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资本圈的海外体育IP并购之路可谓热闹非凡,有忧有喜。忧的是中国体育投资大佬华人文化基金与万达、复兴集团组团竞购F1失败——这项全球最知名的赛车运动IP最终被美国自由媒体集团收入囊中。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F1赛事的巨大开销有目共睹,但其近年来影响力却与烧钱数额不成正比,因此虽然此次并购失手,结局却未必一定是坏事。
而喜的,则是在足球俱乐部的收购上可谓是一路夺营拔寨,遍地开花。如果算上最新对利物浦俱乐部10亿英镑的估值,在仅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买家已经花费了近200亿元人民币,获得了十多家足球俱乐部的股权或控制权。
对于如此大手笔的收购,开始时不少国内外媒体都在质疑中国资本为何要花大价钱买那么多“赔钱货”。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些中国人有了钱之后开始“手痒”,满世界刷存在感;有人认为这些中国富豪因为国内经济下滑,因此开始向海外转移资产;还有一些国外媒体有板有眼地说,这是中国政府部门打算振兴国内足球而出的“曲线救国”策略。
事实上对于中资全球收购体育项目,外国媒体的质疑从来就没停止过。但最近部分媒体的口风似乎有些变化——他们不再是简单质疑,而是经常语气发酸,从过去的理性分析变成了冷嘲热讽。他们甚至认为,中国人的足球梦可能会变成欧洲人的噩梦。这似乎表明,他们对于自家的传统豪门逐渐落入中国人之手这件事,开始有点慌了。
比方说,英国《金融时报》最近出了一篇文章,说这种收购行为是“一个不清不楚的中国投资者买了个没落的英超俱乐部,给俱乐部承诺了美好的前景,说可以凭借他们的‘关系(注:此处是中文拼音)’让他们在中国得到各种赞助,让他们发展壮大,球队才同意卖给他们”。