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与失眠有关的那些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失眠症(insomnia)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入睡和睡眠维持或睡眠形式发生障碍导致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是一种综合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睡眠障碍。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失眠症的定义是:①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②发生频率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一个月;③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④没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而导致的失眠。有些失眠可能是其他疾病引发的的症状,比如忧郁症。早期认为失眠可能是忧郁症引起的症状,近年发现不是那么简单,失眠即便一开始是忧郁引起,但后来会形成病理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大约56%的忧郁症患者在病发前就患有失眠症。60%的抑郁症患者在发病的同时或之后有失眠症状,在抑郁症痊愈后仍然有56%的人持续有失眠问题。失眠症必須伴随有对白天正常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有人白天不受影响,不觉得痛苦,睡眠时间短也不应称为失眠。所以失眠是个非常主观的问题。目前没有很客观的测量。

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成人睡眠不足,四分之一的儿童难于入睡。对妇女和老年人失眠的比例更高.一个健康成年人的睡眠平均时间每晚通常在7-9小时。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英格兰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Jim Horne认为,不同的人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当灵活,可以改变的。他通过逐渐推迟上床时间,可将所需高质量睡眠的时间减至6小时外加短暂的午休。志愿者第一星期推迟一小时上床,以后三个星期再推迟1.5个小时上床,起床时间保持不变。一个月后志愿者可成功将睡眠时间减至6.5个小时而没改变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时间后,如果在白天你并无犯困,感到头脑清醒,说明你的睡眠时间已经足够了。反之6个小时睡眠对你不够,注意力应转向改善睡眠质量上。睡眠的不足会严重降低人的认知能力,控制能力,精神专注度和反应速度等,自身却不易发现这些能力上的减退。此情况和人在喝醉酒时的状况很相似。
多数人在无助之下只得求助于安眠药。众所周知,服用安眠药易成瘾,其功效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那么什么是目前最好的应对失眠的方法呢?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和睡眠医学教授Phyllis Zee认为,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抑郁,压力,缺乏锻炼等等多达百于种健康相关因素都可导致失眠,使用安眠药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病根。Dr. Zee 和其他六位睡眠专家都一致认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患者首先必须尝试,也是目前最被认可的解决失眠问题的方法。

何为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简而言之它是通过改变造成患者失眠的负面观念和不良态度,进而代之以健康有效的观念、情感和行为。第一步是先要找出导致长期失眠的内外因素,通过进行健康睡眠卫生习惯的教育和合理睡眠观念的建立,改变不适应的睡眠方式,减少自主唤醒和认知唤醒,从根本上改正关于睡眠的不良信念和态度,达到治疗目的。此方法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认知疗法,以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发现隐蔽的常常不被察觉的歪曲的不合理认知,通过训练和指导来纠正人的不合理认知,建立新的更理性和现实的认知方式而达到消除症状,促进个体适应社会的目的。由于非理性思维,理想化和绝对化要求,违背了睡眠的自然规律,导致患者内心冲突、情绪上的紧张恐惧,对现有治疗失望和抵触,其行为后果是使得人体生理警觉程度提高,干扰大脑皮层对睡眠的自然诱导过程。即使引起失眠的原因已找到并得到
解决,新的失眠原因还会不断产生,导致失眠一恐惧一失眠的恶性循环,使得病情经久不愈形成慢性化。部分患者存在下列一些不合理的认知:①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②对造成失眠原因的错误看法;③过分夸大失眠的后果等。在识别到患者的负面想法后,用新的理念及行为取而代之,在领悟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融人睡眠教育,使患者建立起“自己能够有效应付睡眠问题”的信心。
造成失眠的因素可以分三个类别:
  1.Predisposing Factor(前置因子)。有人个性容易焦虑,烦恼,神经质,情绪压抑,追求完美,这些人容易发生失眠,但并不是具有
特质的人都会得失眠。通常会有某些事件引发失眠发生。要解决问题先要了解一个人是怎样开始失眠的,如工作发生挫折,夫妻之间爆发冲突,家人过世等。
  2.Precipitating Factor(促发因子),偶尔发生的失眠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可是为什么有人会得慢性失眠症,而另一些人则不会呢?这里还有一个促发因子使得偶发事件挥之不去。这跟一个人的个性特质,处理事情的态度方式和外部环境因素都有关。
  3.在短期内,促发因子很重要。刚开始时,促发因子对你产生的精神压力让你睡不好。但慢慢地,促发因子的影响越来越少,随着失眠的慢性化,病因开始变了,失眠本身变成压力的来源,即Perpetuating Factor(延续因子)。如果你老想着“睡眠不好会影响到你的健康”,失眠会越来越成为你的精神压力并持续干扰你的睡眠。

二.睡眠健康的教育,主要涉及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饮食、活动、饮酒,此外还有噪声、光线,以及年龄与睡眠的关系等。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在上床入睡前4-6小时不要服用含咖啡因或尼古丁类的食物或药物;②在上床前戒酒,因为它会导致兴奋和更多的片断睡眠;③在上床入睡前避免过饱和饮液体过多;睡眠前5-6小时锻炼,但不要在睡前3小时锻炼;减少白天睡觉时间和在床上的时间;④在上床前不要有剧烈运动,在睡眠期间噪声、光线、温度等都应降到最低或适宜的状态;⑤睡眠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它主要表现在老年人身上。

三.行为疗法,是指用行为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失眠症患者有许多不良行为使得失眠发生并持续下去。改变这些行为就可以改善失眠。治疗时要求患者定时起床、白天不打盹、午睡要取消。白天兴奋不足,晚上抑制不深,所以应适当参加体力活动或锻炼,但不能过度疲劳,因为失眠的人是越疲劳越容易失眠。要减少脑力的紧张和疲劳,做好睡前卫生。
1.放松训练,比较适用于入睡困难或夜问醒后难以再睡的高唤醒水平患者,通过放松训练,使自律神经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发展,生理警醒度下降,诱导入睡。放松训练包括多种不同的技术,如渐进式肌肉放松、生物反馈、意象联想等。其基本目的是使患者能进入一种广泛的放松状态,而不是直接达到特定的治疗目的。放松训练要求患者必须想象出一个情境或某种东西用来诱导放松练习过程,将注意力集中在诱导物上使之放松。
2.睡眠限制治疗,疗法的基本思路是:在床上的时间过长会加重失眠,并使睡眠质量下降,所以通过限制患者在床时间,人为造成睡眠
轻度剥夺状态,达到提高睡眠效率的目的。患者在床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却无法入睡,易引起白天的情绪低落、毫无生气,促使患者在床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睡眠,往往适得其反,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患者在床上的时间越长,越易造成很多片段性睡眠,睡眠浅且易醒,这种睡眠习惯是很多顽固性失眠的重要原因。睡眠限制疗法即主要针对这种习惯而设计。具体方法是:①记录一周睡眠日记,由此得出一周平均睡眠时间;②将每晚睡眠时间设定为:平均睡眠时间加15-20分钟。这样可使睡眠效率保持在80%以上。若平均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即应至少设定为5小时,否则会增加危险事故的发生率;③可适当重复①、②,以使睡眠效率经常保持在80%以上;④中午可以进行适当的小睡,尤其在治疗的早期,但睡眠时间不可过长。
3.刺激控制技术,刺激控制技术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入睡和卧室与床之间的条件反射联系,其策略主要是通过减少影响睡眠的活动来达到,具体操作如下:①只有感到困倦想睡的时候才上床睡觉;②卧室的床只用来睡觉和性生活,不可进行其他活动;③若发现超过20分钟不能入睡,离开卧室,直到有睡意再回卧室;④每天早晨按时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节律;⑤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长。
4.矛盾意向法,基本原则是:让患者从事他们感到害怕的行为,一下子面对大量的惧怕情况,甚至过分地与惧怕的情况接触,体会过分的惧怕刺激,恐怖反应逐渐减轻,以至最终消失。对失眠者来说无论是在睡眠开始还是在入睡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对睡眠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的高唤醒水平严重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抑制。对于越想睡越睡不着的人,每天睡觉前要让自己醒着,不能睡着,并记住那个醒着的感觉,拒绝入睡。如果患者放弃了入睡的努力,代之以保持觉醒,结果焦虑得以缓解,反而更易于入睡。

如果偶遇某些突发事件,精神压力骤增,可导致短时间失眠,例如面临婚嫁,大考,家庭变故等。为了确保足够的休息,偶尔使用处方药来
催眠并无大碍,医生长开的药有艾司佐匹克隆(Eszopiclone),唑吡坦(Zolpidem)等。但切不可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在夜间能给予你的不是正常的入眠,而是通过药性使你失去知觉,是一种异常入眠,必然会有副作用,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经常服用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不服药就睡不着觉。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医生喜欢给失眠症患者开比较缓和的抗忧郁药来解决失眠问题。最常开的药是曲唑酮,(Trazodone),此药相当的安全,镇静效果较和缓,但美国药监局并没批准该药可用于失眠症。
另一类医生常开的安眠药为食欲素受体拮抗剂(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这是一种全新的用于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FDA在2014年8月首次批准了Merck公司的此类药Suvorexant上市。
食欲素Orexin)是一种由下丘脑外侧区合成和分泌的神经多肽,它影响身体的摄食行为,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脑内高水平的食欲素能使人持觉醒,嗜睡病患者脑脊液中的食欲素水平明显降低。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脑内的食欲素而达到促眠作用,其效果更接近于自然睡眠的生理过程,副作用会较小。但这类药上市时间很短,长期服用的优缺点不太清楚。

人体自身能天然合成的褪黑素是催眠药的另一选择。成人短期使用褪黑素早已证明是十分安全的,现在也已广泛应用于儿童。进五年来褪黑素的使用量剧增。因为其安全性,褪黑素已成了成人和儿童失眠患者的首选药。很多人认为褪黑素类似于维他命,其实不然。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成人服用量为0.5到1.0毫克为宜,在上床前数小时就服用。人
脑分泌褪黑素的水平呈周期变化,白天低夜晚高。 最佳服用褪黑素的时间是在你的身体刚开始生成褪黑素时服用。如果在临上床前服用较高量的褪黑素,不但起不到催眠作用,还会起反作用。褪黑素可用来调节时差和生理时钟如果你原来晚睡晚起,想把生理时钟往前拉,开始褪黑素要在睡前4-5个小时吃,然后吃褪黑激素时间逐渐往前移,生理时钟也就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慢慢往前调整。如半夜常会醒来,可以剥一点点吃,延后睡眠,但是会有一点瞌睡晕眩,所以不建议老人家吃,怕吃了跌倒。

失眠可以视为正常调控睡眠的神经生理机制失调而产生的现象。失眠的病因会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心理与行为因素经常在失眠的慢性化扮演重要的角色。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有实证研究基础的治疗方,可以有效地矫正心理与行为因素对于睡眠调控机制的干扰,进而有效治疗失眠。如果与短期的药物相配合,疗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目前接受过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专业训练的人员还相当有限,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才可以助广大有失眠困扰的民众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七色花瓣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偷来的菜谱 发表评论于
以为你有什么高招,说来说去,还是网上流行的useless理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