕妈妈的手工,一边说:"我这辈子就遗憾两个技能没有学会,一个是踏缝纫机,一个是骑自行车。"我心想,你想包成妈妈这样的饺子也没学会呀!
出国后有次我的同学Helen请我去她家吃饭。我第一次吃到了lasagna,怎么这么好吃啊!从此我改说"中餐好吃不过饺子,意餐好吃不过lasagna"。Helen 的丈夫是瑞士人,他说他坚持就住在东岸小城,这样心里知道,大洋的对面,就是他的欧洲。他这一说我也想家了: 全家再次围坐包饺子的日子啊,我一定要把你再找回来!
毕业后来到多伦多,第一次吃粤式早茶时,误会了"Dim Sum "二字,以为就是南京那种油球发糕之类的点心,那可满足不了我这肉食动物。结果吃到水晶虾饺,才惊,怎么这么好吃啊!从此认定粤菜的精美。后来我每逢饮茶必点虾饺,每逢西餐必选意餐lasagna。慢慢地,我觉得,再高端,精致的东西,还是代替不了我心中的饺子,那来自中国北方中原大地,象征喜庆团圆的元宝状的面食,终究才是我的最爱。
我的梦实现了!家庭团圆后我们最想做的就是一起包饺子。95岁的奶奶依然参与劳作,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她包是包,然而非但包不紧,更震动的是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后,奶奶只是笑着,却不再想吃这曾经也是她最爱的食物了。我的心在哭泣在下沉,我知道我最亲爱的奶奶拉也拉不住地走向衰弱了!
我生了大宝,来自华北平原的公公婆婆赶来帮忙。一生节俭的公婆平日中午就吃最简单的面条,把前晚的剩菜做成汤卤拌面。我休产假,看着剩菜不想吃,结果婆婆立马给我现包饺子。麻利的婆婆也不多做,只花半小时就做好媳妇一个人的饺子,喜滋滋地看着我吃,她和公公依旧吃剩菜面,劝说也没用。我的婚姻,靠着公婆给加了好多分,也实在是笑话了。
如今我家两宝口味偏西,但有一个家庭传承顺利接下了:爱饺子。我们吃的饺子多是妈妈包好冷冻后送来的。父母在公寓的厨房比我家更现代化,摇面机,绞肉机,粉碎机等装备都是去美国时妹妹给陆续添置的。孩子吃着饺子就闹着要外婆外公。每次父母去美国前,都在我的冰箱里塞满了分包装成的冻饺子。这次节假日期间,我看库存快空了,心血来潮,决定自己包!
手拙眼慢的我折腾了一整天,让先生差点发了火。终于吃到嘴里了,先生又一句:"这啥呀,皮这么厚!"我再次验证自己永远达不到婆婆的心灵手巧,一下泄气成了祥林嫂,反反复复地嘀咕:"我只知道饺子破了令人沮丧,我不知原来皮厚也这么恼火..."先生叹口气,却是吃了一盘后又过来加。
饺子,我的最爱,吃的哪里只是滋味,饺子里包的是幸福的向往,故乡的眷恋,家庭的温情,生命的不息。圣经里说Rejoice in Hope, Patient in Tribulation ,我家的饺子文化正是这句经文的体现: 顺畅时扬起风帆,患难时风雨同舟。我要在缅怀亲人的情愫中,在生生不息的流淌中做一个承上启下的生命链接,让"好吃不过饺子"作为family legacy代代相传。
mzl9876 发表评论于
2017-01-24 23:14:38
思韵优美的文字,远胜过了满满亲情又香又美的饺子,写父亲的几篇好感人,非常喜欢,好一个孝敬的女儿。
新年即将来临,遥祝思韵才女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吉祥!
百花苑主 发表评论于
2017-01-22 20:16:59
亲爱的,你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好的公婆专门为你做饺子。 足见你的善良贤淑也深得他们的喜欢 :)
洋葱炒鸡蛋 发表评论于
2017-01-22 11:08:22
蓝蓝,喜欢你的文字,更喜欢你文中透出的热爱和希望。
很羡慕你小时候那么多好吃的,我上小学三年级才第一次吃上苹果。
cxyz 发表评论于
2017-01-22 05:35:16
Allen最爱吃饺子了。 我包的也是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好, 是趴着的。做馅儿时怕不健康, 没有老人舍得油盐佐料, 吃起来不如他们做出来的香。
思韵真是有个好婆婆啊。
诚信 发表评论于
2017-01-21 14:05:20
谢谢你的好文章。 优美的文字,善良的心,真诚的态度,尤其人类文明主要成果熏染后形成的价值观,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的谦卑,大大提升了文章的价值。读你的文章,让我看到我们的母语原来可以这么美。 个人感觉,你的多数文章应该收入中文教材。我已保存了一些,大概十几篇,希望几年后孩子们开始学习中文做读写材料来用。
希望今后能有幸一如既往读到你的好文章,保持你的风格,包括文字的推敲和思想的表达力求完美。新春快乐!
玉涵 发表评论于
2017-01-21 12:29:09
饺子是我们文化的精华:)一家子围在一起说说笑笑,乐在亲人的团圆平安。俺祖籍河北,生长在孔孟之乡,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是饺子的铁粉:)
山韭菜 发表评论于
2017-01-20 14:19:55
一如既往的文笔清新细腻。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我们家也都是饺子的忠粉。祝周末愉快!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2017-01-20 14:17:00
基因确实是决定了人的口味,但是很多时候不得不入乡随俗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2017-01-20 09:49:54
好喜欢你的文字, 好过饺子!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2017-01-20 09:49:43
好喜欢你的文字, 好过饺子!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2017-01-20 09:49:43
好喜欢你的文字, 好过饺子!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2017-01-20 06:30:34
XLD:人已老,妈还在---这是千金不换的福气。祝福你,我的同乡!
莲盆籽:在读你的中文学习系列,非常认同你的观点:"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把中华文明这个大宝贝,整个儿扔了出去。"
叶子:忘了加一句给你,我好喜欢你的家庭!
可爱的迪儿:你还会"翻墙"啊!常州美食除了大麻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蟹黄小笼包了。还可以买点包装萝卜干,带给父母尝尝。迪儿在中国过年,羡慕煞!等你回来写新文!
迪儿 发表评论于
2017-01-19 22:13:52
思韵, 我们太有缘了。我在西安长大, 父母却是南方人。我现在正在常州呢, 昨天才吃了你说的麻糕。常州还有什么好吃的?
迪儿 发表评论于
2017-01-19 22:13:51
思韵, 我们太有缘了。我在西安长大, 父母却是南方人。我现在正在常州呢, 昨天才吃了你说的麻糕。常州还有什么好吃的?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2017-01-19 16:45:01
饺子传承的是吃的文化传统,这个第一遍就看懂了。
全家围坐,其乐融融地包饺子吃饺子,是爱的传承,一代又一代。这第二遍才看到。我真是愚钝。
思韵写得真美,不仅仅是文字。
走一走瞧一瞧 发表评论于
2017-01-19 09:34:26
饺子虽小,里面却满满地包着全部的爱。
我家孩子一回家,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俺包饺子吃,自己平时都不怎么给自己包了,这时候却屁颠屁颠地乐此不疲。
啥都不说了,过小年了,回家给自己包顿饺子吃!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2017-01-19 09:19:16
婆媳都是善良,智慧 的人,关系才处得好。
最后这段圣经里的话对我很有帮助,虽然我不信教。
谢谢思韵分亨!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17-01-19 08:25:20
回复 'Dots2016' 的评论 : 呵呵,我们是叫菜馒头,肉馒头,前面加个字的。
小胖:我家也是一男一北,老妈上海,老爸北京的。我原来不吃米饭像没吃一样,现在面食都喜欢。
问好这里文艺沙龙里的所有朋友。:)
XLD 发表评论于
2017-01-19 07:35:55
看得让我感慨流泪呵!我在西安成长,父母祖籍河北,最温馨的儿时记忆也是一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
上周刚从西安回来,临来时九十二岁的母亲为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下联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横批:山高水长
这两天常常看着对联发呆,心说,纵然是“山高水长”且行且安;又怎奈“落叶归根”愈老愈浓呢。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9:14:46
在此一并谢谢大家了!我们来自同源文化,虽然也有地域差别,但毕竟是相通的。
腊梅妹妹,芝加哥在我不再是密歇根湖畔的风城了,有饺子,就不怕寒冷孤寂!
荔枝,我写这篇时想起你的家族的深秋大闸蟹聚宴,一样的亲情!
宁宁,我奶奶确实是平凡里透着不凡的女性,我对精神的执着完全来自于她。
边走边看,还有为写而写,真高兴你们也幸运地拥有好公婆。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
胖胖,还有Astrologer07,你俩后来居上,成了我的好知己了,真高兴!
祝福所有的读者家庭幸福,仅以此篇献给我们即将到来的中国年!
边走边看66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8:47:42
温馨好文! 饺子也是我的最爱,很快就要年三十了,全家又要一起吃饺子了。
你奶奶和我婆婆的奶奶很像,也是开封那边的,也是厉害强势,虽是寡妇但村里没人敢欺负她
感觉你是个有福气的人,虽然心气比较高。 看到这句笑了"我的婚姻,靠着公婆给加了好多分", 好像也适用于我的。
Astrologer07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8:01:50
饺子,过年,中国文字都是中华文化的符号,真心希望思韵不仅把饺子文化作为家庭传统传承下去,更觉得你有能力将中国文化中的美带给众多读者,沁润我们的心灵。我们都等待你下一篇好文!
山里人家168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7:16:03
温馨好文!喜欢.
小小月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6:38:49
写得怎么这么好?写得怎么这么好!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6:13:47
思韵写得真好。饺子也是我们家的最爱。连孩子都会说中餐里最爱的是饺子。我的婚姻也是靠公婆加了很多分,难找的好人家。连我妈妈自己都说我这么好的公公婆婆天下难求。
享受生活99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5:05:44
温馨感人的好文!感动!
水沫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4:07:58
好文!饺子后面的亲情太温暖了。每一个人物都很生动,奶奶最为鲜明。
yy56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3:07:32
好文,喜欢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3:03:44
赞思韵好文。饺子是最能够体验中华传统最能把一家人都调动起来的食物。你这篇文章让我都想去包饺子去了:)
腊梅lamei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2:23:11
作为山东人,爱吃饺子怕比思韵姐有过之而无不及。毫不夸口地说,我自己包的大馅饺子,美味不打折。什么时候你有机会来芝加哥,我亲自包给你。有饺子的诱惑,芝加哥对思韵姐是不是又多一层魅力?
linmiu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2:04:55
“南北混血”,这个词真有趣,我也属于这样,南方血脉却在北方长大。
我第一次去我先生家时,看到他家那相亲相爱的温馨气氛,就有一种归依感。
闲闲客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2:00:27
看得我也想学包饺子了。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1:46:15
从食品谈“南北混杂”,这个角度很不错!我一向喜欢文化的混杂,比所谓纯文化有趣丰富得多,也更有活力。在思韵的文章里,食物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舌尖和味蕾。
momo_sharon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1:16:0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时候的口味永远都是最好的。其实不在于好吃,而是如思韵所言,里面包含的是幸福的向往、故乡的眷恋,家庭的温情,生命的不息。
翩翩叶子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1:15:36
幽默,感动!包饺子也能引出这么一篇美文,思韵,真有你的。
我也爱吃饺子。这次回上海家里人还在取笑我小时候吃饺子时说的一句话:"吃饺子的时候不要和我说话"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1:08:22
这篇好接地气,通俗易懂,人都是从笨手笨脚到心灵手巧的,简单的事反复做,就快了,我在东北当老师的时候,家挨着学校,中午现包现吃,当然馅是事先准备好的,要知道这是几十年的功夫。
林依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0:38:56
饺子后面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也最喜欢饺子,天天吃都不会烦。
溪畔东篱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10:15:06
人说:臭味相投。我说:口味相投。只有口味相投了,友情、爱情才能更牢固; 亲情才能更浓厚。喜欢你的文章,喜欢你的饺子。 我想我们口味相投,假如认识,也会互相喜欢。
Dots2016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09:44:16
常州的大麻糕真的好吃,其实南方的糕跟北方的糕完全不是一回事。也搞不懂江苏人把包子叫成馒头。跟你一样有机会在日常中体会南北饮食的不同很幸运。饺子对于北方人是家的味道。我和老公在一起包饺子,合作默契,很有意思。
我胖我的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07:46:45
嘻嘻,菲儿说的“思韵的家族食物史”真是准确。家人的感情其实也是从每一餐饭培养出来的。我爸爸妈妈也是一北一南,家乡距离遥远,饮食习惯截然不同。他们的段子是:在刚结婚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一位觉着吃米饭吃不饱,另一位拿着馒头咽不下去,结果每餐——几乎早中晚三次——做两样。一提起当年吃饭,他们就眉飞色舞地描述,其实当时各自都想:呀,以前怎没意识到,这吃不到一起,怎么办呀?后来发现,在吃面条的时候,南北双方能在一口锅里达到共识,从而增强了在一起生活的信心!哈哈哈!
我也喜欢自己包饺子,可以调自己喜欢的馅儿,另外,那个一个一个慢慢包的过程能帮助我放松。开始的时候皮也很厚,馅儿也不香,但这个是熟练工种,多做几次就好了。一次多做一些冻起来,或者煮,或者做锅贴,好香。思韵的这个家庭传统要传承下去呀。
简宁宁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07:16:36
好可爱的一篇文章!在繁忙的早晨,我竟然停不下来的读完了。如蓝的幽默是含蓄而雅致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幽默。
我对你的奶奶充满了好奇。有空要多讲讲她的故事啊。
我的婚姻也靠着公公婆婆给加了不少的分。我就是舍得离开我先生,也舍不得离开他背后那世间难寻的一家子好人。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17-01-18 07:08:36
这篇看得我馋了,里面还有我熟悉的名字,我就叫这篇是思韵的家族食物史吧,反正你众多的读者回头会有更精辟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