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晚了几日,笔者依旧要祝大家春节快乐!
正值春节假期,每日在家吃吃喝喝添了不少膘,送礼拜年包红包之后也就没什么别的事了。如果你和我一样恰好肩负着打理家庭资产的责任,那么趁此机会稍稍研究一番今年资产如何配置的问题也好。
展望一下今年全球市场的前景,聊那么一块钱的未来。笔者的想法仍流于粗浅表面,也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开始聊天之前先声明一下:笔者从来做不来具体的微观预测,虽然写出来肯定更吸引眼球——屁股位置一致的赞同你,截然相反的要喷你。聊天呢就试图从宏观角度泛谈一下,不说具体的技术面市场分析,原因嘛一来具体市场预测这东西非此即彼太容易被打脸,二来笔者不是大佬,技术分析强过我的比比皆是,如果唱了反调对手盘也拼不过呀。平时我们看到的好的技术分析大多有幸存者偏差的意味——市场检验不过的早就死透了,活下来的当然是“好”技术——这是个cherry picking的问题。
除了专业的交易员,绝大部分人做不到快速地改变名下管理资金的各项配置比例,这受限于信息渠道完备度、情势判断能力的专业性、交易渠道低延迟程度。而即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短时间内调整好所有家庭资产的配置,因为还有流动性的限制——忽然想投资个房子咋办?总不能挥挥手就交割了吧。想要把现金花出去也是要未雨绸缪做好长足计划的。
那么今年,家庭资产的雨露又该往哪里降?
先从国内市场说起……说实在话,笔者信心是有些不足。在2015年遭受股灾之后,A股市场一直元气未复,不过拉长时间线来看,除了前年一波飞上5000点,A股已经熊了很多年了。股灾之中许多股票带着投资者的资产腰斩不说,之后还面临过熔断等令人哭笑不得的状况。在笔者看来,如果不考虑后续的进场资金,A股市场整体是一个负和博弈过程——这是由市场和投资者的特性决定的,缺乏充足股票分红的市场缺乏源生利润,扪心自问大多数投资者都在市场中不断地制造热点、追逐热点、参与对赌,赚到手的钱本质上是他人的亏损,还一直给机构交学费。信奉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中难觅生机,似乎投机做派才有希望在市场中活下去。犹记得几年前国内投资者间流传的一句笑谈:“巴菲特如果敢来中国投资,我们就让他输得内裤都不剩地回去。”
不过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在赌场中也不乏一夕之间盆满钵满,如果对自己的信息渠道很有信心,自然可以继续在A股市场做一个弄潮儿。中国近几年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前期夯实的基本盘还在,近期PPI等经济数据也有所回暖——暂且不管它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良性,至少2017年6.3%左右的预期GDP增速没有太大问题(不以美元计算的话)——而GDP增长幅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资本在该市场中的增值潜力。
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新兴市场制度上虽然未必完备,但相较于市场机制高度完善的发达国家,其优势就在于各方面建设的落后,为每年的高增长提供了事实基础——想想看,各方面都发达完美了,那还发展个啥。在欧美市场中资本主要对稳健有所求,想要谋求高速的资本增殖,新兴市场投资必不可少。中国当然是新兴市场中的代表——虽然A股被拒绝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那么问题来了,除了中国全球还有其他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资本好去处吗?
答案是:有的,印度。作为亚洲地区的另一大国,我们总喜欢拿印度说事,有时会笑印度追不上我们发展的步伐,然而事实往往并非一句话可以简单概括滴。在海外人才市场中,印度人广泛更具有竞争力,印度本国近年来年均GDP增长率保持在6% - 7%。谁或许在说,相比于我国的GDP增速这成绩并不亮眼呀,何况印度发展空间理论上比我们大得多却才弄成这样,不行吧?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独特的社会特性,印度没有选择发展基建作为拉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而是主动推行私有化、金融改革、发展IT等高科技行业拥抱国际浪潮。在近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大势中,印度几乎没有实施任何强力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我们几乎早已把能用的鸡血都打了个遍——这也意味着印度没有透支本国的发展潜力,在未来还有极大的内生性发展空间——即便金融、IT等板块走到了头,至少还有庞大的基础建设需求。从产业结构上看,当前印度的经济相较于我国要健康许多。
当然,投资印度市场也有风险,至少政治风险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第一大要素,此前印度废除500、1000大额纸币惊掉一地眼球,不过整体来看在新兴市场中印度已算稳定。说到底,关于印度一句话阐述就是:印度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BSESN从09年8900点左右增长到如今近26000点),并且拥有至少中期的健康、高速发展基础,不失为资金好去处。想要投资印度股市,可以通过ADR(美国存托凭证)、ETF等渠道,此处就不赘述了。
加拿大市场在本年度末表现尚可,得益于OPEC限产协定带来的油价回升——因为其经济高度依赖于能源的生产和出口。从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加拿大正经历着两年来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美国大选后加币汇率表现也十分亮眼,但良好势头是否能延续到明年依旧变数颇多,这也是严重依赖石油的弊端——不够稳定,OPEC限产协定后续执行力如何还是谜。笔者认为投资加拿大市场好于欧洲,但未来承担的汇率风险须纳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