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连的工业遗产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走近大连的工业遗产

大连港办公楼

甘井子煤码头钢栈桥

日本时期机车车辆厂高层管理住宅

龙引泉石碑

铁山灯塔

大化合成车间

亚细亚号蒸汽机车

    走在大连港一、二号码头,那些经过百余年风雨洗礼的堤坝和库房,在涛声中向我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变迁;置身大化集团的合成车间,那些落满了尘埃的压缩机看似冰冷无语,而如果将时光机器倒回几十年,我们却可回望这里曾经热闹的生产场景……

    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把文物保护的目光停留在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上,工业遗存却少有人问津。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社会、建筑、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相关设备,相关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2007年我市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市文化局高度重视并部署工作,首次大规模地进行了工业遗产的普查工作。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连有较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至今保留着大量的近现代工业遗存。这些不可再生的遗存,已成为见证大连近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文脉,留住它们,保护它们,记取它们,之于城市,之于城市里的人,都有着无法替代的深远意义……

    随着大规模的企业搬迁改造进程的加快,对工业遗存的调查、认定、保护和再利用工作,迫在眉睫。在大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业遗产的调查中,工作人员重点对我市历史较悠久、没搬迁或正在搬迁的较大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梳理出24家企业,它们拟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我市的工业遗产还会有别的发现。

    (一)大连港集团

    沙俄侵占大连后,着手在大连湾沿岸开辟新港,建设一座新的港口城市。经勘察,港址选中在大连湾西南岸(东青洼海岸),位于东经121°40′,北纬38°56′。1899年9月28日,大连商港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由东清铁路公司组织施工。1903年底,一期工程基本完成,1904年,沙俄计划实施二期建港工程,但同年2月爆发的日俄战争,致使建港工程中断。战后,日本占领大连,于1908年3月对港口进行扩建、新建。1945年至1950年大连港由苏联代管,1951年1月1日,中苏交接大连港,开创了大连港历史的新纪元。

    现有遗存:

    4座突堤码头(一码头,二码头,三码头、四码头),三座顺岸码头(甲码头、乙码头、丙码头)和长门町码头,防波堤,15号库、22号库、20号库、物资仓库、办公大楼、客运站等。

    1.码头。一码头,二码头、甲码头,1899年由沙俄始建。一码头处于半成品状态。二码头位于一码头西侧,除西侧南半部尚有少量工程外,其余可供使用,并有铁路通至码头前沿,是船舶靠泊、货物装卸的主要设施。甲码头位于一码头和二码头根部之间,全部建成。一、二、甲3座码头的货物年通过能力在100万吨以上。日本占领大连后,对一码头、二码头、甲码头进行了改扩建,并续建了乙码头、三码头、丙码头、四码头、长门町码头。1939年9月全部竣工。

    2.防波堤,沙俄侵占大连时期,东防波堤仅完成基础抛石工程,北防波堤东段863米基本建成,西段只完成了水下抛石部分。日本占领大连后,在此基础上续建。东、北、西、西北防波堤工程于1918年3月31日全部竣工。防波堤内的港区水域面积约296万平方米。

    3.15库,位于东部老港区第一码头,建于1929年,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梁楼盖体系的工业仓库,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港口仓库。

    4.客运站,1922年7月26日动工,1924年10月27日竣工投入使用。为混凝土结构的二层建筑,下层为仓库,上层为候船厅,该厅建筑面积3768平方米,可容纳旅客千余人。

    5.办公大楼。在参考了美国鲁尼桑斯式的建筑设计后,1916年6月11日动工兴建。楼址选在港湾广场东北部的三角地带,占地面积2949.7平方米,建筑楼层为7层。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甘井子煤码头

    东北煤炭是日本侵略者掠夺的重要物资,“把廉价的燃料供应日本内地”,是满铁的根本任务之一。如此一来,建设一个大型的、机械化的煤炭出口专用码头便提到日程上来。

    1926年9月1日,甘井子煤码头工程正式动工。1930年10月1日,经过4年建设,甘井子煤炭专用码头工程竣工,主要工程包括防波堤、栈桥、贮煤场等。这座当时东亚最大的煤炭专用码头以机械化作业而著称。

    现有遗存:

    1.栈桥,1926年建造,结构为沉箱钢梁高架式,桥长328.8米,上宽17.6米,下宽34米,栈桥两侧泊位水深9米,可同时靠泊7000吨~10000吨级船舶4艘。

    2.电力机车,川畸造船所电气部制造,车底部有昭和字样。

    3.贮煤场。在码头后方,以铁路与码头相连接,贮煤场堆存面积共约18万平方米,堆存能力30万吨。

    4.满化码头(大化码头)的建设。在甘井子南海岸修筑了一座长125米,宽12米,岸壁延长262突堤式码头,其东侧可靠泊5000吨级船舶。该工程于1934年9月完工,10月1日开始营业。

    5.满石码头(石油七厂栈桥)的建设。该码头是利用甘井子防波堤建造的,在防坡堤的西侧,建设了3座混凝土海豚式码头。栈桥前端设有输油臂,可与船舶连接作业,桥上铺设两条输油管道,可与背后地的油罐连接作业。该工程于1934年10月完工。

    (三)自来水集团

    大连城市供水事业历史悠久,至今已走过129个年头,先后经历清朝末年的初创时期、沙俄和日本殖民统治畸形发展时期、中苏共管恢复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的突飞猛进时期。

    现有遗存:

    1.龙引泉石碑、井房。清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为了加强渤海沿岸的防卫,决定在旅顺口修建军港。为解决驻军和当地居民饮用水,由旅顺驻军于同年11月9日在旅顺北八里庄修建龙引泉水源工程,开创了中国城市供水事业的先河。大连解放后30多年间,龙引泉仍在为城市供水发挥作用,到1979年水源泉枯竭停用。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引泉石碑用汉白玉石雕成,高1.4米,宽0.5米,厚0.15米,正面雕刻“龙引泉”三个大字,背面刻有隶书碑文。

    2.孙家沟净水厂泵站。该净水厂位于旅顺五一路42号,是俄侵占旅顺口后为海军供水修建的水厂,1898年沙俄始建,日本进行扩建,站内有2台净水泵,1933年生产,1934年安装,由日本荏原制造厂生产。

    3.沙河口净水厂急速滤过室,建于20世纪20年代,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有管廊和水泵2台,一层为过滤室,其他房间原为化验室、调度室、资料室、值班室,二层为放映室等。该厂泵站建于20世纪20年代,内部设施除一台五吨吊车,其他设备全无。

    4.台山净水厂,遗存:(1)过滤室,建于20世纪30年代,地下一层,地上两层。(2)混药室。(3)沉淀池。(4)原水井。(5)配水池。

    5.闫家楼净水厂,位于大连金州闫家楼。(1)原泵站。1925年建,现为仓库,内有2个当时用过的日本壁炉。(2)新泵站。(3)净水池。贮存干净水,门楣牌匾上书“天水一色”。(4)新滤过室。建于1976年,有滤过池、加药泵、脉冲池(沉淀池)。

    6.三道沟净水厂(1)过滤室,建于1944年,一层为过滤室,内有8个操作台和过滤池。地下一层为管廊,共8组,全部设备为日本统治时期安装,管外壁有“昭和”字样,内管全部为黄铜材质,现正在使用。(2)沉淀池,水池四周配有铁钩,战备用。(3)反应池。(4)受水池。(5)泵站。内部共11组泵,1987年改造。其中8个是国产,沈阳制造;另外3个,其中一个泵是荷兰造, 电机是日本西门子造,另外两个是德国造。(6)吊车。

    7.南山净水厂,位于金州南山岗北坡。(1)原泵站,内有两个净水泵。(2)沉淀池。

    8.东卡门净水厂,位于旅顺东鸡冠山半山腰处,现有遗存:混药室、沉淀池、过滤室。

    9.王家店水库,位于甘井子区红旗街道棠梨村,(1)块石混凝土重力坝。(2)取水圆塔,直径4米,门楣上书“惠泽润生民”。(3)值班室。(4)变电所。

    10.龙王塘水库泵站,内有3个送水泵,瑞士造,电机为1987年兰州电机厂制造,吊车1台。(2)块石混凝土重力坝。

    11.大西山水库,位于甘井子红旗街道湾家村。1927年8月兴建,1934年3月竣工。周总理曾两次视察(1951年、1934年),库容1670万立方米。由于地势较高不用泵。(1)块石混凝土重力坝。(2)取水塔。(3)值班室。

    12.小孤山水库,位于旅顺口区龙头乡王家村。(1)混凝土心墙土坝。(2)泵站。(3)水塔。

    13.北大河水库,位于金州二十里堡乡钟家村。(1)水泥坝。(2)取水塔。

    14.广和配水池,1899年沙俄始建,1902年建成,大连市第一座城市供水配水池。遗存:(1)沙俄侵占时期泵房。(2)日本统治时期泵房。(3)配水池。(4)总理修养处。1951年9月总理曾来此休养。

    15.大皇庄原水分工厂,位于金州亮甲店。(1)一泵站。(2)二泵站。(3)三泵站。(4)储水池。

    16.大沙河原水分公司,位于金州大房身。(1)大沙河拦河坝,建于1939年,当时为木制,十个闸孔,每日6万~7万吨作辅助供水。2005年重建, 2006年补修进水口。(2)大沙河水库,土坝与取水塔。(3)沉沙池。(4)扬水泵站。(5)泵房。(6)送水池。

    (四)大连机车车辆工厂

    前身为沙俄侵占时期的东清铁路机车制造所,建于1899年。1899年7月,沙俄着手修建“达里尼”市第1期工程。东清铁道机车制造所作为首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同时开始兴建。1901年东清铁路建成,东清铁道机车制造所也同时建成。日俄战争结束后,1906年9月,日军野战铁道提理部正式接管东清铁道机车制造所,将名称改为大连工场。同年,日本成立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的特殊机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负责修理满铁机车车辆。1907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正式接管工厂。1908年7月,满铁决定把大连工场从原址移至郊外的沙河口(今机车厂址)重建。厂名改称满铁沙河口铁道工场,形成大连西部的一个工业市街。1945年9月,苏军进驻沙河口铁道工场,易名为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1953年交由我国独立经营。1958年,工厂定名为铁道部大连机车车辆工厂。

    现有遗存:

    1.机车车间,是内燃机车生产的总组装车间,前身是沙俄侵占时建立的机车组装职场,后改名为组立职场。车间建筑为1908年建,后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原为红砖建筑。内有两门吊,分别是1919年、1925年安装的150吨、100吨,系美国生产。

    2.厂工会办公楼,原为日本统治时期的工厂俱乐部。

    3.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当年名为大连沙河口小学校,是沙河口铁道工场的子弟小学,建于1911年。

    4.老干部活动中心,原为日本统治时期工厂的住宅小楼。

    (五)大连造船厂

    始建于1898年6月,为沙俄筹建的中东铁路公司修造船厂。日俄战争结束后由日军侵占。1907年4月1日,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始营业后,从日军旅顺海军工作部大连支部事务所手里接管了大连修造船厂,作为大连铁道工场的附属工厂来经营,主要从事修船业。1年后,满铁将该厂出租给日本神户的川崎造船所,改名为株式会社川崎造船所大连出张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船渠铁工株式会社由苏军接管,更名为大连船渠修船造船机械工厂。1951年1月1日,中国政府接收该厂并将其易名为大连船渠工厂。

    现有遗存:

    1.中心变电所,其前身是沙俄筹建的“中央发电所”,创建于1901年,主要为修造船场输送动力的配套工程,也是当时大连地区唯一的发电所。

    2.南坞,其前身是沙俄统治时期兴建的小船坞, 于1902年建成,后几经改造、扩建。

    3.北坞,其前身为沙俄统治时期兴建的大船坞,因日俄战争爆发,只挖了一个大土坑。1923年满铁对其进行重新修筑,1926年9月30日竣工。由于这个船坞是为制造沉箱而修筑的,所以被称为“沉箱船坞”。

    4.船体厂房、机加工车间、船台一部楼,均建于20世纪50年代。

    5.消防队楼,建于1960年。

    (六)旅顺海军四八一○工厂

    旅顺海军四八一○工厂,是清末洋务运动中为北洋舰队修建的船坞。1880年6月,李鸿章确定在旅顺口开港筑坞。1881年10月,组织建立旅顺工程局,全面负责旅顺港坞的筹建。1883年春,船坞工程启动。不久即因中法战争的影响而停工。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旅顺船坞工程再次上马。此项工程是在爱国官吏袁保龄、刘含芳直接督率下建成的。李鸿章决意要仿照“西法”、“洋法”来建,聘请德国工程师善威为帮办。善威根据书本知识,决定烧制泥砖修建船坞。袁保龄认为“砖坚必不如石”,决定用石砌,得到英法专家的赞同。

    1886年10月19日,船坞工程以125万两白银为价,承包给法国人德威尼。中法双方在天津签订了旅顺船坞工程合同书。所有施工除少数由法国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外,绝大多数由中国工匠和民夫在法国监工监督下完成。1890年11月6日,旅顺船坞全工告竣。其主要项目有一大一小两个石砌船坞、9座修船厂及码头、大库铁路、起重铁架等。随之撤销旅顺工程局,成立北洋海军旅顺船坞局,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型船舶企业之一。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制造的中国第一条铁壳军舰“平远号”首先进坞检修。接着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及大小各舰先后进入大坞修理。旅顺船坞是中国最早使用现代化水电设施的工厂。

    现有遗存:

    1.船坞,建于清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耳房,建于清末。

    3.泵房,建于清末。

    4.厂房,建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七)大连第一水泥厂

    大连水泥集团第一水泥厂是国家重点水泥生产企业,始建于1907年,我国现有历史最久的水泥企业。

    现有遗存:

    1.建厂初期的办公楼,现生产处办公室,为日本红色“十”字楼, 典型日本建筑。

    2.水泥磨,日本时期的水泥生产厂房,后几经改造。

    3.石灰石矿,1909年开始开采至今,此处石灰石(青石)质量较好,含碳酸钙90%,生产水泥的原料。

    4.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熟料库,长60米,直径3米~3.5米。

    5.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熟料库,长74米,直径4米。

    (未完待续)

    启事:透过这些工业遗存,我们依稀可见大连近代工业发展的点点滴滴。那么,大连近代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这些遗存中哪些是值得特别保护的,国外的工业遗产保护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请继续关注《工业遗产:城市近代史的一支文脉》的中篇、下篇。

【ZT大连日报 2009年6月7日文/姜晔 本报记者 张轶 图/王大斌 李惠

http://www.jxal.com/Article/dfwh/201501/637.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