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小要理问答第四课:洗礼(马太福音28:18-20)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从圣道(十诫、信经、主祷文)转向圣礼(洗礼、赦罪和圣餐)。圣礼至少包括如下特征。第一、神本与恩典。圣礼是神所设立的,是奉主的名,包含神的命令,是神的工作。圣礼是恩典,是福音。这意味着无论人的情况如何,圣礼都是有效的。不信者领受圣礼只是自取其罪,但不等于圣礼是无效的。圣礼总是涉及三位一体(特别是洗礼)和基督中心(洗礼、圣餐和赦罪)两个基本教义。圣礼首先是上帝的拯救行动,而非基督徒主动的顺服行为。圣礼不是人的“善工”(semi-Pelagian)。第二、应许与信心。圣礼都包含着神的应许,圣灵藉着人的信心领受这应许。圣礼所见证的中心事件是基督的死而复活及其赐下的应许:赦罪与称义。路德一个宝贵的贡献是:这是持续的赦罪和持续的称义。因此我们理解的洗礼同时是daily baptism;我们时时刻刻需要主的身体和血。这个持续洗礼不是再洗礼,但与婴孩洗礼的道理密切相关。第三、圣灵与教会。圣礼总是圣灵在教会中的工作,主要是藉着圣职实施的。第四、圣道与记号。圣礼是神的话语和外在的物质形式的结合,带领人经历基督里的重生。因此圣礼常常被定义为“看得见的道”。外在标记包括水、酒、饼。我注意到路德对是否将赦罪列为圣礼一直在未定之间,原因是赦罪非常重要,与洗礼密切相关;但是赦罪礼没有外在的物质形式的参与。我们今天先学习圣洗礼。

导论:异教之风

外在标记让我们想起该隐的记号(创世记4:15-16)。有史以来各种灵恩主义,无论是茨温利加尔文还是各种诺斯替主义者,以及现代灵恩运动,对物质标记“怎能行这样的大事”感到不解,甚至反感。他们认为传统教会对物质和肉体过于重视,而且滑向神秘主义;一方面,他们宣称圣礼只是可有可无的外在形式;另一方面,他们高调说,人有信心就可以得救,因此不需要基督设立的洗礼。他们甚至公然而普遍低违背圣经,教导说,洗礼与得救无关。他们不能明白为什么全能超越的上帝会使用物质形式来彰显祂的救恩。正如他们无法理解上帝怎样用无形的话语创造了有形的世界,基督为什么道成肉身;他们也不能理解这些神迹:“耶稣领他离开众人,到一边去,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马可福音7:33);“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什么了”(马可福音8:23);“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约翰福音9:6)。这些“高等批判”自以为他们比上帝更高等,认为上帝借助于如此不堪的物质形式让他们这些高等人感到难堪。

路德一再强调这个真理:“当然不仅是水,而是上帝的话语在水里与水联合,连同这份信靠上帝在水中的话语的信心,作成这事”。不仅如此,路德进一步论述说,圣道以物质标记的方式临到,至少出于三个原因。第一、物质标记表明圣礼及其指向的重生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历史现实事件。第二、完全是因为上帝怜悯我们信心的软弱,知道我们仍靠感官支撑着我们信心,所以不是祂需要,而是我们需要这些外在标记的帮助。这一点也正如以色列人过约旦河,要搬走12块石头一样,好让他们对恩典常常念念不忘。圣礼沦为加尔文主义者所谓的代表说或纪念说:代表说等于控告神是说谎的;纪念说把神本主义的圣礼弯曲为人本主义的行动。这个问题我们在圣餐论中会进一步讨论。第三、教会借助于外在形式向世人见证基督的救恩,而且主内弟兄姐妹同作见证。人需要“看见的”的教会行动,而圣礼如同“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马太福音5:14-16)。

路德继续说:“即使洗礼完全是外表行为,她仍然包含了上帝的道和命令,并藉其得以设立、证实,和确认洗礼。因为上帝所设立和命令的,不可能是一件毫无益处之事,即使它看起来比一根稻草的价值还低,但它必定是一件最为宝贵的事……奉上帝的名受洗,并不是受人的洗,而是受上帝亲自施行的洗。所以,虽然洗礼是藉由人的手施行,但是它确实仍然是上帝自己的作为。从这个事实来看,每个人应该容易判断,洗礼要比任何人或圣徒所施行的工作更为崇高。因为人所作的工作哪一样会比上帝的工作更伟大呢?……当那些所谓的‘新派人物’嘲弄洗礼,并将上帝的道与设立排除在洗礼之外时,他们的作为全然是魔鬼的邪恶与亵渎……我们那些自诩明智的‘新灵’朋友们宣称:惟独信心才能拯救人,而行为与外表事物则是虚空……但是这些瞎眼的领袖不愿明白这事:信心必要有其相信的东西,亦即信心能仅仅抓牢的(提摩太后书1:13;提多书1:9〕,也是信心之所以被坚持与凭借的依据(哥林多前书2:5)。

我完全赞同路德这个观点:“没有圣礼就没有基督徒”;“因为我们是藉着这圣礼进入基督教会的”;“教会之外没有救恩,因为教会之外没有圣道和圣礼”。对圣礼的漠视直接导致教会的溃败。这些具有泛神论特征的灵性神学,常常引用以弗所书1:23与4:10中“充满万有”这个概念,来论证基督的无所不在,以及他们自己的特权式、随机式的同在。然而这些瞎眼的人看不见这两段经文都在强调“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不仅如此,和合本这个“充满万有”翻译显然是有问题的——如果基督充满万有,再充满教会就毫无意义。路德教会一直在抵抗这场反圣礼反教会运动,主要论据是两个。第一、圣礼是神自己设立的,包含着上帝自己的命令;“所以,我们不该疑惑洗礼是神圣的,因为这不是人所捏造或发明的。洗礼不是属人的戏法,而是上帝新奇设立的”。第二、是道与自然的物质形式的联合才成为圣礼(奥古斯丁,另参以弗所书5:26;以赛亚书55:10-11)。

如果复活的基督不是藉着教会中的圣礼临在,教会就只是课堂,甚至的确可有可无。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圣礼文化是教会衰败的罪魁祸首。我也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种观点:加尔文是所有现代邪教之父。自从加尔文主义者将圣礼视为外在形式、将圣灵与圣道圣礼平行起来那一天开始,基督教就进入了该隐之后大洪水之前的“人文主义”世代。而中国教会贡献了两种东方的恶俗,就是道德主义和本质主义。前者是儒学,强调个人的圣化和道德表演以及属灵骄傲。这些圣人情结从根本上拒斥圣礼中认罪、赦罪和称义及其连续的必要性;也厌弃圣职人员在道德上对他们施礼的合法性。后者是佛学,认为“我内心相信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这外在的形式呢”。路德教会一直拼命阻击这种风潮,却被撒旦一会的人嘲讽为“分裂教会”。《大要理问答》这样说:“而我们为洗礼抗争和奋斗,主要是因为现今的世界充满了如此多的宗派,他们争辩说洗礼是一种外表行为,而一切的外表行为是不具任何益处的”。圣礼型教会任重道远。

正论:圣经根基

因此所谓“我信基督但不受洗”这个观点,若非无知就是谎言。信的对象就是神的道,神的道包括“信而受洗”清清楚楚、多次多方的教导。我们不以这福音为耻。“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哥林多前书1:25)。我们是路德神学的传承者。在我们开始学习洗礼真理之前,我们应该重温路德在风雷激荡的宗教改革年代,怎样前有教皇、后有茨温利加尔文、内有敬虔主义和激进主义的那种孤独奋战、临危不惧和誓死忠心。但我们不是任何圣徒的崇拜者,因此我们今天的圣礼学习不会亦步亦趋按小要理问答和大要理问答的结构进行。我们都知道小要理问答将洗礼的教导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洗礼是什么(马太福音28:19);第二部分、洗礼赐予什么益处(马可福音16:16)、第三部分、水怎能行这样的大事(提多书3:5-8);第四部分、用水这样施洗表明什么(罗马书6:4)。另外可以参考路德大要理问答第四部分、施马加登信条第三部分第五条;奥斯堡信条第九条。但我们还是坚持继续回归圣经本身。也只有圣经才是我们胜过异教之风的根基;而圣经本身比任何人的教义都更为周全,也更有力量。我们先回到旧约中洗礼的预表,而这些预表都有新约非常清楚的解释。

一、洗礼的预表

1、创造

洗礼的第一个真理就是新生,或者新的创造。罪人都渴望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一点正如洗礼程序所宣告的:“我们在成孕和出生之时都是有罪的,并且仆伏在魔鬼的权势之下;一直等到基督来,祂宣告我们是属于祂自己的。若不从罪、死亡和永远的咒诅中被拯救出来,我们将永远失丧”(LSB)。没有洗礼就没有重新的开始,罪人就不可能返回起初。“但是大有怜悯和恩典的父神,已经差遣了祂的儿子耶稣基督,为普天下的人舍身赎罪,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然而这是如何可能的呢?希伯来书1:1-3,“1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2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3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希伯来书的作者将洗礼与创世连接起来。洗礼的基本见证就是圣灵运行的水面上,而这恰恰是创造之工:“1起初神创造天地。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记1:1-3)。洗礼首先将光送到黑暗之中(约翰福音1:5;马太福音4:16;路加福音1:78-79)。

光照只是新生命的开始,新人要一生都住在光中,行走天路。基督徒并不是光本身,而是要住在光明中。于是洗礼与创世相关的第二个预表则是穿衣,或者披戴基督。哥林多后书5: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另参加拉太书6:15)。何谓“在基督里”?加拉太书3:27,“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在创世记中,披戴基督是这样预表的:创世记3章,“7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21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而这洗礼的真理,从创世记一直持续更新到启示录(启示录3:18,7:14,22:14)。而众先知在中间都为穿衣事件作证(以赛亚书22:21,52:1,61:10;撒迦利亚书3:4-5)。这是使徒的见证:“23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24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3-24)。这新人不是一天长成的:“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罗西书3:10)。上帝用真理使我们成圣!LSB洗礼程序中的烛光与白衣的礼仪由此而来:洗礼首先就是重见光明返回起初,其次是穿衣走在人间,走向未来。

2、审判

洗礼的第二个真理是接受神的审判,或者说,认罪悔改。但这个悔改并不意味着你从此是圣徒,而是从此拥有了悔改的心志,从此开始在教会中受圣约的约束,渐渐更新。这个真理特别藉着大洪水和方舟事件预表出来。大洪水代表上帝用水对罪人的审判;方舟代表神的拯救,或神藉着教会拯救罪人。住在方舟中的人并非什么圣贤,不过就是挪亚、他的儿子和他们的女人们。挪亚在大洪水之后醉酒与献祭,一方面显明了新人仍然在肉体上的软弱,另一方面显示教会生活的绝对必要,以及教会生活的本质,就是持续领受基督的献祭。而这个洗礼的真理,水与圣灵的工作,是藉着彼得前书3:18-21启示给我们的:“18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19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20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21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得指着大洪水(创世记6-9)将洗礼不仅显示为圣灵和水的工作,也显示为是一场“良心事件”。洗礼乃是一场新约,或者心约。

3、立约

洗礼不是表明施洗者(神)和受洗者(人)的等同,而是建立一种圣约或婚约,从此住在以上帝为缔约一方的圣约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出于上帝主动订立的,肉体与圣灵的契约。在这个约定中,肉体愿意靠着施恩之具不断臣服圣灵的带领。这是洗礼的第三个真理:洗礼确立新约,正如主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所说的:“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加福音22:20)。立约的洗礼在旧约中的预表就是割礼,而歌罗西书2:11-15正是这样教导我们的:“11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12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13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神赦免了你们(或作我们)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14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15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这里清楚地将割礼与洗礼连接起来;而要了解割礼,需要重返创世记17:1-27。我们从那里至少可以看见两方面的重要信息。第一、割礼所立的约是有“标的”的,指向基督和祂的国度。第二、割礼的对象是8个月大的男婴,这个礼仪根本没有考虑婴孩本身在理性上的成熟程度,反而特别清楚而充分地启示我们:圣礼首先是上帝单方面的恩典和礼物。割礼因此可以为婴孩洗礼作证。

4、救赎

洗礼的第四个真理乃在救赎,而且是从水和圣灵而生的那种救赎。这个救赎事件在旧约中的预表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应许之地迦南:第一代以色列人是出埃及过红海(出埃及记14-15),第二代以色列人则是从旷野过约旦河(约书亚记1-5)。两代人都要受洗,每个人都要经历洗礼。第二是被掳掠的犹太人从巴比伦出发归回应许之地,穿越迦巴鲁河,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以西结书1:1-3,36:22-30;以斯拉记-尼希米记)。这条路线也是亚伯拉罕进入迦南的路线。哥林多前书10:1-4让我们思想洗礼这方面的真理:“1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2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3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4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总而言之,洗礼就是藉着水和圣灵,离开埃及和巴比伦,迁到神爱子的国里。犹太人和基督徒一生或整个历史就是这两场洗礼。在埃及我们是奴隶,在巴比伦我们是寄居者。洗礼启动了一场回家之旅。但是,洗礼也更是一场战争。在第一场洗礼中,法老追到红海,要消灭我们,并且企图将我们消灭在洗礼池边。这意味着洗礼前后必然发生世界对你前所未有的战争,教会必须对此预备。在第二场洗礼中,你面对的主要是已经在耶路撒冷的大儿子们的堵截、嫉妒和败坏——教会及其律法主义传统,会成为你洗礼和重生的控告者、拦阻者。这一点可以参考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魔鬼、世界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他们教会”不会接纳我们,只有扎根在“盘石基督”上面,你才能在洗礼战争中得胜。

5、教会

洗礼的第五个真理,则与教会密切相关——洗礼之后进入教会,成为神的祭司。这一真理,特别是藉着旧约中会幕、圣殿前的洗涤盆或铜盆预表的;而在那里洗礼的人主要是祭司。这一切充分预表了圣职人员和基督徒从洗礼开始教会圣会的重要性。了解这些启示,应该打开希伯来书10:19-29,“19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20是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21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22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23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24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25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26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27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28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29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另参希伯来书9:10-15)。根据这些真理,我们要反省单单以所谓“个人重生”为目标的那个内地会洗礼传统。建立教会才是洗礼的最终目的(使徒行传1:5)。

二、耶稣的洗礼

四福音书都记载了耶稣在约旦河的洗礼(马太福音3:13-17,马可福音1:9-11,路加福音3:21-23;约翰福音1:29-34)。耶稣的洗礼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第一、藉着耶稣的洗礼,圣经将上帝启示为三位一体的上帝。这也意味着,洗礼乃是三位一体上帝在人身上的工作。第二、祂的洗礼显示爱子对父神旨意的顺服,对律法的成全,对我们罪人的认同或祂的降卑——耶稣降到“地位不如祂”的施洗约翰之下,降到世界最深的水约旦河中——至卑才能被升为至高。这是对“蛇说”最彻底的颠覆。洗礼是对魔鬼的胜利。第三、上帝要藉着耶稣的洗礼开启新的创造,降临天国。所以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都将福音的开头放在耶稣的洗礼上,耶稣的洗礼是天开了,神与人开始和好,天国降临。而路加福音在耶稣洗礼之后“插播”了耶稣的家谱,上溯到亚当——耶稣的洗礼是人类历史新的开端。第四、耶稣30岁洗礼(路加福音3:23),这是祭司侍奉的合法年龄。耶稣洗礼成为我们的大祭司,直到最后将自己献上为赎罪祭。约翰福音特别提到在耶稣洗礼中,施洗约翰见证耶稣是神的羔羊,祂要献上为我们赎罪。第五、耶稣的洗礼也是率先垂范地为我们设立了圣洗礼。这一点正如LSB所宣告的:“而藉着你的爱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约旦河的洗礼,你设立这圣礼,将众水分别为圣,成为救恩的江河,大水滔滔,洗净一切的罪”。不仅如此,根据四福音书记载的耶稣洗礼,我们看见洗礼与以下两个事件相联系:第一、洗礼之后是旷野试探,是蜜月(与神的蜜月,我喜悦你),也是挑战(魔鬼的攻击)。第二、洗礼之后是呼召门徒,建立教会并且传道。另外,四福音书都特别藉着施洗约翰强调耶稣要用圣灵和火给我们施洗:马太福音3:11(圣灵与火)、马可福音1:8(圣灵)、路加福音3:16(圣灵与火)、约翰福音1:33(圣灵)。

三、洗礼的设立

基督亲自设立了洗礼,最清楚的经文就是马太福音28:18-20,“18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根据这段经文,我们至少应该注意如下几个事实。

第一、耶稣正式设立洗礼,是在祂复活之后升天之前。复活的基督拥有灵性的身体,因此必能在洗礼中与我们同在。这个真理也同样适用于圣餐礼的“真实临在说”(哥林多前书15:44-53,马可福音16:14-20,路加福音24:15,31,36;约翰福音20:19)。如果耶稣不是真实临在,洗礼就毫无意义,只是人的礼仪和宗教表演。

不仅如此,耶稣将洗礼正式设立在祂复活之后,也可以让我们解释十字架上那个强盗的得救(路加福音23:39-43)。很多改革宗和灵恩派的人士指着那个强盗的得救宣称洗礼无关紧要;这些无知的人看不见耶稣设立的洗礼是在祂复活之后。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认为那个强盗同样是信而受洗而得救之人。首先,耶稣两次将自己的十字架视为一场洗礼(马可福音10:36-39;路加福音12:50)。而约翰福音进一步告诉我们水在哪里:“34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35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约翰福音19:34-35)。不仅如此,在约翰福音的交叉结构中,正数第3章中“水和圣灵”的启示,与倒数第3章(第19章)中“血与水”的见证,形成完整的呼应关系(另参约翰一书5:4-8;希伯来书6:1-3)。

第二、洗礼是奉三位一体上帝的名,是三位一体上帝的工作。当然,父神和圣灵的拯救工作都是指向基督这个中心的。因此新约圣经有这样的记载,就是也可以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受洗。改革宗的三位一体论与路德宗的三位一体论在这方面侧重点不同,我们的三位一体论总是和基督中心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马太福音这段经文不仅是三位一体的,更是基督中心论的。一方面, 这个洗礼是基督设立的,是基督在教导洗礼。另一方面,洗礼是围绕四个“我”展开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第三、洗礼和教导在原文中是并行的两个动词分词(baptizing and teaching),都是用来修饰“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的。这是成为基督徒的两个必要条件:洗礼和教导。这也意味着洗礼和教导是同时进行的,甚至洗礼之后才有更深入更充分的教导。这节经文彻底否定了中国教会流行的“洗礼考试”等弊端。洗礼不是天路的毕业典礼,而是天路的入学仪式。所有愿意洗礼的人我们都给他们施洗,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愿我们永远记得这句话:“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哥林多前书12:3)。人没有资格考核圣灵的工作。但是,我们从来不会忘记强调,洗礼池上来,你要进入教会,继续接受真理的教导。

第四、“万民”这个概念需要特别强调。路德教会用这个概念不仅指向犹太人和外邦人,所有人;也用这个概念指向婴孩儿。只有特别疯狂的神学,才宣称孩子不是人,因此与洗礼所彰显的救恩无关无份,甚至也不需要圣灵和基督真理的教导。然而主耶稣在这里强调的不仅仅是“万民”,还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洗礼乃是上帝要在所有生命身上彰显祂单方面的权柄和恩典,洗礼根本不是人与神的合作,也不是人的信心与上帝恩典的合作。洗礼是一起权力事件,是出于耶稣基督的权柄。而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马可福音16:16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这里的“信”与“洗”不仅仅是前后关系,同时(!)也是并列关系。当然,洗礼所成就的救恩,并非与得救之人的信心无关,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四、洗礼的意义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帝不会设立无关紧要的圣礼。那些将洗礼理解为无关紧要外在形式的神学,实际上是在诬告上帝是说谎的,而且暗示上帝很无聊。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洗礼至关重要,有关得救或基督徒的出死入生,以及天国基业。

1、得救

洗礼拯救我们。“15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万民原文作凡受造的)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16:15-16)。洗礼与拯救密切相关,洗礼是得救的必要条件。这是使徒彼得清清楚楚的教导:“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得前书3:21)。彼得特别强调洗礼与“耶稣基督复活”的关系,乃是因为得救与称义密切相关:“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马书4:25)。提多书3:4-7也这样说:“4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5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6圣灵就是神借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7好叫我们因他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盼望承受永生”(另参哥林多前书15:29-30)。

2、更新

洗礼之后,虽然我们仍在肉身,但已经称义,开始(!)得救。与此相关,必须永远铭记:得救是一个过程。因此得救与重生相关,就是受洗者在洗礼中死而复活,并且持续更新。罗马书6:3-5,“3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4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5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路德特别强调“每日洗礼”,与此相关。

3、教会

洗礼洗出教会。以弗所书5:25-27,“25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26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27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洗礼是进入神国的开始。约翰福音3:3-6,“3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4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5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6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神的国可以指向从教会到新耶路撒冷的整个过程。这段经文同样将孩子也纳入天国的居民,因为孩子也是罪人,任何人非洁净都不能进神的国(希伯来12:14)。而洗礼就在于洁净人的罪。这一点正如哥林多前书6:11所说,“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神国的一个基本见证就是教会里面的合一与相爱(哥林多前书12:13,加拉太书3:26-29,以弗所书4:1-6,约翰一书1:7-9)。

五、洗礼的实践

五旬节那场圣灵降临,开始了教会洗礼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的历史(使徒行传1:8)。我们可以藉着使徒行传8次洗礼的记载,进一步认识教会洗礼的神圣传承。

1、耶路撒冷

使徒行传2:38-42,“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39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40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41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

我们很难说这是教会的第一场洗礼,但是,耶路撒冷这场洗礼确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洗礼与悔改重生、赦罪相关。第二、洗礼与领受圣灵相关。不过这节经文也告诉我们,领受圣灵是在洗礼及其以后发生的事件。第三、洗礼涉及上帝和以色列人的圣约,而这圣约的对象明确包括了基督徒的儿女或孩子们。第四、洗礼与使徒的教导密切相关。第五、洗礼是作门徒的前提,受洗者从此开始教会生活。

2、撒玛利亚

使徒行传8:5-17,“5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6众人听见了,又看见腓利所行的神迹,就同心合意地听从他的话。7因为有许多人被污鬼附着,那些鬼大声呼叫,从他们身上出来。还有许多瘫痪的,瘸腿的,都得了医治。8在那城里,就大有欢喜。9有一个人,名叫西门,向来在那城里行邪术,妄自尊大,使撒玛利亚的百姓惊奇。10无论大小,都听从他,说,这人就是那称为神的大能者。11他们听从他,因他久用邪术,使他们惊奇。12及至他们信了腓利所传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连男带女就受了洗。13西门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与腓利在一处。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就甚惊奇。14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15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16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17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

我们知道灵恩派以及再洗礼派愿意指着这段经文论证他们的“灵洗”和“第N次洗礼”;然而从这段经文本身看,没有任何“重洗”的信息。第一、洗礼只有一次。第二、按手赐下圣灵根本没有称为洗礼或圣灵的洗礼。因此从始至终只有一次洗礼。之所以有按手赐下圣灵这个“补充仪式”,仅仅是因为那些虽然奉主的名受洗的人,但在真理上一直是混合的信仰者:他们同时相信西门的神迹和腓利的教导。撒玛利亚这个事件恰恰证明,洗礼所应许的得救和成圣是一个过程,受洗者也需要继续接受真理的教导。彼得和约翰的工作,应该相当于路德教会的坚信礼,指向受洗者在真理上的长进以及正式教会生活的开始。

3、旷野

使徒行传8:26-39,“26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向南走,往那从耶路撒冷下迦萨的路上去。那路是旷野。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个埃提阿伯(即古实,见以赛亚十八章一节)人,是个有大权的太监,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28现在回来,在车上坐着,念先知以赛亚的书。29圣灵对腓利说,你去贴近那车走。30腓利就跑到太监那里,听见他念先知以赛亚的书,便问他说,你所念的,你明白吗?31他说,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于是请腓利上车,与他同坐。32他所念的那段经,说,他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33他卑微的时候,人不按公义审判他。(原文作他的审判被夺去)谁能述说他的世代,因为他的生命从地上夺去。34太监对腓利说,请问先知说这话,是指着谁,是指着自己呢?是指着别人呢?35腓利就开口从这经上起,对他传讲耶稣。36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监说,看哪,这里有水,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有古卷在此有37腓利说,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说,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38于是吩咐车站住,腓利和太监二人同下水里去,腓利就给他施洗。39从水里上来,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太监也不再见他了,就欢欢喜喜地走路”。

这个事件我们能领受如下信息。第一、施洗者是神所差遣的。第二、受洗总是与真理教导密切相关,而教导圣经,特别是以基督事件为中心教导圣经。洗礼的教导不是用成功神学勾引人入教。第三、可以随时随地施洗。第四、接受洗礼唯一的条件是:“我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

4、大马色

使徒行传9:17-18,22:16,“17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18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22:16 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

这是使徒保罗的受洗。我们从中可以被这些真理感动和祝福。第一、恩典的洗。这场洗礼无论施洗者还是受洗者都是被动的。亚拿尼亚不愿意给保罗施洗;而保罗是被神打翻在地才接受洗礼的。这两方面的事实都表明,洗礼是神的工作,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决志”。换言之,洗礼完全是上帝的恩典。第二、罪魁的洗。保罗犯有非常严重的罪,杀人并且逼迫基督的教会。但接受耶稣的洗礼,即使是罪魁,他的罪也被洗净了,被赦免了;受洗者就这样逃离了魔鬼的控告。保罗受洗让我们远离魔鬼式的骄傲,也从魔鬼控告之下的绝境中得以解放。保罗的洗礼责备人的骄傲,也劝阻人的过度自卑(“自表谦卑”)。第三、使徒的洗,保罗是被神重用的使徒。只有受洗者才可能被神使用和差遣。主愿意使用真正经历赦罪恩典的人去建造祂的教会,好在万人面前作祂的见证(提摩太前书1:15-16)。

5、该撒利亚

使徒行传10:44-48,“44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45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徒,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46因听见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47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48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他们又请彼得住了几天”。

该撒利亚(使徒行传10:1,24)这场洗礼的对象是外邦人,“哥尼流是义大利营的百夫长”(使徒行传10:1”,当时受洗的人还有“他的亲属密友”(使徒行传10:24)。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人的洗礼重生不是某一个人的工作,可能是很多传道人的工作。在彼得进入该撒利亚之前,至少有两位门徒应该已经在那里传道了:使徒行传8:40,“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传福音,直到该撒利亚”(另参使徒行传21:8,16);使徒行传9:30,“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该撒利亚,打发他往大数去”。所以我们看见,上帝要拯救一个人是何等的未雨绸缪,无微不至,不离不弃。其次,该撒利亚是大希律王献给罗马皇帝该撒亚古士都的新城,是罗马帝国在犹太行省的政治中心。上帝可以在任何壁垒森严和叛逆之城进行施洗的圣工。再次,该撒利亚这场洗礼表明,圣灵也可以在洗礼之前降临在即将受洗的人身上。这让我们对圣灵的工作方式,特别是圣灵的自由和主权保持敬畏和尊重(约翰福音3:8)。但是无论如何,圣灵总是藉着圣道在人身上工作,并按自己的时间与洗礼连接。

6、腓立比

使徒行传16:13-15,“13当安息日,我们出城门,到了河边,知道那里有一个祷告的地方,我们就坐下对那聚会的妇女讲道。14有一个卖紫色布疋的妇人,名叫吕底亚,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来敬拜神。她听见了,主就开导她的心,叫她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15她和她一家,既领了洗,便求我们说,你们若以为我是真信主的,(或作你们若以为我是忠心事主的)请到我家里来住。于是强留我们”。

腓立比是欧洲第一座城池,“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也是罗马的驻防城”(使徒行传16:12)。圣灵从那里开始了对整个欧洲大陆以及希腊文明的征服。因此这场洗礼也可以说是欧洲第一次受浸,与后来的“罗斯受洗”交相辉映。值得一提的是,在福音书中,该撒利亚和腓立比两个名字是连在一起的(马太福音16:13;马可福音8:27),彼得在那里认信耶稣是基督;而耶稣在那里指着彼得的认信宣告祂要建立教会。腓立比这场洗礼至少有如下特点。第一、受洗者是一位女性。换言之,欧洲第一个受洗者是一位女人,而且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这对崇拜女神的希腊-罗马文化而言具有颠覆和归正的深远意义。第二、吕底亚的受洗同样与听道联系在一起。第三、吕底亚是一家受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将孩子排除在领洗者之内。第四、一个受洗的人,对传道人和教会充满了侍奉的爱心和热心。第五、吕底亚是在故乡推雅推喇城之外的腓立比受洗。我们不知道我们会在何时何地得救重生,但任何地方神都掌权。

腓立比在保罗传道生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保罗开始从未想到自己要去腓立比(使徒行传16:9)。一方面,“腓立比人哪,你们也知道我初传福音,离了马其顿的时候,论到授受的事,除了你们以外,并没有别的教会供给我”(腓立比书4:15);另一方面,“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这是你们知道的。然而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帖撒罗尼迦前书2:2)。保罗在腓立比经历了教会的爱,也经历了世界的恨。保罗自己在腓立比经历了另外一种洗礼。

使徒行传16:31-34,“31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32他们就把主的道,讲给他和他全家的人听。33当夜就在那时候,禁卒把他们带去,洗他们的伤。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34于是禁卒领他们上自己家里去,给他们摆上饭,他和全家,因为信了神,都很喜乐”。首先,禁卒是世界上最败坏的恶人之一,而且他是使徒的仇敌。他们的洗礼表明,传道人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给人施洗。另一方面,当一个人逼迫和残害教会的时候,也许正是上帝把他抓来,让教会向他们传福音和施洗的时候。这一点是很多“政治基督徒”不能领受的。他们面对警察暴力充满了怨言,却忘记是神召他们来的。就在两下都不明白的时候,神已经预备了一场圣洗礼。其次,禁卒一家受洗表明,洗礼可以随时、即时进行。没有任何繁琐的礼仪和真理上更充分的预备,他们接受就领洗了。再次,禁卒也是一家受浸。这是腓立比两场洗礼的共同特征。最后,禁卒一家和埃提阿伯太监的经历洗礼之后有一个共同的生命见证:喜乐,欢欢喜喜。

7、哥林多

使徒行传18:7-11,“7于是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会堂。8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9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10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11保罗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将神的道教训他们”。

哥林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也是最淫乱的城市之一。首先,哥林多这场洗礼覆盖的不仅是“许多哥林多人”,而且应该还包括“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以及哥林多人司提反(哥林多前书16:15,17;Stephanas;不是使徒行传6-7章中的Stephen)。这里再一次提到“全家”这个概念,这已经是使徒行传第三次关于“全家洗礼”的见证了。

其次,保罗在哥林多传道施洗,像在以弗所一样遭遇了大逼迫。洗礼对传道人而言常常是另外一场产难。这是很多领洗者不能明白的。保罗后来在哥林多书信这样谈到哥林多的事工和洗礼。首先是哥林多前书1:13-17,“13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14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15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16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17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保罗这样讲当然不是否认施洗的重要性,而是强调洗礼是奉主的名,而非他自己的名。施洗者是谁根本不重要。另外一次在哥林多前书4:9-15,保罗向哥林多人讲述了自己在他们洗礼中的产难:“9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10我们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你们在基督里倒是聪明的,我们软弱,你们倒强壮。你们有荣耀,我们倒被藐视。11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12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13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14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15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

你越是给别人洗礼,来自世界和教会中的嫉妒越像阴间般残忍,魔鬼就越是激动它的差役起来控告和攻击你。甚至受洗者也可能对施洗者怀有一种微妙的敌意。这是一种基本人性或人的罪性:你是谁,你凭什么?感谢主藉着保罗的见证,祝福祂的教会:一方面,让我们知道一场洗礼对传道人会发生什么;另一方面,在任何艰难困苦或产难中,教会都会守候一代又一代新生命的降生。从任何方面来说洗礼都是一场产难,但那是充满属天喜乐的产难(路加福音15:10)。

8、以弗所

使徒行传19:1-7,“1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在那里遇见几个门徒。2问他们说,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3保罗说,这样,你们受的是什么洗呢?他们说,是约翰的洗。4保罗说,约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诉百姓,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5他们听见这话,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6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或作又讲道)。7一共约有十二个人”。

以弗所虽然在亚洲,却是希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以弗所这场洗礼与撒玛利亚那场洗礼似乎有一个类似的地方,但细读非常不同。撒玛利亚人是经历过一次洗礼并只有一次洗礼;而以弗所人起初只是信了,并且只是接受了约翰的洗礼。因此,他们只有一次接受耶稣的洗礼。换言之,仍然是一次洗礼。不过在这方面两者是一致的:受洗者在真理上需要持续的更新。这场按手也与教会建立有关,以弗所教会应该就是从此建立起来的,保罗在以弗所传道“两年之久”(使徒行传19:10)。从那以后,才有了以弗所教会,有了长老或牧者(使徒行传20:17)。使徒行传20:28应该是进一步解释使徒行传19:6,“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或作救赎的)”。

余论:婴孩洗礼

放弃和反对婴孩洗礼,是教会在这个世代人本主义化,以及重演希律屠婴的暴行之一。奥斯堡信条第九条重申了路德教会关于洗礼、特别是婴孩洗礼的基本立场:“有关洗礼,我们教会教导:洗礼为得救之必须(马可福音16:16);上帝藉着洗礼将祂的恩典赐给人(提多书3:4-7)。我们教会又教导:小孩也必须受洗(2:38-39),因为藉着洗礼,就将他们自己献给上帝,得蒙悦纳,进入上帝的恩典中。我们教会弃绝重洗派,因为他们拒绝婴孩受洗,并且说婴孩无需受洗亦可得救”。在《奥斯堡信条辩护论》第九条中,墨兰顿进一步为婴孩洗礼辩护;并称重洗派是“邪恶与叛逆的强盗宗派”;“既邪恶又极端狂热”。浸信会就是从中产生的,而今天反对婴孩洗礼这种邪恶和极端竟然成了教会的主流和正统。圣经从未在洗礼中论及施洗之水量的多少、施浸的具体方式,更没有论述过受洗者的年龄。不是从门进来的就是贼。

我们今天可以简要总结一下路德和路德教会为婴孩(those who cannot answer for themselves)洗礼所进行的辩护,他们虽然孤独,却称得上是真正为“救救孩子”而战的圣徒。

1、恩典论

洗礼是神主动赐下的恩典和圣灵,如同礼物,当然应该分给孩子。圣灵和真理根本不可能是孩子自己头脑中产生的,而是从外而内浇灌下来的。这是路德教义的典型论证:“我们认为,我们不是非常关切想要知道这受洗之人是否相信,因为洗礼并不会因为不信而变为无效,相反的,一切都是依靠上帝的道与命令。这一点或许有些难以令人接受,但是这个论点完全建立在我先前曾提到的:洗礼就是水与上帝的道彼此的连结(以弗所书5:26)。也就是说,当圣道与水连结时,即便没有信心,洗礼仍旧有效。因为我的信心并不能产生洗礼,而只能接受它。所以,即使是不正当的领受或使用它,也不能使洗礼成为无效的。如上所述,洗礼不在于我们的信心,而在于上帝的道。……这就好比那些不配领受主晚餐的人一样,即使他们不相信,但是他们所领受的仍是真实有效的圣礼﹝哥林多前书11:27﹞。……即便婴孩不相信(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们的洗礼也仍然有效。……然而他们的想法是既傲慢又拙劣,才会把像这样的观念和结论集结在一起:「凡无真信心存在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真洗礼。」这样就好像我断定说:「若是我不相信,那么基督就毫无意义了。」或是「若是我不顺服,那么我的父母和政府也就毫不重要了。」……有句话说:「妄用不会毁坏本质,反倒是证实它的存在。」这就好比娼妓在罪恶与羞辱中佩戴金饰,这金子不会因人的身份而有所变化,它仍然是金子”。

2、原罪论

孩子也是罪人。至少是原罪所浸染的。而圣经明明,人若不重生不能进神的国;人非圣洁不能见神的面。主耶稣又说:在天国里的正是小孩子这样的人。因此,孩子也必须经过洗礼的洁净才能进神的国。

3、信心论

邪教徒对信仰的真理完全无知,实际上他们把信仰和理性完全混同。他们认为孩子没有信心,实际上他们在说孩子没有理性或成年人那种“成熟的理性”。然而信心和理性完全是两个概念;甚至理性是抵抗信心的主要堡垒。我们的理性既不能接受创造,也不能接受救赎:理性面对创世记和圣诞故事以及复活完全崩溃。但圣经又明明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6)。圣经又明明说:“3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4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马太福音18:3-4);“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19:14)。因此结论只能有一个:孩子有信心,这是路德教会从始至终坚定的教义。这不仅仅是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有非常坚实的圣经根据。除了割礼、施洗约翰(路加福音1:44)和上述“全家受洗”、“万民”等见证以外,请注意提摩太前书3:14-15,“14你应当遵守所学和确信的;你知道是跟谁学的,15并且知道自己从小就明白圣经,这圣经能够使你有智慧,可以因信基督耶稣得着救恩”。在原文中,“从小”这个概念可以指向胎儿、婴孩和任何年龄段的小孩子。同样的概念也出现在路加福音17:1-2,“1耶稣又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2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这小子或小小孩儿的信心也是一个奥秘,马太福音18:10-11,“11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有古卷在此有11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这“小子”是完全可以“信我”的:马太福音18:6,“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重申,原文中“小子”这个概念指向婴孩和小孩子。

4、教会论

但是孩子的信心确实可能处于某种萌芽状态,正因为如此,主张婴孩洗礼的神学家无一不强调,在孩子洗礼之后,教会、父母和教父教母要坚持对孩子持续的教导和带领;特别是,要坚持将孩子带到教会中。请注意教会和父母在孩子心上的重要作用:哥林多前书7:14,“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丈夫原文作弟兄)不然,你们的儿女就不洁净。但如今他们是圣洁的了”。Christian children belong to the body of Christ through their birth to believing parents, because of the grace that is promised。父母的信心对孩子的信心有着超验的影响。与此同时,信心和成长是一个过程,这本是圣经启示的常识。“我们也必须知道洗礼表明些甚么……就是要治死老亚当,之后并要使新人复活(罗马书6:4-6)。这两件事都必须在我们这一生的生命中不断的进行。所以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无非就是每日生活在洗礼中,一旦开始了,就会永远继续下去。因为唯有必须不间断的生活在洗礼中,我们才能持续不断地清除属于老亚当的一切,如此,属于新人的一切才能显现出来。……这才是洗礼在基督徒当中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的洗礼永远存在。即使我们背弃洗礼和犯罪,但我们仍然随时都能回到洗礼中,好使我们能再次的制伏老我”。信心是动态的,是神赐的,不是出于自己。不是信心产生洗礼,而是洗礼和每天的洗礼经历产生和增强我们的信心。加尔文支持婴孩洗礼,但否认孩子有信心,理性主义就是从那里开始入侵的。不仅如此,反对婴孩洗礼的人有一个非常无耻的狂妄:他们根据人文主义的逻辑,生硬地为孩子确立一个洗礼的年龄:8岁、12岁或16岁等等。这种决断既无圣经根据也无事实根据。只有骗子才敢这样宣称:这个孩子是8岁而不是7岁零11个月有了信心!

5、历史论

从使徒时代到教父时代,从初代教会到中世纪,婴孩洗礼一直存在。只有猪油蒙了心的人,才会突然跳起来,将洗及其所赐下的救恩从孩子那里夺走。

最后我们必须面对中国家长那个中国式的谎言:尊重孩子,要等孩子长大自己决定他们的信仰。这些狂妄、无知而愚蠢的家长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为婴孩儿做主,惟独在他们自己(基督徒父母)也认为是上好福分的问题上,褫夺和阻挡了孩子的救恩。不仅如此,他们将不断看见,世界的试探如此强大,随着孩子在世界里的“成长”,他们的灵魂已经被世界的王夺去。将来父母即使想把孩子归回教会,已经力不从心。魔鬼就这样从加尔文开始到今天杀害着我们的孩子。但末世的悲剧是:伯利恒屠婴现场的父亲们继续缺席,就连孩子们的母亲也不再哭泣。这些父母首先需要一场真正的洗礼。正如经上所记:“37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38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39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阿门。

任不寐,2016年4月23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