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一个方法:忏悔恶业、持诵经咒
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门,无论贫福均能为之。但非有「信心」和「恒心」不可!
忏悔恶业、持诵经咒,要有诚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恒,积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废。这样才有效果,持诵越久,效果越大。
经咒,是佛菩萨渡世之法船,持诵经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达彼岸。
忏悔恶业、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例如「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曾经在释迦牟尼佛祖座前立誓,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可见,观音菩萨对大悲咒之誓愿不轻。
又例如「准提佛母神咒」,是释迦牟尼佛祖在只园会上,哀怜末世众生,恶业重、福德薄,容易堕落到恶道轮回之中,故说出此咒给众生诵持。
持此咒者,只要每日诚心持念一百遍以上,久之就能消去一切灾难病苦,能增加福寿,每日持斋诵念百遍,念满四十九日,菩萨就派两位神来常常跟随持咒者,暗中护佑,一切灾难不能侵害。若念满九十万遍,可消除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
又例如「七佛灭罪真言」,是佛祖为众生消除前世今世之四重五逆重罪而设,使诵持者消除本身罪孽,化解一切恶因恶果。
经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议的,世人的运途种种阻滞,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恶因」之后的报应。而经咒之无穷法力则能够化解种种「恶因」的循环,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将恶运转化为顺运。这是彻底根治的法门之一。
持诵经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后,焚香虔诚诵念。(在未有进食之前晕腥五浊之气未染,较为清净)。
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选择一清净之地焚香跪念,但最好到附近佛堂去念。
持诵之人暂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诵经,罪孽深重)。
最宜....每月十日持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
持诵之人,可自己选择一二种经咒,作为长久奉持,不要贪多种。
念时心静气和,双手合掌,垂目专心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
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注意念时要尽量排除杂念,初持诵之人,定力不足,杂念纷纷。要逐步训练自己,日久自能达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诵,喊破喉咙也不会得到丝毫效果的。
经咒有《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地藏菩萨本愿经》、《《七佛灭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等等,皆可选诵。
B、第二个方法:放生。
除了持诵经咒之外,放生亦是积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为求享受口腹美味,极尽杀烹之能事。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厨房内杀害的六畜牛、猪、羊、鸡、鸭、鹅和海鲜、鱼、虾、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鸽、鹌鹑、蛇、鱼等等,其数以亿计。
使整个香港充满杀机和戾气,这无数的受害生灵怨气,日积月累,无形中会给人类带来祸害。 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现代的医学家已经证实到,多吃肉类会给人带来种种疾病,多吃海鲜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种奇异难治的怪疾。
这些事实是从有形有物的科学研究中得出来的,而存在於无形中的种种果报因素,尚未得到科学证实的仍占绝大多数,在偏重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不仁,这是人类可悲可悯的一面。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类在这方面的罪戾,你就会渐渐有所觉悟和反省:六畜动物亦是有灵性有灵魂的生命,人类为什麼要「弱肉强食」呢?难道它们真的生来就应该给人烹宰的吗?它们就没有属於自己的自然生活规律吗?
人类不吃它们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吗?人类是以这种残忍血腥的行为来成为「万物之灵」的吗?
从六畜动物在被宰杀时的种种痛苦挣扎惨状中,已足以证实它们的灵魂对人类的怨恨,亦足以证实人类的残忍。相反来说,假若有人能使它们死里逃生,给予它们一条自然生活的生路,它们的内心将会充满感谢,而亦足以显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积德种福的人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於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
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於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於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要常放,最好长期放,或许愿每月若干。又或许愿放生若干为一愿,不限时间,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愿后再又继续。像袁了凡许若干善愿以求某事达成一样。
放生并不须要花很多的钱,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元或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专款专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C、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这又是一个不用花钱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缘。
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萨。
发愿者要说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则罪恶更深。发愿者亦切忌杀生,发愿求事切忌求邪事。
如求姻缘切忌求邪缘,求事业者切忌求发大财,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赌博等不劳而获之财利。
D、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虽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亲无靠,两餐不继,贫病交迫,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之凄惨悲剧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群里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听到这些悲剧时都会由内心感到悲哀和怜悯。因此,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之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前章已经说过,种「福德」之大小并非视「善款」之多寡来衡量的,而是视「出心」之深浅来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不放过每一个行善的机会,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可按照报纸上所载之地址前往探访。经过亲自目睹他人之凄惨境况,更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慈悲心肠便是菩萨心肠!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於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E、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这个方法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乾、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
由於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如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著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峇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多伟大。
F、第六个方法:探访孤儿院。
独自一人或数人同行皆可。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
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创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心」,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 感受著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G、第七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经书善书宣扬因果报应,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进社会祥和的气氛。
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不会轻易疏忽这个最佳机会的。 捐印的数量又要视各人的经济环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浅绝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浅作为准绳。「出心」即是「发心」,发什麼心?慈悲心,菩萨心是也。
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门,无论贫福均能为之。但非有「信心」和「恒心」不可!
忏悔恶业、持诵经咒,要有诚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恒,积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废。这样才有效果,持诵越久,效果越大。
经咒,是佛菩萨渡世之法船,持诵经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达彼岸。
忏悔恶业、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为他人持诵,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获福。经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横祸凶灾,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转化坎坷之滞运,成为坦顺之途。
各种经咒,多数都有佛菩萨的誓愿,持诵的人只要虔诚专心,久而久之,自能感应,佛菩萨自会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愿,来成就持诵人之所求。
例如「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曾经在释迦牟尼佛祖座前立誓,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诵持大悲神咒,於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可见,观音菩萨对大悲咒之誓愿不轻。
又例如「准提佛母神咒」,是释迦牟尼佛祖在只园会上,哀怜末世众生,恶业重、福德薄,容易堕落到恶道轮回之中,故说出此咒给众生诵持。
持此咒者,只要每日诚心持念一百遍以上,久之就能消去一切灾难病苦,能增加福寿,每日持斋诵念百遍,念满四十九日,菩萨就派两位神来常常跟随持咒者,暗中护佑,一切灾难不能侵害。若念满九十万遍,可消除一切五逆十恶等重罪。
又例如「七佛灭罪真言」,是佛祖为众生消除前世今世之四重五逆重罪而设,使诵持者消除本身罪孽,化解一切恶因恶果。
经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议的,世人的运途种种阻滞,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恶因」之后的报应。而经咒之无穷法力则能够化解种种「恶因」的循环,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将恶运转化为顺运。这是彻底根治的法门之一。
持诵经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后,焚香虔诚诵念。(在未有进食之前晕腥五浊之气未染,较为清净)。
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选择一清净之地焚香跪念,但最好到附近佛堂去念。
持诵之人暂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诵经,罪孽深重)。
最宜....每月十日持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
持诵之人,可自己选择一二种经咒,作为长久奉持,不要贪多种。
念时心静气和,双手合掌,垂目专心不要贪快,可小声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静念,一面要静听,将自己所念一句一句听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
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获感应。念完之后精神爽利,心中充满祥和之气,情绪特别开朗愉快。
注意念时要尽量排除杂念,初持诵之人,定力不足,杂念纷纷。要逐步训练自己,日久自能达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无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诵,喊破喉咙也不会得到丝毫效果的。
经咒有《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地藏菩萨本愿经》、《《七佛灭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等等,皆可选诵。
B、第二个方法:放生。
除了持诵经咒之外,放生亦是积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为求享受口腹美味,极尽杀烹之能事。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厨房内杀害的六畜牛、猪、羊、鸡、鸭、鹅和海鲜、鱼、虾、蟹、蚬、蚝、螺、蚌,及至乳鸽、鹌鹑、蛇、鱼等等,其数以亿计。
使整个香港充满杀机和戾气,这无数的受害生灵怨气,日积月累,无形中会给人类带来祸害。 愿云禅师戒杀诗中有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制造罪孽。现代的医学家已经证实到,多吃肉类会给人带来种种疾病,多吃海鲜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种奇异难治的怪疾。
这些事实是从有形有物的科学研究中得出来的,而存在於无形中的种种果报因素,尚未得到科学证实的仍占绝大多数,在偏重物质享受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此早已麻木不仁,这是人类可悲可悯的一面。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类在这方面的罪戾,你就会渐渐有所觉悟和反省:六畜动物亦是有灵性有灵魂的生命,人类为什麼要「弱肉强食」呢?难道它们真的生来就应该给人烹宰的吗?它们就没有属於自己的自然生活规律吗?
人类不吃它们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吗?人类是以这种残忍血腥的行为来成为「万物之灵」的吗?
从六畜动物在被宰杀时的种种痛苦挣扎惨状中,已足以证实它们的灵魂对人类的怨恨,亦足以证实人类的残忍。相反来说,假若有人能使它们死里逃生,给予它们一条自然生活的生路,它们的内心将会充满感谢,而亦足以显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积德种福的人就在这方面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仅是给动物死里逃生机会,在冥冥中也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条「绝处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积善种福方面来说,其无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於患有顽病怪疾,或求寿
求子求健康之人士来说,「放生」更为重要。
放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属於咸水的海鲜鱼类,则应该放回海中。如属於淡水的鱼类则应放到水塘中。鸟雀应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们回到适应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要常放,最好长期放,或许愿每月若干。又或许愿放生若干为一愿,不限时间,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愿后再又继续。像袁了凡许若干善愿以求某事达成一样。
放生并不须要花很多的钱,如果经济不富有的话,可用「积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积蓄三元或五元,则每月亦可积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专款专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C、第三个方法:发愿吃素。
这又是一个不用花钱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视各人的职业和处境而异,亦视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强弱而定。
发愿吃素不一定是要终生吃素,可根据自己本身的处境来决定吃素的时间长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视本身所许之愿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缘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辗转阻滞,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据自己的处境发愿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满良缘。
又如在事业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发愿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业稳定平顺。 发愿吃素者最好亲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斋戒,诚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萨或佛祖像前誓愿,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诚,自可感应到诸佛菩萨。
发愿者要说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则罪恶更深。发愿者亦切忌杀生,发愿求事切忌求邪事。
如求姻缘切忌求邪缘,求事业者切忌求发大财,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赌博等不劳而获之财利。
D、第四个方法:直接施济孤贫
这个方法虽然须付出财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为,种无量之福。
我们时常可在报纸上看到报社呼吁市民义解善囊的新闻: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顿失生计之悲惨;又或某某人年老伤残无依而致乞卧街头,受饥寒风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长年卧病不起,六亲无靠,两餐不继,贫病交迫,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之凄惨悲剧常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群里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听到这些悲剧时都会由内心感到悲哀和怜悯。因此,不少慈善人士义解善囊,汇款由报社转交到孤贫者的手中,这些慈善人士正在广种福田!为自己之将来种下无量无边之福!
前章已经说过,种「福德」之大小并非视「善款」之多寡来衡量的,而是视「出心」之深浅来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为。只要种福者时时培养这种慈悲心,不放过每一个行善的机会,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为之,则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亲自将善款交到孤贫者手中,可按照报纸上所载之地址前往探访。经过亲自目睹他人之凄惨境况,更能培养自己的慈悲心,这慈悲心肠便是菩萨心肠!捐善款时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图报,免得受惠者耿耿於怀,这是「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E、第五个方法:探访老人院。
这个方法最好是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将善款全部买食品,如水果、饼乾、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护理院)里的老人,多数是六亲无靠,孤独无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内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们需要亲情、温暖和照顾。
由於人体筋骨气血的衰老退化,她(他)们手脚不灵活,行动、穿衣、饮食等种种不便。尤其是「护理院」里的老人,大多数是病人,穿衣参差不齐或倒翻,须人帮忙,饮水喝汤流出嘴角,流湿衫襟,须人照顾,尤其是心灵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温暖的慰问。因此,探访慰问老人是无量的善德,可种无量之福田。
如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著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峇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多伟大。
F、第六个方法:探访孤儿院。
独自一人或数人同行皆可。携带物品范围较广,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
孤儿们失去了父母的扶养,得不到普通儿童所拥有的母爱和家庭温暖,生下来就饱尝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灵上受到了永难平复的创伤,他们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们需要母爱般的怀抱,心灵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心」,使孤儿们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 感受著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不是种福的最好引证吗?
G、第七个方法:捐印经书善书。
经书善书是诸佛菩萨济世渡人、救苦消灾的苦海慈航。推动经书善书的传播流行,是宣扬诸佛菩萨的慈悲心肠,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捐印经书善书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经书善书宣扬因果报应,能抑制人类的作恶心理和行动,能使恶人循规蹈矩,使社会减少罪恶。又能鼓励人们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让步和忍耐,增进社会祥和的气氛。
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不会轻易疏忽这个最佳机会的。 捐印的数量又要视各人的经济环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浅绝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浅作为准绳。「出心」即是「发心」,发什麼心?慈悲心,菩萨心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